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557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855篇
基础理论   248篇
污染及防治   178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目的 重点评价一种新型油井管钢材00Cr9材质的拉伸强度、冲击韧性、硬度及螺纹连接等力学性能和防腐性能,为该新材质的使用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力学性能方面,根据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对00Cr9-110钢级的材料试样(2个)进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标准测试,参考API SPEC 5CT...  相似文献   
852.
土壤性质在出生缺陷环境风险中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土壤性质在出生缺陷环境风险中的指示作用,考虑了区域人口分布和疾病空间结构,使用Bayesian方法,对山西省和顺县连续4年的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使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结合土壤环境过程机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出生缺陷的环境风险做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土壤的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CEC),pH,有机质含量及碳酸钙含量都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显著相关. 土壤砂粒含量高的地区,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土壤粘粒含量高的地区,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风险会显著降低.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高的地区,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风险会显著降低. 在偏碱性土壤且pH较高的地区,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风险会显著降低.在有利于土壤提供有效形态重金属及稀土元素的环境条件下,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会显著提高.在影响神经管畸形发生的环境因素中,土壤介质中各形态元素的有效含量比其总量具有更强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53.
颗粒物表面酸碱特性与孔表面分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位滴定试验,证明了5种颗粒物的表面存在着一定量的OH-受体,其表面位浓度(Hs)在0.1219~0.3134 mmo.·L-1之间,表面位密度(DoH)在0.8586~2.1305个·nm-2之间,且不同采样点的颗粒物,其表面位浓度和表面位密度差别很大.所采集的5种颗粒物的孔结构接近平行板狭缝,孔尺寸分布不是均一的,平均孔径分布范围较宽(1.8~76nm);BET比表面积为9.5669~34.5605 m2·g-1,累积脱附孔体积为0.01729~0.06711 cm3·g-1,BJH脱附平均孔径为5.6768~7.7388nm,处于中孔范围,且平均孔径均大于其PSD峰值对应的孔径.通过分形FHH方程模拟N2吸附和脱附等温线数据计算出这些颗粒物的孔表面分形维数Ds比较接近(2.68~2.82之间),但它们的分形标度区间不同.另外,采用热力学模型和分形FHH理论计算出的表面分形维数的差异主要归因于这些样品孔尺寸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854.
采用IVG(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和UBM(Unified BARGE Method)两种体外试验方法,研究了湖北省某一砷污染地块的潮土中,砷在不同浓度梯度和深度梯度下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砷在胃相中的生物可利用性为4.50%~26.41%,在小肠中的生物可利用性为3.95%~22.39%.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了人体胃肠可吸收砷的可能来源,发现人体胃肠可吸收利用的砷与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构建土壤中砷生物可给态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发现土壤pH、总砷含量及砂粒含量是砷生物可给态浓度的主要预测因子.将概率累积分析法获取的地块土壤砷背景浓度上限值与湖北省土壤背景值、GB36600中附录A中潮土砷的背景值进行比较,推导出该地块基于生物可利用性的土壤砷背景浓度上限值为113 mg·kg-1,结合该地块今后规划为生态保护绿地,可将土壤砷背景浓度上限值作为地块修复目标值制定的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修复目标值过严导致修复成本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5.
研究了未标记和13C脉冲标记的水稻和杨树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得到的生物质炭理化性质的差异.以水稻和杨树为原料,进行13C脉冲标记,分别在300℃和500℃下裂解,得到8种不同的生物质炭,即300℃和500℃未标记水稻生物质炭、300℃和500℃13C标记水稻生物质炭、300℃和500℃未标记杨树生物质炭及300℃和500℃13C标记杨树生物质炭,分析植物13C标记、裂解温度和原料对生物质炭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13C标记后,制备得到的生物质炭TC含量降低,固定碳含量增加,水稻生物质炭的NO3--N含量增加.随着裂解温度从300℃升高到500℃,13C标记生物质炭的灰分、pH、固定碳含量增加,DOC、TN和NH4+-N含量减少,C/N有所增加.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制备原料是影响生物质炭的灰分、TC和固定碳含量的最重要因素,对变异的解释程度分别...  相似文献   
856.
甲醛致骨髓造血细胞遗传毒性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相当一部分新装修的房屋室内甲醛浓度超过安全标准,室内甲醛污染已成为中国的环境污染公害.2004年6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局确认甲醛是人类致癌物,然而甲醛是否能导致人类白血病?该公报指出:虽然有流行病学的证据,但是由于致病机制并不清楚,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问题的关键是:甲醛或其衍生成分经血液向骨髓转移的分子机制,以及这些成分在骨髓中对微环境组分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57.
西红柿镍毒害的土壤主控因子和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我国有代表性的17种土壤,运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外源镍(Ni)对西红柿的毒性,结果发现土壤中外源Ni对西红柿的生长毒性主要受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在供试淋洗(使用模拟的人工雨水滤洗定量的土壤样品)和非淋洗土壤中,Ni对西红柿生物量50%抑制的毒性阈值(EC50)范围分别从11mg·kg-1到932mg·kg-1和从7mg·kg-1到2055mg·kg-1,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比例分别达到了85和294倍.土壤pH值是土壤中Ni对西红柿生长毒性的主控因子,进一步引入土壤有机碳因子时,淋洗和非淋洗土壤理化性质和EC50之间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由0.853和0.743分别提高到了0.925和0.824.利用土壤性状(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中外源Ni对西红柿生长的毒性阈值.  相似文献   
858.
溶藻细菌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溶藻细菌在"水华"防治中的作用和潜力,已广受关注.本文从系统分类、溶藻机制和杀藻物质等方面对已报道的溶藻细菌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在细菌溶藻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核酸探针和全细胞杂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以及溶藻机制研究巾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在溶藻细菌的研究和应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表1参66  相似文献   
859.
研究了有机化合物在鱼全中的生物富集因子(BCF)与分子连接性指数(MCI)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以80种非极性化合物BCF实验值为基础,建立了根据MCI估算BCF的定量模型。利用Jackknife法按分且和单个化合物随机抽取等方式对模型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R^2)表现出较强的统计稳健性,但个别化合物的存在对模型精度有一定影响。在不同类别化合物与模型Jackkni  相似文献   
860.
2甲4氯在土壤中吸附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介绍2甲4氯除草剂在3种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吸附常数的测定,利用批量平衡法建立了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获得了2甲4氯在土壤中有机碳吸附常数为108.2甲4氯在土壤中是单分子层吸附,其吸附行为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