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210篇
综合类   435篇
基础理论   13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21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的演变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和管理的重要规范。研究了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的形成、现状与发展,重点分析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演变内容和背景依据及新标准与典型发达国家或组织标准的差异。结果表明,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的污染物项目、标准形式不断更新完善,浓度阈值更加严格,标准修订的依据和程序更加科学完善。虽然在某些方面仍与其他发达国家标准有一定差距,但总体来说,新标准的建立以及实施有助于我国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62.
国内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是开展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能力建设重点内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区域尺度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全球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和国际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BON),以及国家尺度的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US-LTER)、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发展历程、观测研究进展;总结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站的发展趋势,即重视台站的联网观测研究,注重观测标准化和规范化及数据共享,重视观测手段智能化与自动化,注重综合观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提出国家环境保护生态监测台站网络是现有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拓展和完善,也是今后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63.
基于相空间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的径流降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研究水文科学的尺度问题,将混沌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径流的降尺度分析。首先通过对年径流量分解到月径流量的分解系数的分析,证明了分解系数具有混沌特性;其次利用相空间BP神经网络模型对分解系数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月径流量的降尺度计算。实例研究表明,用神经网络拟合分解系数相空间的相点演化非线性关系和用相空间神经网络模型对径流作降尺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4.
防化学品鞋在由各类化学品引起的工伤事故中对于预防足部伤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国内外防化学品鞋相关标准的国内外情况、技术内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国外先进标准为依据对我国防化学品鞋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规定,以统一产品技术要求,完善足部防护标准体系,保障人身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965.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时空尺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思健 《灾害学》2012,(2):1-6,18
自然灾害风险存在着显著的动态特性,即灾害风险会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呈现出差异。研究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差异是对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其中,时空差异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选择恰当的灾害风险分析的时空尺度。广度与粒度是时空尺度的两个孪生指标,时空广度限定了灾害风险评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范围,而时空粒度则是量度灾害风险时间和空间差异的最小单元。列出了风险时空差异的表达式,深入探讨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尺度,并对我国三种典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涝和台风)风险分析的时空尺度选择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6.
This paper reports 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using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NEP) Scale over the last 30 years. A review of 69 studies from 36 countries (including 58,279 participants from 139 samples) shows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the way the NEP Scale is used,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s to the number of items used and the number of points on the Likert scale employed. Results from weighted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s that variations in sample type and scale length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NEP scores. In particular, environmentalist and white-collar sample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the NEP Scale than nationally or reg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s, while blue-collar samples scored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participants scored higher on 6-item versions of the scale than on the revised 15-item version, and lower on versions of the scale containing 5, 7, 8 or 10 items.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for the comparability of previous studies using the NEP Scale are discussed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67.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不同学者在多种边界条件下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发现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河流水质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根据是否可以将土地利用活动概化为点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可分为点状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和非点状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准确边界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一般是研究流域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和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变化的关系。对于用全流域尺度还是用缓冲区的尺度分析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更准确仍存在争论。水域边缘几何形状影响了土地利用与水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8.
为降低奥氏体不锈钢混酸(HNO_3+HF)酸洗过程中产生的NO_x量,利用自制的酸洗-吸收装置研究了HNO_3和HF质量浓度及抑制剂和促进剂加入量对NO_x生成量的影响,探讨了NO_x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酸洗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酸洗温度20~50℃,HNO_3质量浓度90~110 g/L,HF质量浓度40 g/L,抑制剂加入量30 g/L,促进剂加入量1~2 g/L。抑制剂的加入降低了NO_x的生成量,促进剂的加入减少了氧化皮酸洗时间,提高了酸洗效率。酸洗产生的NO_x来源于两部分:一是氧化皮与酸洗液反应,约占NO_x生成量的70%,二是裸露基体与酸洗液反应,约占NO_x生成量的30%。  相似文献   
969.
沸石强化A/O生物脱氮实验研究表明,沸石对配水氨氮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特征可以通过Frend lich和Langmu ir吸附等温线表征,但对污水中氨氮的吸附较配水吸附要复杂。由于沸石能与微生物构成沸石-生物复合体,从而增加了系统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改善了A段的反硝化作用和O段的硝化作用。吸附饱和的铵沸石在硝化细菌和电导率的协同作用下,经好氧曝气4.5 h,能再生69.8%。在A段,进水氨氮浓度较高,沸石吸附氨氮,提高污水碳氮比,促进生物反硝化;进入O段,在盐度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混合液氨氮浓度因为生物降解而逐渐降低,不断打破铵沸石的吸附-脱附平衡,铵沸石不断释放氨氮而得到充分的再生。  相似文献   
970.
Radiological hazards of TENORM in the wasted petroleum pip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sposal petroleum pipes containing sludge and scale as a technically enhanced natural occurring radioactive material (TENORM) leads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radiation hazards and then a significant radiation dose to the workers.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a future waste management policy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TENORM in the disposal sites of wasted petroleum pipes, scale and sludge as TENORM wastes are collected form these disposal pipes for radiometric analysis. These pipes are imported from onshore oilfields at south Sinai governorate, Egypt. The highest mean 226Ra and 228Ra concentrations of 519 and 50 kBq/kg respectively, were measured in scale samples. Sludge lies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of radium concentration. The average absorbed dose caused by the exposure to the wasted pipes equal to 4.09 μGy h−1 from sludge and 262 μGy h−1 from scale. This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acceptable level of 0.059 μGy h−1. Due to radon inhalation, important radon related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which advantage in internal dose calculation. Fairly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real radium content and radon exhalation rate for sludge samples is obtained. The hazards from sludge come from its high emanation power for radon which equal to 3.83%. The obtain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need of screening oil residues for their radionuclide content in order to decide about their final dispos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