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30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71.
The direct contact membrane distillation applied for fluoride removal from brackish groundwater was investigated.The self-prepare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 exhibited high rejection of inorganic salt solutes.The maximum permeate flux 35.6 kg/(m2 ·hr) was obtained with the feed solution at 80°C and the cold distillate water at 20°C.The feed concentr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meate flux and the rejection in fluoride.The precipitation of CaCO3 would clog the hollow fiber inlets and foul the membrane surface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factor when natural groundwater was used directly as the feed,which resulted in a rapid decline in the module efficiency.This phenomenon was diminished by acidification of the fe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meate flux and the quality of obtained distillate kept stable before concentration factor reached 5.0 with the acidified groundwater as feed.The membrane module efficiency began to decline gradually when the feed continued to be concentrated,which can b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CaF2 deposits on the membrane surface.In addition,a 300 hr continuous fluoride removal experiment of acidified groundwater was carried out with concentration factor at 4.0,the permeate flux kept stable and the permeate fluoride was not detected.  相似文献   
372.
根据目前我国钼冶炼行业的生产现状,通过对三氧化钼的焙烧、钼铁冶炼主要生产工艺、产污环节及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重点阐述二氧化硫、烟尘和铼回收利用后的经济效益,说明环保治理可成为钼冶炼行业的经济增长点,发展钼冶炼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73.
地面塌陷是滦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地面塌陷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文通过对滦县地区由开采铁矿和岩溶作用引起的塌陷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面塌陷的稳定性区划,为滦县地区地面塌陷灾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4.
江西省大湖塘石门寺矿区超大型钨矿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石门寺超大型钨矿的成功勘查是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发现。矿化类型划分为细脉浸染型、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大脉型。前者占总储量的74%,该类型以晋宁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容矿围岩,以燕山中期酸性深成至浅成花岗岩为成矿母岩。矿体厚大且产状平缓,大致平行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株顶部的接触面分布,以外接触带为主(Ⅰ1矿体),水平投影面积1.50km2,单工程最大厚度389.33m,平均厚度143.67m,平均品位0.193%,厚度变化系数63.7%,品位变化系数115.8%。工业矿物主要为白钨矿、黑钨矿、黄铜矿、辉钼矿。矿石组构类型主要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常见近矿围岩蚀变为黑鳞云母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矿床,工业类型可划归为细脉浸染型白钨矿。石门寺矿区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容矿围岩的细脉浸染状白钨的发现,改变了以往只专注评价石英大脉型黑钨矿的找矿思路,为矿区及九岭矿集区实现钨多金属找矿突破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75.
相山矿田铀矿地质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山铀矿是华南最大的产于火山-侵入杂岩体中的热液脉型铀矿田。文章对相山铀矿地质研究的历史进行了简略回顾,重点阐述了铀矿地质研究的新进展,主要有:火山杂岩时代为早白垩世、火山岩浆具有反方向演化特点,成矿作用是一个相对连续的演化过程,铀矿类型归属斑岩型,属于与燕山晚期火山-斑岩作用有关的铀或铀-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6.
在石庙子沟金矿勘查中,运用了物化探综合方法测量。各方法在金矿体上均有不同的异常反映,异常的吻合程度较好。经槽探工程验证,实测异常分布特征与矿(化)体吻合。表明采用物化探综合方法测量寻找金矿体是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377.
江西省潭坑铅锌(银)矿区位于北武夷铅锌银成矿带内,本文系统阐述了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本区铅锌(银)矿床,经历了火山喷发沉积和后期热液充填两大成矿期,与次火山岩体(流纹斑岩)有密切的关系,属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78.
河南嵩县安沟钼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以构造控矿为主,石英-方解石脉是钼矿的主要矿石类型,属石英-方解石脉型钼矿。本文介绍了安沟钼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钼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79.
为了探索播卡深部的找矿空间及找矿方向,本文在播卡矿区钻孔样品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播卡金矿床的元素富集规律、元素组合、元素异常在地表及空间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播卡金矿的原生晕分带模型、地球化学勘查模式,提出了不同深度的原生晕判别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播卡金矿的深部隐伏矿体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播卡金矿的深部及邻区具有寻找隐伏矿体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380.
细菌感染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超级细菌的耐药问题也愈发严峻,开发新型抗菌制剂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钼基纳米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抗菌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从材料结构、制备方法和抗菌机理3个方面综述了二维钼基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物理接触破坏及微环境改变、氧化应激、外源性自由基诱导和金属离子控释4种代表性抗菌机理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钼基抗菌制剂目前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