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3篇 |
免费 | 313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篇 |
废物处理 | 75篇 |
环保管理 | 276篇 |
综合类 | 743篇 |
基础理论 | 109篇 |
污染及防治 | 106篇 |
评价与监测 | 51篇 |
社会与环境 | 82篇 |
灾害及防治 | 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74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湿法净化黑烟中炭黑颗粒物的关键在于降低吸收液的表面张力并以高性能絮凝剂使其从溶液中絮凝、沉降以利于分离。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为主要表面活性剂,使之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进行复配实验,研究了复配液的表面张力,再向最低表面张力的复配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探讨絮凝剂的添加对黑烟颗粒沉降和絮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时添加表面活性剂CTAB,SDBS和PAC,并使之浓度分别为0.5 mmol/L,0.4 mmol/L和200 mg/L时,炭黑颗粒的沉降效果最好,沉降率高达94%,且絮凝体较大,沉降时间仅为2 min。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电除尘器脉冲供电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锌沸腾炉电除尘器上的应用试验情况。结果表明,在基本保持同一工况条件下,脉冲供电比直流供电降低出口烟气含尘浓度50.4%~79.6%;脉冲供电能改善电除尘器运行性能,提高电除尘器改善系数达1.32;脉冲供电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基于SPI指数的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依据内蒙古地区47 个地面观测站1981—2010 年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年度和四季干旱发生的频率、干旱强度和站次比(发生干旱站数与总站数之比) 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年度、秋季和冬季干旱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春、夏季干旱强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近30 a 来年尺度上干旱强度表现为轻度干旱,四季干旱强度以轻度干旱为主;年、季尺度上干旱发生的覆盖范围为局域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是年度干旱、中旱、重旱与特旱发生频率最高地区,而西部阿拉善盟地区干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从季节上来看,内蒙古全区春、冬季干旱(含中、重和特旱)发生频率较为一致,表现为西部及西南部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较低,而东部、中部、北部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和金属离子沉淀剂对烟气SO2进行生物还原-化学沉淀去除,考察了碳源类型、乙酸(碳源)浓度、沉淀剂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SO32-去除的影响,研究表明,沉淀剂的加入导致SRB转化产生的S2-能很快生成硫化物沉淀,其它副反应被抑制.乙酸C原子/SO32-的浓度比为1时,SO32-去除最大.随着沉淀剂投加量的增加,SO32-去除率增大.ZnCl2生化反应培养14d后,SO32-去除趋于完全.FeCl2生化反应培养7d后,SO32-去除趋于完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塔城地区自然情况及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介绍及分析,总结了影响干旱的一些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减缓塔城地区的干旱问题。 相似文献
16.
Elizabeth S. Homa 《Ecological modelling》2011,222(1):76-90
A mass-balance model of calcite precipitation wa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varied processes governing the generation and fate of calcite in lakes. The model wa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data to assess the evolution and impact of calcite precipitation for calcareous, ultraoligotrophic Torch Lake, Michigan (USA). This lake is an ideal setting for implementation of a baseline modeling study of calcite precipitation where the physical drivers could be evaluated without being dominated, as in many systems, by biological processes. The model provides a representation of calcite precipitation with particulate surface area changing over time, and demonstrates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the change in water clarity to be explained by calcite precipitation employing standard optical models. Using the mass balance model to quantify the roles of the various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processes interacting in the lake's epilimnion, it was shown that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rise and air-water CO2 exchange drive calcite precipitation much more than primary production for this ultraoligotrophic system.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TRMM订正数据的横断山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鉴于高时空变异地区降水观测的需求,论文提出了基于ISODATA动态聚类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区逐月回归的TRMM数据订正方法,并以横断山区为例,利用地基台站降水数据对1998-2012 年的TRMM 3B43 V7 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探讨了过去15 a 横断山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RMM 3B43 V7 数据在横断山区的总体精度较高,单站精度较低。订正后的TRMM 3B43 数据,与实测值偏差大为减少,降水相对偏差大于10%的站点由原始数据的16 个(42.1%)减少为7 个(18.4%),有81.6%的站点年降水量相对偏差小于10%,且相对偏差大于等于20%的站点仅3 个,能够基本满足横断山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的精度需要,有效地弥补了有限站点观测的不足。研究区内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与东亚季风在该区域的走向一致;1998-2012 年横断山区的降水量主要呈减少趋势,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以及中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减少趋势最为突出,秋季次之,冬春变化趋势不明显。横断山区大部分区域的降水量与东亚夏季风指数正相关,与东亚冬季风指数负相关;最近15 a,研究区东亚季风指数持续变小,恰好与研究结果中的降水减少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唐山市1976-2005年各县年降水序列,分析了该市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特点。采用灰色系统的灾变预测方法,对各县分别建立了GM(1,1)模型,进行未来25年唐山市各站的干旱年预测。利用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和关联度检验对各模型分别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可以对唐山市各县未来的干旱年进行预测,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监测数据资料入手,对本地区酸雨状况及其趋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酸雨依然严重,且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