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1篇 |
免费 | 2694篇 |
国内免费 | 30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0篇 |
废物处理 | 207篇 |
环保管理 | 492篇 |
综合类 | 4201篇 |
基础理论 | 904篇 |
环境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1103篇 |
评价与监测 | 156篇 |
社会与环境 | 475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2篇 |
2024年 | 398篇 |
2023年 | 414篇 |
2022年 | 368篇 |
2021年 | 308篇 |
2020年 | 255篇 |
2019年 | 297篇 |
2018年 | 300篇 |
2017年 | 369篇 |
2016年 | 409篇 |
2015年 | 390篇 |
2014年 | 355篇 |
2013年 | 531篇 |
2012年 | 552篇 |
2011年 | 509篇 |
2010年 | 314篇 |
2009年 | 263篇 |
2008年 | 211篇 |
2007年 | 234篇 |
2006年 | 250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中0~10 cm和>10~20 cm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的比较表明: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表现为浑善达克沙地 > 科尔沁沙地,其中两大沙地真菌数量差异显著,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碳差异显著;两大沙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在不同土壤层次均表现为>10~20 cm 层高于 0~10 cm层,其中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差异均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碳差异显著. 土壤性质的差异导致两大沙地流动沙丘中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略有不同. 细菌和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分含量和pH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 两大沙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层化比率均小于1,科尔沁沙地中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和土壤养分的层化比率均大于浑善达克沙地,可以推断两大沙地的流动沙丘处于退化状态,而且浑善达克沙地退化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992.
采用连续流生物活性炭(BAC)工艺处理水中挥发性苯系物(BTEX,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评价进水负荷、活性炭炭型等因素对于BAC处理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0d的处理时间内,除苯之外,其余BTEX的BAC出水中均未检出苯系物(进水为6mg/L).为了检验BAC在高BTEX负荷情况时的处理效果,将进水浓度设定为19~32mg/L左右,在EBCT为1.2min条件下同样只有苯的出水浓度上升至10mg/L(C/Cin为0.45),然后略有下降,最终保持在5~10mg/L(C/Cin为0.3以下),其余苯系物出水浓度均一直保持小于5mg/L.这表明BAC可以有效地处理高负荷BTEX(8.68~12.9kgTOC/(m3·d))的进水.生物活性炭对于活性炭吸附容量的恢复有比较明显的作用,煤质炭和椰壳炭的生物再生效率分别为53.6%和26.6%,煤质炭再生效率高的原因可能是其具备更多的大型中孔和大孔. 相似文献
993.
基于稳定同位素示踪的流域颗粒有机物质来源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有效控制流域水质污染,保证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安全,通过采集和测定流域内土壤、植物以及河流断面水体悬浮颗粒有机质(POM)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和C/N比值,对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水体POM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POM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质,其贡献为69.2%,藻类等大型水生生物和浮游植物的贡献分别为23.1%和7.7%.流域水体中POM的来源存在时空差异.丰水期,浮游植物和藻类等大型水生植物的贡献均为15.4%,而枯水期后者的贡献提高到了30.8%.水体POM主要来源于双阳河和饮马河下游的土壤有机质,说明该区域土壤侵蚀较重,易发生非点源污染;岔路河和饮马河上游支流小黄河,水体POM以浮游植物的贡献占主导,其贡献分别为86.3%和94.8%,这些区域侵蚀较弱,非点源污染发生的风险小;大中型水库区域的POM主要由藻类等大型水生植物贡献,表明悬浮颗粒物在进入水库后可能发生了明显沉积.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获得漓江流域不同季节生物地球化学昼夜动态变化过程、影响因素与规律,分别于2016年10月30日~11月1日(秋季)和2017年9月14~16日(夏季)对漓江流域省里断面进行了为期48 h的高分辨率在线监测和高频率取样工作,研究水体电导率(EC)、水温(T)、pH以及Ca~(2+)、HCO_3~-、NO_3~-等离子含量和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_(DIC))等水化学参数的昼夜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评估水生植物对输入岩溶水生生态系统中溶解无机碳的固定量.结果表明:①省里断面水化学参数表现出显著的昼夜变化规律,T、pH、DO、SIC白天上升夜间下降,Ca~(2+)、HCO_3~-、EC、p(CO_2)白天降低夜晚上升且秋季昼夜变化幅度大于夏季.②SO_4~(2-)、NO_3~-、Cl~-、Na~+、K~+和Mg~(2+)等营养元素含量昼夜变化主要受水生植物代谢过程(同化作用)控制,呈现白天降低夜间升高的变化规律.同时,省里断面夏季营养元素昼夜变化幅度小于秋季.③省里断面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_(DIC))主要受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控制,表现为白天偏重晚上偏轻的动态变化.受土壤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和河流水文要素季节变化的影响,夏季省里断面δ~(13)C_(DIC)总体上偏轻于秋季,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10. 08‰和-8. 90‰.④通过计算,实验期间省里断面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岩溶碳汇量日平均值为2. 12 mmol·L~(-1)和0. 94mmol·L~(-1),秋季比夏季具有更高的固碳效率. 相似文献
995.
