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10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483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21.
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硫酸盐、硝酸盐粒径分布及存在形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毛华云  田刚  黄玉虎  李钢  宋光武 《环境科学》2011,32(5):1237-1241
为了解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二次硫酸盐、硝酸盐的存在形式及其含量,于2008年5月~2009年4月,利用MOUDI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分10级进行采样,利用离子色谱技术对各粒径范围大气颗粒物中的无机水溶性组分进行分析,并利用偏相关分析的方法确定其存在形式和估算其含量.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硫酸盐和硝酸盐表现为单...  相似文献   
622.
天津市PM10, PM2.5和PM1连续在线观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0年9月1日─11月30日在中国气象局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采集的ρ(PM10),ρ(PM2.5)和ρ(PM1)数据,分析了观测期间可吸入颗粒物的统计特征,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典型天气条件下ρ(PM10),ρ(PM2.5)和ρ(PM1)的日变化特征及与风速、风向的关系. 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ρ(PM10)日均值有超过1/2的天数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ρ(PM2.5)有63 d超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1997标准限值,超标率高达76.8%;不同天气条件下,ρ(PM10),ρ(PM2.5)和ρ(PM1)日变化特征明显,三者一般在大雾或扬沙/浮尘天气条件下出现高值,有降水过程时出现低值;可吸入颗粒物以粗粒子(PM2.5~10)和PM1为主,PM2.5~10,PM1~2.5和PM1主要分布在风速小于3 m/s,风向为225°~280°和70°~110°范围内;风速大于3 m/s时,ρ(PM2.5~10)和ρ(PM1~2.5)有所增加. ρ(PM10),ρ(PM2.5)和ρ(PM1)未出现周末效应,但存在明显的周内变化.   相似文献   
623.
为探究连续流条件下,纳米零价铁(nZVI)对反硝化颗粒污泥(DGS)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升流式污泥床(USB),系统考察了反应器脱氮效能、污泥形态和反硝化特性随进水nZVI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nZVI5 mg·L~(-1)时,反应器脱氮效能与对照期(nZVI=0 mg·L~(-1))相差很小,DGS活性略微增大.当nZVI浓度在5~10 mg·L~(-1)时,DGS对nZVI的生物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适应性,污泥浓度和颗粒粒径仍保持增长趋势,但泥相中总铁含量明显增大,DGS活性开始降低.当nZVI浓度增至30 mg·L~(-1)时,反应器对COD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降至对照期的23.3%和20.3%.DGS因吸附大量nZVI而呈黑色,颗粒粒径减小,污泥表面短杆菌等微生物密度明显降低.停止投加nZVI后,污泥浓度与DGS活性的持续上升,使得反应器脱氮效能在20 d内基本恢复至对照期的水平.异养菌在颗粒表面的快速增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4.
为深入认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影响,基于“大气十条”实施期间南京市主城区(草场门)PM2.5的化学组分监测资料,研究了PM2.5主要组分的浓度和占比、富集因子和酸度等变化特征,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了PM2.5的来源解析.结果发现,“大气十条”实施期间,南京市PM2.5中硫酸根(SO42-)的占比总体下降,但硝酸根(NO-3)和铵根(NH+4)的占比均明显上升,两者的占比从2014年的25.58%上升到2017年的37.15%;碳组分(OC和EC)的浓度在“大气十条”早期出现大幅下降,但后期的下降趋势明显变缓,其中,有机碳(OC),特别是二次有机碳(SOC)的占比不降反升;PM2.5酸性显著减弱,阴阳离子的摩尔当量比值(CE/AE)从2014年的0.83上升...  相似文献   
625.
汽车排放超细微粒数浓度及粒径谱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ast mobility particle sizer,FMPS)结合汽车尾气分析仪对3辆不同型号汽车排放超细颗粒数浓度进行测量,分析了空载情况不同转速下排气管附近超细颗粒数浓度及粒径谱特征.结果表明,在怠速800 r·min-1情况下,汽车排放的颗粒数浓度最低,随着空载转速的增加颗粒数浓度呈增高趋势.尾气颗粒以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为主,峰值粒径集中在10 nm和50 nm.汽车加速过程排放颗粒数浓度有明显的急剧升高过程,在车速稳定后颗粒物浓度趋于稳定.在排气管尾部轴向距离0.4 m范围内颗粒稀释后数浓度衰减迅速,在0.4~1 m范围稀释不明显,均大于背景浓度.空载情况下随发动机转速增加,汽车排放尾气CO、HC和NO浓度呈减少趋势,与颗粒物数浓度排放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626.
