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147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540篇
基础理论   196篇
污染及防治   172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硫化氢是油气田伴生气中的有害组分。在含硫油气田的采出水中,硫化氢的存在对于安全生产和和油田环境均会产生危害。采出水经处理后通常需作为地层回注水使用,由于油气生产的特殊性,常用的硫化氢脱除方法在使用中受到限制,探索适合于油气田生产的水处理方法十分必要。本文探讨了通常可用于油田水中硫化氢脱除的各种方法,对比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次氯酸钠为主要脱硫剂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对模拟采出水的室内试验,证明次氯酸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采出水中的硫化氢,并提出了消除过量氧化剂的后续处理方法。实验表明经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油气田回注水质要求,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6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具有不同Nb/Ti摩尔比的复合钛铌酸钾盐,通过Ag+离子交换对其进行改性。在静态下评价了Ag+改性复合钛铌酸钾盐对二甲基硫醚(DMS)和乙硫醇(EM)的吸附与紫外光催化氧化作用,使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催化剂表面滞留物种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g+改性复合钛铌酸钾盐对DMS的吸附作用力比EM弱。随着Nb/Ti摩尔比增加,Ag+改性复合钛铌酸钾盐对EM的吸附作用力增强。在紫外光辐射下,Ag+改性的复合钛铌酸钾盐将DMS氧化为亚砜、砜和硫酸盐,而EM则被氧化为磺酸和单齿硫酸盐。  相似文献   
63.
选择了6种水体中常见的阳离子(Na^+、Mg^2+、Ca^2+、Al^3+、Cu^2+、Ni^2+),分别考查了其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影响;从光吸收、无机离子本身的性质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及传递等讨论了上述离子影响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其不能捕获光生电子,Na^+、Mg^2+、Ca^2+本身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影响不大;Al^3+吸引电子能力较强,成为光生电子和Cr(Ⅵ)之间的桥梁,促进了Cr(Ⅵ)的还原;浓度为1 mmmol/L时,Cu^2+显著地促进了Cr(Ⅵ)的光催化还原,其主要原因是Cu^2+捕获光生电子的能力很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浓度大于10 mmol/L时,Cu^2+形成单质Cu以及对紫外光的吸收都使促进作用降低;Ni^2+未充满的d轨道具有获得并传递光生电子的能力,也促进了Cr(Ⅵ)的还原;在浓度同为1mmol/L时,对Cr(Ⅵ)光催化还原的促进作用依次为:Cu^2+〉Al^3+〉Ni^2+〉Na^+、Ca^2+、Mg^2+。  相似文献   
64.
采用负载纳米TiO2的三维镍网装配了光催化反应器,就其对酸性品红溶液进行脱色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器的3种装配条件、品红初始浓度、pH值、H2O2投加量、紫外光剂量等因素对酸性品红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灯+镍网+TiO2模式组合的反应器脱色效果最好;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内酸性品红溶液的脱色率随起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将酸性品红溶液pH值调至5时脱色效果最明显,70 min的脱色率可高达94.8%。脱色效果还可以通过溶液中添加H2O2和控制紫外线剂量来调节。当溶液中H2O2投加量为0.5 g/L时,处理70 min后的脱色率可高达98.3%;到达反应界面紫外光剂量越多则能够获得越高的酸性品红脱色率。  相似文献   
65.
根据烟气气体组分情况,将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筛选,确定独立反应个数。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了标准状态下热力学函数值,进而求得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通过标准生成自由焓、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标准熵变的计算,分析了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性,为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动力学理论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采用酸性洗涤塔、生物滤塔和生物曝气池的组合工艺处理NH3、H2S恶臭混合气体,研究表明,该组合工艺对NH3和H2S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进气流量为35 L/min,喷淋量45 L/h时,NH3进气浓度50.15~525.4 mg/m3,H2S进气浓度10.23~110.36 mg/m3时,NH3单一进气去除率稳定在99%以上,H2S单一进气去除率90%以上。混合进气后,NH3去除率几乎为100%,H2S的去除率提高至98%以上。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NH3和H2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两者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降解的作用。同时,进气流量和填料层高度都会影响NH3、H2S的去除率。系统对进气容积负荷变化的缓冲能力强,在偶尔超负荷条件下运行并不能使系统崩溃,并且微生物对高负荷逐渐表现出适应性。大部分溶于水的氨由生物曝气池去除,去除率达到96.9%。  相似文献   
67.
氢氧化镁对水中As(Ⅲ)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镁为吸附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氢氧化镁投加量、pH、温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了氢氧化镁对As(Ⅲ)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砷初始浓度为0.5~100 mg/L之间,温度为25℃,pH为3,氢氧化镁投加量为0.5~4 g,吸附时间为1 h的条件下,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68.
李俊杰  丁灯  季东  昝菱 《化工环保》2019,39(4):413-420
在自制反应器内,通过喷射法将纳米TiO_2分散成气溶胶形式,用以降解空气中的芥子气模拟剂二乙基硫醚(DES)。利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气溶胶沉降行为评价装置,对TiO_2气溶胶的释放条件进行了优化。系统研究了相对湿度、反应温度、光强、催化剂加入量、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DES降解速率和彻底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气溶胶对2.80 mg/L(近似芥子气快速致死浓度)DES降解的半衰期由涂覆型TiO_2的34.5 min缩短至8.5 min;TiO_2气溶胶光催化降解DES的最佳相对湿度为35%,此时CO_2最快生成速率可达34.64μg/(L·min),150 min内彻底矿化比例达66.1%;对于1.5 L反应器,催化剂加入量为30 mg时降解DES的量效比达到最佳状态;TiO_2气溶胶光催化适用于含低浓度DES空气的快速净化。  相似文献   
69.
选用正十六烷模拟润滑油,通过振荡平衡实验,考察了两种含氮脂肪酸型生物降解促进剂(甲基二乙醇胺油酸酯(MDEAO)和油酸二乙醇酰胺(ODEA))对水土体系中正十六烷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十六烷在水土体系中的有机质标化分配系数与土壤种类无关,与生物降解促进剂种类有关;土壤对正十六烷的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MDEAO的临界胶束浓度为2.0 mg/L,对土壤吸附正十六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ODEA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7 mg/L,形成的胶束对正十六烷的增溶效果明显,促进了正十六烷在土壤中的解吸。  相似文献   
70.
杨波  何汉兵 《化工环保》2019,39(1):40-44
利用废气中本身含有的CO催化还原烟气中的NOx,可以实现以废治废。采用TiO2纳米管负载CeO2,制备CeO2/TiO2纳米管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SEM表征及影响因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n(Ce)∶n(Ti)=3∶7、焙烧温度500 ℃、焙烧时间3 h时制备的CeO2/TiO2纳米管催化剂形貌较好,表面颗粒分布相对均匀;反应温度400~600 ℃时NO脱除率达98%;该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抗氧性能;当n(SO2)∶n(NO)=(1∶2)~(2∶1)时,NO脱除率仍然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