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3篇
  免费   1606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319篇
环保管理   168篇
综合类   2283篇
基础理论   841篇
污染及防治   783篇
评价与监测   186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5年   19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宋晨怡  胡霞林  尹大强 《环境化学》2011,30(7):1291-1296
选取四环素作为代表抗生素,考察了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二价阳离子Ca2+和Mg2+)、腐殖酸3种环境因子对四环素在光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pH(pH 3、6和9)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四环素在TiO2上的吸附量在pH 2—9范围内逐渐增大,在pH值高于9后显著减小.四环素在TiO2上的吸附量明显受到离子强度和腐殖酸的影响.本文对吸附机理及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2.
研究了UV/H2O2工艺对2,4-二氯酚(2,4-DCP)的去除效果和水中阴离子、腐殖酸对该工艺降解2,4-DCP的影响。结果表明:UV/H2O2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2,4-DCP,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H2O2投加量为8mg/L,1个30W低压汞灯照射下,2,4-DCP在蒸馏水和自来水中光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232/min和0.0162/min;NO3-、Cl-、HCO3-对2,4-DCP光降解有抑制作用;当3种离子浓度为0.5mmol/L、10mmol/L、20mmol/L时,对2,4-DCP光降解的抑制程度为HCO3->NO3->Cl-;随着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自来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低于蒸馏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是由于水中多种离子影响的结果;腐殖酸在低浓度时,促进光降解反应的进行,在高浓度时,2,4-DCP的光降解氧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43.
研究了离子强度、不同金属离子对土壤中PAHs表观解吸水平的影响.根据Pearson原理计算了菲、荧蒽、芘和苯并 荧蒽等几种PAHs的碱性特征参数并据此分析了其酸碱性类型.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解吸液中离子强度并非影响土壤中PAHs解吸的控制要素;不同硬度酸性金属离子与PAHs之间的酸碱作用是影响土壤中PAHs解吸水平变化的关键.硬酸性金属离子Ba2+、Al3+、Ca2+对土壤中PAHs的解吸具有促进作用,软酸性离子Hg2+、Ag+则具有抑制作用, 比较而言交界酸性金属离子Cu2+、Fe2+、Zn2+在提高土壤中PAHs解吸上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44.
Fe2+-H2O2法处理DSD酸生产氧化母液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DSD酸氧化母液的可生化降解性,将废液先用有机絮凝剂TS-1(一种季胺盐)处理,TS-1的投加量为3g/L,其后用Fe2+-H2O2法氧化,Fe2+和H2O2的量分别为150mg/L,7g/L,废液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4%和62%。经处理后的废水,其BOD5/COD≈0.3,可以认为已达到生化处理的要求。当H2O2的投量为2g/L,经Fe2+-H2O2氧化处理后的废液,再用FeCl3进行两级混凝处理(FeCl3的投加量分别为5g/L和2g/L),则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可达90%和95%。  相似文献   
345.
草酸铁光化学体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此体系可以内源生成过氧化氢,构成Fenton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通过测定赤铁矿(α-Fe2O3)和针铁矿(α-FeOOH)两种铁氧化物-草酸体系在光降解五氯酚(PCP)过程中草酸和pH的变化,计算反应过程中各种Fe(Ⅲ)和Fe(Ⅱ)物种的分配情况,分析影响体系活性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体系中的铁物种分配和pH通过影响体系的铁循环直接影响体系的反应活性.相同初始pH,不同草酸初始浓度下,高活性的Fe(Ⅱ)物种分配具有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体系的铁循环速率和反应活性.不同初始pH,达到饱和吸附的相同草酸初始浓度下,高活性的Fe(Ⅱ)和Fe(Ⅲ)物种均为体系控制物种,而pH通过影响Fe(Ⅲ)的还原速率从而影响体系的铁循环速率和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346.