固定源PM_(2.5)稀释采样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固定源PM2.5的排放特征,研制开发了一套紧凑型稀释采样器,能模拟高温烟气排放到大气中的冷却、稀释、凝结等物理化学过程,采集固定源排放的一次PM2.5.稀释采样器主要的技术参数如下:稀释比在20∶1~50∶1范围内,在稀释器里的停留时间为10 s,稀释后的烟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小于42℃和50%,满足ISO 25597:2013的要求.稀释采样器的性能评价实验表明,稀释器气密性良好,稀释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低,气流混合均匀性良好,细颗粒在采样器内的损失小,表明稀释采样器可靠性高,适合于对固定源排放PM2.5的采集.  相似文献   
627.
The ambient air in vicinity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sources for PCDD/PCDFs was sampled by TSP/PM10 active samplers and passive PUF disk samplers in Tangshan City, a metropolis containing clusters of various industrial plants. The TEQ concentrations of PCDD/PCDFs ranged from 44.2 to 394.1 fg I-TEQ/m3 with an average of 169.9 fg I-TEQ/m3. 2,3,4,7,8-PeCDF was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 to PTEQ, contributing 41% (12% to 55%), while 1,2,3,4,6,7,8-HpCDF, OCDD and OCDF were the major congeners for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The ratios of PPCDF/PPCDD reached 2.54 on average, suggesting that de novo synthesis in thermal process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airborne pollution of PCDD/PCDFs. The similarities congener profiles indicated that TSP and PM10 active sampling methods are compar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CDD/PCDFs in ambient air, and the ratios of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d by the two methods suggested that the PCDD/PCDFs tended to stay in fine particles. It was found that 2,3,7,8-TCDF and OCDD were the dominating congeners in the passive PUF disks samples.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the coke industry was suggested to be a relatively high potential emission source for PCDD/PCDFs in the ambient air of Tangshan, which was possibly formed by de novo synthesis mechanism. In this study, the atmospheric impacts to the environment from di erent industrial sources could be ranked as follows (from high to low): coking, iron sintering, steel making, power generation and chlorinate alkali chemical production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628.
范秀磊  邹晔锋  刘加强  李莹  刘强  侯俊 《环境科学》2021,42(4):1901-1912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而备受关注.与典型微塑料(PVC、PP、PE和PS)相比,轮胎磨损微粒(tire wear particles,TWP)在组成成分、添加剂种类和理化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为深入比较TWP与典型MPs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行为的不同.以TWP和PVC微粒为目标MPs,土霉素(OTC)和磺胺甲唑(SMZ)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TWP及PVC微粒老化前后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特性,这对正确认识MPs潜在的水环境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TWP及PVC在紫外线老化过程中,均表现为颗粒表面出现裂纹、凹坑和凸起,比表面积增大,含氧官能团强度增加,亲水性增强等现象.老化前后TWP及PVC的吸附模式均表现为表面吸附和液膜扩散两个阶段,其中TWP对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性较好,属于多层吸附;而PVC对Langmuir模型的拟合性较好,属于单层吸附.TWP对SMZ和OTC的载体能力均强于PVC,其中新制TWP与PVC对OT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到5.14 mg·g-1和1.38 mg·g-1;而老化后TWP和PVC对OT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增加至5.82 mg·g-1和2.13 mg·g-1,要大于老化前.解吸实验中,老化后TWP及PVC对抗生素的解吸量均高于老化前,而解吸率却随之降低.在同种解吸液中,老化前后TWP对抗生素的解吸量均高于PVC.而在模拟肠液环境下老化前后TWP及PVC对抗生素的解吸量均要高于在超纯水环境下.  相似文献   
629.
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19,自引:8,他引:119  
为了解北京市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1999—2000年对各种污染物的消光系数和不同粒径太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发现颗粒物的散射消光作用在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中占有主要地位,其中与细粒子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不同季节运用不同的回归方程,利用细粒子质量浓度可以方便快捷地估算出大气能见度的近似值。  相似文献   
630.
研究制作了半挥发性有机物中流量采样装置,将环境空气(包括气相和颗粒物)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采集到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及其后面的吸附剂上,用乙醚/正己烷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液经硅胶柱净化后,用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并对色谱分离条件、样品净化方式、目标化合物在气相和颗粒物上的分布规律及采样器的捕集效率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