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339篇
安全科学   186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88篇
综合类   873篇
基础理论   184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5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71.
采用(SPE)固相萃取柱进行分离富集,使用LC—MS/MS联用仪进行检测,建立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可同时检测水体中多种抗生素的方法,并在河北省子牙河流域汪洋沟水体抗生素污染现状调查中得到应用。实验结果表明,(1)最优实验条件的选择为:水样体积为1L,洗脱剂用量为10mL,pH为3.0;(2)回收率达到69.2%~86.3%,相对标准偏差在1.8%~8.4%之间,表明检测结果准确度和灵敏度均较高;(3)在所检测的15种抗生素中,头孢西丁、土霉素、氯唑西林和布洛芬4种抗生素是该河流的主要抗生素污染物,其含量比重(中位数)高达73.5%,检测浓度最高(中位数)的是磺胺类抗生素,浓度为100.4ng/L;(4)各抗生素的含量从上游到下游大体呈逐渐衰减的趋势,这主要归因于下游支流的稀释作用,但水体中抗生素浓度仍远高于已有报道的地区;(5)污染源解析表明,水体中抗生素主要来源于制药企业的废水,部分来源于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972.
为了揭示海陆衔接区环境中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以莱州湾及其主要入海河流为研究区域,利用HPLC-MS/MS分析样品中15种磺胺类抗生素(SAs)和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QNs)的浓度,并通过改良的Method 1604(US EPA)评估海水与沉积物中2种典型水传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E.coli)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生素抗性水平,进而探讨该区域水体中抗性菌株的分布特点以及微生物抗性率与相应抗生素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莱州湾水体与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磺胺与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及抗性污染问题。两大类抗生素在水体中平均残留浓度分别为3.89 ng·L~(-1)(SAs)和234.68ng·L~(-1)(QNs),在沉积物中分别为0.91 ng·g~(-1)(SAs)和49.37 ng·g~(-1)(QNs),且分布特征基本呈现自河流向海洋逐渐递减的趋势,说明河流输入是莱州湾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水体中,具有磺胺类抗性的E.coli和S.aureus平均检出量分别达到2 018和4 683 CFU·L~(-1),抗性率范围分别在0%~37.3%和10.6%~45.8%之间;而2种喹诺酮类抗性病原微生物的平均检出量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 315 CFU·L~(-1)(E.coli)和1 461 CFU·L~(-1)(S.aureus),抗性率分别为0%~50.0%和0%~20.8%;此外,相比于E.coli,S.aureus为沉积物中的主要抗性病原微生物,磺胺与喹诺酮类抗性S.aureus检出率均高于80%,平均检出量分别为24CFU·g~(-1)和18 CFU·g~(-1)。相关性分析表明,莱州湾近岸海域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浓度与磺胺类抗性微生物总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然而其与微生物抗性率之间并未表现出相似的规律,说明近岸海洋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量不是影响抗性菌株丰度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973.
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对一年生和当年生濒危植物长序榆幼苗的光合日变化进行了观测,为科学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结果发现,一年生和当年生长序榆幼苗的光合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无"午休"现象。当年生的平均净光合累积量(5.64μmol.m-2.s-1)大于一年生的净光合累计量(5.05μmol.m-2.s-1)。胞间二氧化碳(Ci)浓度与光合日变化基本上是相反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光能利用率(LUE)中午12?00最低,水分利用率(WUE)13?00最高。一年生和当年生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 620.75μmol.m-2.s-1和1 123.07μmol.m-2.s-1,二者的光补偿点(LCP)均较低,分别为8.33μmol.m-2.s-1和8.89μmol.m-2.s-1,即长序榆幼苗是一光适应幅度较大的植物。偏相关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大气温度(Ta)是决定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74.