996.
采用吸附柱穿透曲线法测定了30℃不同相对湿度(RH)下4种低浓度有机蒸气(VOC)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量.结果表明,水蒸汽对VOC吸附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RH的增大、VOC浓度的降低而增大,且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而有所增大;VOC对水蒸汽吸附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而有所减弱.提出一个基于竞争吸附机理的PolanyiDubinin方程,解释空气湿度对低浓度VOC在活性炭上吸附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各地公路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关联特征,制定合理的低碳策略,实现各地协同碳减排,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社会网络分析和引力模型等分析11地市公路行业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关联,识别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明确不同地市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1)公路货运是公路行业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2)江西省公路行业碳排放整体上呈现空间随机分布,不存在全局的空间聚集性,且局部空间聚集特征不断变化;(3)公路行业碳排放网络逐渐从南昌、新余双中心结构演变为南昌为主的单中心结构,网络的协同作用整体呈减弱趋势,核心地市对外围地市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不足。 相似文献
998.
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地区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是评估我国陆地土壤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国西南北起秦岭北坡南至中越边境一条剖面上土壤有机碳的分析,研究了喀斯特森林0~10cm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平均为32.3 g/kg和33.1t/hm2。无论是在整个西南区还是其省市范围内,二者均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喀斯特表层土壤碳含量和密度的主要因素有土壤容重、地形海拔和有机质C/N;粘粒含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影响很小,而降水量仅在地处最北部的陕西省构成了土壤碳密度的影响因素。此现象与世界许多地区特别是高纬度地区形成鲜明对比。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气候带土壤碳库的主要影响因素会存在很大差异,这对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库的反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钢铁企业是CO2排放大户,减少吨钢CO2排放是钢铁企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旨在对钢铁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清单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钢铁企业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减排建议.以某钢铁联合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清单模型为平台,同时利用Tornado Chart工具,计算得到对企业CO2排放影响较大的因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结果表明,转炉流程对于钢铁企业的影响要大于电炉流程;对该企业CO2排放有重大影响和相关影响的因素有:高炉煤气(BFG)的CO2排放系数、连铸坯的钢水单耗、热轧的板坯单耗、转炉的铁水比.减少钢铁联合企业CO2排放的有效措施是采取捕集BFG中的CO2、降低转炉的铁水比、加强副产煤气的回收以及优化企业的产品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碳源及光照对小球藻生长和产油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3种碳源(葡萄糖、NaHCO3和乙酸钠)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和光照条件下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和产油脂的影响。采用OD680和生物量来评价小球藻的生长情况;以溶剂浸提法提取生物油脂,并以油脂质量分数和油脂产量来描述产油脂特性。结果表明,经过9 d的培养,3种碳源中葡萄糖是最佳有机碳源。由其培养的小球藻生长速率最快,由NaHCO3培养的小球藻的生长效果不如葡萄糖,而乙酸钠不利于小球藻的生长。随着光照的增强,小球藻光合效率提高,生物量逐渐提高,5 000 lx最利于小球藻的生长,而1 600 lx最利于小球藻油脂的积累。研究表明,光照5 000 lx下,初始质量浓度为15 g/L的葡萄糖作为碳源是小球藻适宜的生长和产油条件,获得了3.17 g/L的最大生物量和1.025 g/L的最大油脂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