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84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145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402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本文介绍了炭催化剂吸附剂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对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及定值和不确定度进行了逐项分析。采用活性炭浸渍、煅烧技术制得炭催化剂吸附剂标准物质。试验结果表明,该标准物质定值结果准确,均匀性、稳定性良好。铜含量的标准值为11.06%,扩展不确定度为0.13%。  相似文献   
62.
Spent hydroprocessing catalysts from refineries have been classified as hazardous solid waste by 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 refiners must find a viable but economical solution to solve this se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 Catalyst rejuvenation is an attractive option for minimiz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spent catalysts. In this study, a preliminary design for such a proce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conomic analysis a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proposed catalyst rejuvenation process for metal-fouled spent catalysts generated in residue hydroprocessing units. The scenarios used in the economic assessment are based on three options of process synthesis and two operator modes. It is found that the option of rejuvenating medium and lightly fouled spent catalyst produced by the refinery will be the best solution for refiners, both environmentally and economically.  相似文献   
63.
通过把起相转移作用的聚乙二醇链固载在硅胶上(SiO2-PEG600),再将聚乙稀吡咯烷酮(PVP)络合双金属Pd-Cu(PVP-PdCl2-CuCl2)后负载其中,制成一种新型双负载双金属水相脱卤催化剂PVP-PdCl2-CuCl2/SiO2-PEG600。以甲酸钠为氢转移试制,在水相中催化有机卤化物脱卤,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0℃,Pd∶Cu=2∶1(摩尔比),反应介质pH≈11.7左右时,该催化剂对芳香氯化物及α-氯代酮、酯具有良好的催化脱氯和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64.
将四乙氧基硅烷(TEOS)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EAPTES)作为共聚前体,采用在毛细管内原位聚合的方式制备得到氨基功能化的有机-无机杂化整体柱,将其作为针式固相微萃取(SPME)介质,建立了现场分离富集环境水中As(V)的SPME方法,优化了有机-无机杂化整体柱富集As(V)的实验条件,并研究了整体柱对As(V)的吸附/洗脱性能和富集能力,实现了环境水样中As(V)的高效、快速、高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65.
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及催化剂中毒的防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Pt、Pd、Ce多组分蜂窝状催化剂上乙醇、环己烷和苯的氧化性能及水蒸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如何防止硫化氢和甲硫醇引起的催化剂中毒。  相似文献   
66.
采用自燃烧法制备了一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_(0.8)Ce_(0.2)Fe_(1-x)Co_xO_3(x=0.9,0.7,0.5,0.3,0.1),并考察了其对CO、C_3H_6和NO的三效催化活性。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La_(0.8)Ce_(0.2)Fe_(1-x)Co_xO_3具有良好的钙钛矿型晶体结构,晶粒大小为纳米级并自组装成片状结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4.73~22.43 m~2/g,含有微孔和介孔结构。催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La_(0.8)Ce_(0.2)Fe_(0.1)Co_(0.9)O_3具有很好的三效催化活性,在理论空燃比的条件下,CO、C_3H_6和NO的起燃温度分别为195℃、264℃和290℃,完全转化温度分别为239℃、418℃和415℃,低温三效催化活性良好;Fe和Co的掺杂量同时影响着La_(0.8)Ce_(0.2)Fe_(1-x)Co_xO_3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67.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3种不同B位的钙钛矿催化剂,同时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镜(SEM)、程序升温化学吸附(TPR)4种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物理化学表征.从经济性和实际性考虑,本研究使用了清洁无二次污染的H2作为SCR的还原剂,同时控制了H2的加入比例,在小NO/H2比(1∶1、1∶5、1∶10)情况下,考察了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由于实际燃煤烟气中含有大量的O2,因此,同时考察了高O2(O2/NO=100∶1)的加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从考察结果我们得知,在NO/H2为1∶1时,LaCoO3和LaNiO3的催化活性优于LaMnO3,达到80%.而在高H2/NO比时,则是LaMnO3的催化活性最高,达95%以上.O2的加入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较大,温度高于250℃时,O2出现竞争性反应,消耗了大部分的还原剂,使得NO脱除率降低,而在250℃以下,O2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8.
以某1000 MW燃煤机组脱硝系统使用的脱硝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运行时间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运行初期,催化剂表面沉积了一定量的碱金属,但属于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过多的硫化合物的沉积;催化剂微观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比表面积有下降趋势;催化剂机械强度基本保持良好;催化剂活性衰减在正常范围内,催化剂可以继续使用或添加加装层。  相似文献   
69.
陈昕 《化工环保》2014,34(2):128-132
采用加入淀粉的短程硝化-反硝化一体化技术处理低碳含NH3-N催化剂废水。通过中试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并在工业化装置上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DO为0.5 mg/L左右、淀粉加入量为0.25 kg/ m3、HRT=30 h的条件下,短程硝化-反硝化一体化技术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NH3-N去除率大于97%,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出水的COD<100 mg/L,ρ(NH3-N)<10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工业化装置的运行费用以NH3-N计为2.3 元/kg、以废水计为4.6 元/t。该法适用于中低浓度(ρ(NH3-N)<300 mg/L)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70.
高会杰  孙丹凤 《化工环保》2014,34(4):336-339
采用氨化—硝化—反硝化三段联合生物工艺处理分子筛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胺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氨化过程中,当进水COD稳定为1 200~1 600 mg/L时,出水COD低于300 mg/L,COD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当进水ρ(有机氮)为100~160 mg/L时,出水ρ(有机氮)均低于30 mg/L,有机氮去除率大于80%,在整个氨化过程中,出水ρ(氨氮)较进水ρ(氨氮)提高了35~200 mg/L;硝化过程中,当进水ρ(氨氮)小于等于300 mg/L时,出水ρ(氨氮)最终稳定在15 mg/L以内,氨氮去除率大于90%;在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最终出水COD低于80 mg/L,出水ρ(总氮)低于2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