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亚带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五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处理和对照处理,对不同处理方式下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的季节调控对土壤养分状况有一定的影响。0~10 cm土层全氮、速效氮、NH4-N在各放牧处理下无显著差异(P>0.05),春季零放牧+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处理下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春季零放牧+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重度放牧土壤表层全氮高于底层,秋季重度放牧土壤全氮含量有往表层积累趋势。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春季适度放牧+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下0~10 cm土层全磷、速效磷含量低于其他土层,短期的放牧对草地磷的养分含量无太大的影响。全钾含量在春季零放牧+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和春季零放牧+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下无显著差异(P>0.05)。速效钾含量0~10、20~30 cm土层春季零放牧+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明显高于春季零放牧+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P<0.05),全年载蓄率相同的情况下季节载蓄率的调整能影响钾的有效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放牧处理下较对照区有所增加;在0~10 cm 土层各放牧处理较对照有机质有增加的趋势。速磷与 NH4-N、NO3-N 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全氮和有机质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975.
中国东部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沉积物主要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采集了我国东部12条大、中河流的26个相对清洁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沉积物中Cu,Zn,Pb,Cd和Co的含量以及沉积物的主要地球化学性质(粒径分布、反应性和铁氧化物、无定型铁氧化物、总铁、隐晶型锰氧化物、总锰、铝氧化物、钛氧化物、有机碳和粘土矿物含量等)和表面性质(比表面和表面位密度)以非参数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了沉积的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沉积物主要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我国东部,这些相  相似文献   
976.
太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与风速风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的启动问题基本解决,但监测响应日期和周期却一直难以确定。统计分析了太湖2007-2009年蓝藻预警监测、现场观测的历史资料,研究蓝藻水华在水体中的分布与风速风向之间的关联规律,从环境监测部门蓝藻预警监测工作的实际出发,划分出了蓝藻水华预警监测的响应级别,提出具体的监测要求,较好解决了预警监测的响应周期问题。为环太湖地区相关部门更好地开展蓝藻预警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7.
通过对黑龙江省4个自然年(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环境空气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分析,揭示了黑龙江省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规律与特征.对PM2.5、PM10、SO2、NO2、CO和O3等6项污染物的描述性统计和简单的相关分析显示:黑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呈现逐年变好的趋势,非采暖期环境空气质量好于采...  相似文献   
978.
随着中国环境问题特别是大气环境问题的凸显,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热点。采用大气污染物年均质量浓度与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比较的方法即超标倍数法,对全国330个地级城市进行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有70%的城市大气环境超载,大气环境承载形势严峻。超载最严重地区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长三角地区、中部大部分地区。PM2.5为大多数重点城市超载的首要污染物。通过对比大气环境承载指数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排放强度、人口、第二产业、地形、气象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发现,不同地区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应该采取分区域、季节等差别化手段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79.
郑州市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控站点空气质量在线监测数据,识别郑州市2015年近地面臭氧(O_3)污染状况、特征及与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水平关系,并以烟厂站为例分析郑州市O_3污染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郑州市O_3日最大8 h平均值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夏季岗李水库站O_3月均质量浓度为155.5μg/m3,其余站点月均质量浓度为110~150μg/m3;夏季O_3每日最大8 h浓度具有显著"周末效应",其他季节较不明显;O_3小时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在15:00—16:00达到峰值,早晨07:00达到谷值;前体物NOx小时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与O_3具有显著负相关性;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O_3污染日多出现于高温、低湿和微风等条件,这些气象因素有利于O_3生成和累积。  相似文献   
980.
利用2015年臭氧(O_3)自动监测数据和源排放清单,分析了中原城市群O_3浓度的空间、时间分布情况,探讨了中原城市群中城市间O_3的相关性,以及O_3浓度、NOx、VOCs、CO及汽车保有量间的相关性。指出中原城市群是全国更是河南O_3污染的严重地区,O_3浓度年内月度变化呈倒"V"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北部城市特征;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间除开封外其他8个城市间都呈高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为0.892~0.991;9个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及NOx、VOCs和CO等前体物的年排放量与其年均O_3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分析认为,NOx、VOCs和CO等前体物的排放是中原城市群O_3浓度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O_3浓度也与日照时间、降雨量、植物源VOCs排放量及相邻城市间污染物的空间输送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