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30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陆相火山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具特征的纵向与横向分带。平行海岸线的矿床组合分带由南东向北西,依次为铜带、银铅锌带(局部有铁、钼、稀有金属和金)、金银、铀带、稀土金属和铀带,它们受控于火山活动期的大地构造性质、火山物质来源和岩浆演化过程;垂直海岸线的横向分带由南向北依次为稀有和稀土金属带、多金属带,它们受控于基底构造层的大地构造性质、物质组分及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场等条件。  相似文献   
152.
ABSTRACT: From 1986 to 1993, the National Irrigation Water-Quality Program (NIWQP)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studied whether contamination was induced by irrigation drainage in 26 areas of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In 1992, a study to evaluate and synthesize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se 26 investigations began. Selenium, boron, and molybdenum are the trace elements and DDT the pesticide most commonly found in surface water at concentrations exceeding chronic criteria for the protection of aquatic life. In six of the areas, the median selenium concentration exceeded the criterion. Aquatic-life criteria have not been developed for uranium, but the median uranium concentration exceeded the proposed Maximum Contaminant Level for drinking water in seven areas. 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everity of selenium contamination is not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contamination by boron, molybdenum, and arsenic. Arsenic, boron, molybdenum, and selenium concentrations are nearly the same in both filtered and unfiltered samples, which indicates that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s in filtered samples can be directly compared with biological-effects data developed using unfiltered samples. At a given site, selenium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water can change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during the course of a year and from one year to another.  相似文献   
153.
北山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婆泉铜矿是北山地区最大的铜矿床 ,也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主要产在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体内。本文对含矿斑岩体、蚀变岩和铜矿石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铅同位素和Sm 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 ,旨在查清含矿斑岩体的形成背景和成岩物质来源 ,以及含矿斑岩体与成矿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 ,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 ,他们具有相同的成岩物质来源 ,是上地幔和下地壳物质混熔产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均具有较高的Cu背景值 ,可为后期Cu的富集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铅和钕同位素数据表明 ,成矿物质以幔源为主 ,主要来自于含矿的斑岩体。  相似文献   
154.
目前我国钾矿资源紧缺,生产的钾肥不足,因而农业严重缺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本文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对策:理顺和拓宽我国找钾新思路,扩大找钾领域,充分发挥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互为补充举措,投资开发周边邻国钾矿资源和开辟国内液态钾矿-富钾卤水的勘查开发,是解决我国钾矿资源短缺的两个重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5.
呷村多金属矿床是典型的海相火山热液一喷气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它具明显的垂向分带性,自下而上依次为铅锌矿带、铜铅锌银矿带和重晶石矿带,类似于日本黑矿型矿床的黄矿带、黑矿带和重晶石矿带。下部矿石主要呈粒状结构,脉状、网脉状构造;上部矿石常呈胶状、草莓状结构,块状、条带状、层纹状构造.围岩蚀变在铅锌矿带及其下伏火山岩中非常发育,而在上部块状矿层中却十分微弱。按蚀变的种类和强度,矿区分五个蚀变带。cu、Pb、Zn、Ag、Au、S、Ba等元素含量在含矿带内有随层位升高而增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成矿溶液的温度、物质成份、fO_2、pH值,以及围岩岩性等因素控制呷村矿床的垂向分带。  相似文献   
156.
论蓬家夼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与聂爱国等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家夼金矿是山东乳山地区新发现的金矿类型 ,受荆山群中的构造角砾岩系控制 ,沿胶莱盆地边缘莱阳组砾岩与荆山群副变质岩的构造接触带分布。矿体严格受滑脱构造控制 ,与荆山群变质杂岩中的大理岩、含石墨岩系关系密切。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矿质主要来自围岩荆山群地层。认为蓬家夼金矿是在白垩系火山活动期间 ,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水循环系统 ,萃取围岩 (主要是荆山群 )中的成矿物质 ,沿滑脱断层沉淀形成的 ,而不是前人所确定的沉积 -改造作用形成的新类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7.
以构造解析为基础.进行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区M形叠加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解释,总结构造对矿体的控制规律:三个世代的褶皱、韧性断层及相匹配的面理大都是成矿期构造,起运矿和容矿作用,可以划分五种控矿类型;第二世代褶皱为主形变,控制地层与矿体的展布,它与第三世代褶皱叠加的复合部位是找矿的靶区.  相似文献   
158.
位于秦岭造山带东部柞山热水盆地中南部的穆家庄铜矿床由 7个矿体组成 ,赋矿地层为中泥盆统一套浅变质的具韵律特征的复理石沉积建造 ,矿床产出与地层层位、区域构造和NWW向断裂破碎带密切相关。矿石及其围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成分、流体包裹体和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成矿温度为15 0~ 330℃ ,盐度 5 .8~ 2 3% ,矿石及围岩均以富SiO2 、TFe、Cu、Mn、Ba、Ca、Zn、Pb、Mg、As、Sb、S、C、B、K等元素为特征 ,成矿元素Cu、Zn、Pb等主要来源于前泥盆纪地层 ,成矿流体的O、C主要来自海水 ,铜矿床成因属于弱改造的海底喷流沉积型  相似文献   
159.
阿克提什坎金矿床位于北阿尔泰诺尔特地区南缘东段 ,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地层中。系统地研究了该金矿床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 ,并应用等位线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行为 ,并对微量元素在热液蚀变过程中迁移的质量进行了计算 ,研究表明在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中 ,微量元素尤其是Au、As等元素活动强烈 ,有较大的带入和带出 ,微量元素尤其是成矿元素表现出随蚀变程度加深变化量加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0.
滇东北乐红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红铅锌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有多家地勘单位先后进行过普查找矿,均以"层控"观点为指导没有进展而中途下马,90年代后期,云南第一地质大队以"构控"新思路开展新一轮找矿,获得突破性进展。在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矿床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银)矿床,并根据控矿断裂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指出乐红矿区及外围具有形成大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应该加强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