华南地区高山酸沉降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89年春季,在华南地区衡山、狮子山、苗儿山和白云山观测到华南高山降水酸化,各测点降水pH<5.6的频率大于68%,平均pH值在3.56—4.85之间,分析了高山降水的化学特征,及其与高山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山雨水与高空云水有相似性,狮子山和白云山的云雾水主要属地形云,受局地源的影响更为严重,化学性质更接近于地面雨水.  相似文献   
347.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functional groups present in humic acid(s) (HA) during complex formation, water soluble complexes between HA isolated from soil and metals (Pb, Ca, As, Ni, Cr, Co, Cu, Cd, Fe, Mn, Mg and Zn) were prepared and subjected to infrared (IR) spectroscopy. the IR data revealed the involvement of the - OH group of humic acid in complex formation with all metals except copper and arsenic, whereas the - COOH group of HA was found to be the preferred site of binding for all the metals. the significance of findings in relation to detox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348.
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园  耿春女  何承文  蔡超 《生态环境》2011,20(11):1745-1752
利用3个容积约为50 L的平行生物反应装置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湿度(水分含量)、pH值和有机质的动态变化情况。按照Van Soest方法根据有机质不同的溶解特性将其分为:溶于沸水的有机质H2O、溶于中性试剂的有机质SOLU、半纤维素(HEMI)、纤维素(CELL)和木质素(LIGN)。结果表明:反应装置内环境湿度调控在60%左右时,堆肥系统内借助生化反应,温度最高可达到约50℃。堆肥材料在反应初期呈现偏酸性(pH=6.5),而随着反应的发生,pH逐渐变为中性或弱碱性(pH=7.4)。经过20 d的堆肥实验,有机质总量降解了约47%。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各类有机质的降解率不同,按大小排序为H2O〉HEMI〉CELL〉SOLU〉LIGN,其降解率分别是85%、56%、36%、32%和27%。为了深入理解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降解机制,文章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技术对体系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微生物优势群落随反应温度的改变发生明显变化,在堆肥初期和堆肥中期,细菌占优势,而堆肥末期时真菌比例较高。在堆肥的过程中,革兰氏阴性菌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49.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两组铅镉复合污染(Cd(10 mg·kg-1)/Pb(100 mg·kg-1)和Cd(50 mg·kg-1)/Pb(500 mg·kg-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柠檬酸(CA)和氮三乙酸(NTA)(0,1,5,10 mmol·kg-1)对苎麻生物量、地上部分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苎麻各部分对Pb和Cd的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CA和NTA的应用均能促进苎麻的生长和提高Pb和Cd在苎麻体内积累。CA在促进苎麻生长、增强了苎麻对Cd的吸收和转移方面效果显著,但是,CA对Pb的提取和转移促进效果不显著。NTA促进苎麻对Pb的吸收和转移,并且同样有助于Cd的植物修复。苎麻体内CAT,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表明CA和NTA缓解了Cd和Pb对苎麻的氧化胁迫。因此,外源螯合剂CA和NTA的应用有利于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350.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in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SS) and chicken manure (CM) could be recycled and used for land farming to enhance fertilit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Three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were used at Kentucky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arm, Franklin Count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oil amendments on kale (Brassica oleracea cv. Winterbar) and collard (Brassica oleracea cv. Top Bunch) yields and quality. The three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were: (i) SS mixed with native soil at 15 t acre?1, (ii) CM mixed with native soil at 15 t acre?1, and (iii) no-mulch (NM) native soil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At harvest, collard and kale green plants were graded according to USDA standards. Plants grown in CM and SS amended soil produce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U.S. No. 1 grade of collard and kale greens compared to NM native soil. Across all treatments, concentrations of ascorbic acid and phenols were generally greater in kale than in collards. Overall, CM and SS enhanced total phenols and ascorbic acid contents of kale and collard compared to NM native soil. We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each of the three soil treatments that might explain variability among treatments and the impact of soil amendments on yield, phenols, and ascorbic acid contents of kale and collard green grown under this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