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4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68篇
安全科学   111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335篇
综合类   1435篇
基础理论   192篇
污染及防治   356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7 毫秒
991.
苟剑锋  徐燕  曾正中  李勃 《环境工程》2011,29(5):105-108
以甘肃省武山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对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不同填埋方案及防洪措施进行了分析比较,确定了填埋场工程总体方案布局,为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讨室内空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关系,对云南省宣威县使用不同生活燃料、年龄≥40岁的农民10892人进行了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率调查,同时测定了调查对象的最大呼气流速(PEF).结果表明,不同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对COPD及其症状和最大呼气流速的作用顺序依次为有烟煤>无烟煤>柴.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和改灶年限等因素后发现,使用有烟煤和使用无烟煤的人群患COPD的危险性分别是使用柴的4.63倍和1.55倍.改灶年限越长,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率越低,最大呼气流速越高.室内燃煤空气污染是影响宣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改炉改灶对控制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水平,改善肺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的常温启动和低温维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冉妮  高景峰  郭建秋  苏凯  张倩 《环境科学》2009,30(10):2995-3001
为了考察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同步脱氮除磷(simultaneo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SNPR)能力,以及在低温条件下的适应情况,采用2个SBR反应器(命名为A、B)以厌氧/好氧方式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历时254 d.反应器以沉淀时间为选择压,均在20 d内培养获得AGS,在第42 d加入不同附加碳源(分别为丙酸钠+乙酸钠和葡萄糖),调节COD∶N∶P的比例约为360∶60∶6,2个反应器均获得了夏秋季4个月长期稳定的SNPR效果,A的出水NH4+-N、TIN和PO43--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2%、74.25%和94.79%,B的出水NH4+-N、TIN和PO43--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45%、75.96%和95.60%;在低温的影响下,2个反应器分别经35 d4、9 d逐渐恢复了稳定的SNPR效果,之后A的出水NH4+-N、TIN和PO43--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33%、79.49%和99.68%,B的出水NH4+-N、TIN和PO43--P平均去除率则分别为93.85%、76.44%和98.44%....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减少排泥提高污泥浓度,试验在高污泥浓度情况下,MLVSS的变化与MLSS的关系,以及COD、SS、氨氮的去除和MISS的关系.结果证明MLSS应维持在6 000mg/L以下,并坚持正常排泥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995.
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对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 ,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及供气量、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上、下进气口分别按气水比 3:1和 1:1,HRT 9 8h ,进水CODCr浓度 16 3 5 4~ 30 9 6 5mg/L条件下 ,CODCr去除率平均为 88 6 3% ,SS去除率平均为 85 44 % ,TN去除率平均为 38 6 9% ,出水CODCr降至 2 2 45~2 9 45mg/L ,SS降至 18~ 2 6mg/L。  相似文献   
996.
城市生活垃圾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多种微量金属元素 ,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分析这些元素随着产地及时间的差别 ,了解它们在垃圾中的富集量 ,对于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此通过连续监测 1年内某沿海城市若干地区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 ,得到了垃圾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原始数据 ,探讨了微量金属元素随来源和季节的分布规律 ,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997.
采用上向流厌氧滤池(UAF)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中温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对系统运行效果及优势产甲烷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HRT为24 h条件下,系统启动28 d后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可达75%以上. HRT由24 h降至2. 5 h的过程中,COD去除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HRT为5h时最高,平均去除率为81. 71%,最高可达87. 18%,当降至2. 5 h后,COD去除率降至75. 12%.甲烷产率(每消耗单位质量底物产生的甲烷的量,以CH4/CODre计)及甲烷体积分数随HRT的降低而增高,HRT为2. 5h时为0. 30 L·g-1,甲烷体积分数维持在73%左右,经能耗核算后可得系统产能可满足蠕动泵能耗需求.对系统内主要的产甲烷菌进行定量分析表明,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sarcinales丰度最高,为优势菌群,随着HRT的逐渐降低,乙酸营养型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的丰度都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98.
三峡库区堆存生活垃圾重金属含量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中心城市主要垃圾堆放场堆存的生活垃圾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含量的频数分布特征,研究了垃圾中各重金属含量随堆埋年限的变化,并与垃圾场周围未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生活垃圾的总As、总Cr呈对数正态分布,其余元素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重金属含量随堆埋时间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总As含量随堆龄的增加而增加,总Cr含量随堆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总Pb、总Hg、总Cd与堆龄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垃圾场周围土壤本底值相比,垃圾中的重金属含量普遍高出数倍甚至上百倍.  相似文献   
999.
以淹没式生物膜-稳定塘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系统取消了二沉池、污泥回流。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对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33%、97.02%、80.18%和77.34%,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4.88,1.06,9.92,0.53 mg/L。淹没式生物膜系统出水污泥浓度为零,稳定塘出水水质良好,可满足中水回用。  相似文献   
1000.
施用城市污泥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泥的合理处置已成为目前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因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有效营养成分,对土壤改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污泥的土地利用普遍被认为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处置方式。鉴于此,本文就国内外施用城市污泥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相关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施用污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等养分元素的含量,其改良作用因污泥类型而异。污泥对土壤重金属的积累有所影响,特别是在酸雨频发地区或者长期施用污泥,可能会带来重金属Gu污染的环境风险。污泥普遍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譬如土壤淀粉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但污泥施用过量或时间延长,则会抑制多酚氧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而污泥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则不大。污泥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短期内有积极的影响,但长期则有负面作用。施用污泥可导致土壤动物活性的增加,但也会对一些土壤动物产生毒性,譬如异壳介虫属和弹尾目昆虫,而且污泥毒性不仅取决于污泥用量,土壤类型也起着重要作用。基于上述分析和评述,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如下:(1)针对污泥施用后土壤生态系统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和机理进行系统、综合的基础研究;(2)对污泥土地利用进行长期的系统定位试验和环境监测,并对之进行环境风险评价;(3)对污泥稳定化处理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