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12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ABSTRACT

Despite growing evidence pointing to the multiple benefits of home gardening, few studies have considered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benefits perceived by gardeners who are principally motivated by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e. home gardening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benefits (and costs) of home gardening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the City of Winnipeg, Canada. A total of 42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30–60?min each) were conducted with 50 home gardeners who were formally certified or locally recognised for undertaking multiple gardening activities that promot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ema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tudy participants self-reported a range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soci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home gardening experiences. Despite home gardening often being a solitary activity, most gardeners valued the multiple forms of social interaction that occurred during important social events in their garden, or when connecting with passers-by. Home gardeners also cited benefits related to connection to nature and place attachment; attention restoration; reduced stress and anxiety; improved mood; satisfaction and pride; increased self-esteem and courage to do things differently in life; and, important education or learning opportunities. However, conflicts relating to the nexus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perceived tidiness of gardens emerged, which raise important ethical and social justice issues for sustainability planning. We compare key insights to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community gardening and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cluding how to engage more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gardening for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62.
坡度和高程是土地资源固有的二个重要环境因子 ,对土地利用和土地生产力有直接作用。在山区 ,坡度和高程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向和利用方式 ,从而影响到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三峡库区面积 6 2 6 4 0km2 ,为丘陵、低中山区 ,山高坡陡。按坡度和高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0~ 7°、7~ 15°、15~ 2 5°、>2 5° ;80 0m以下 ,80 0m以上。在编制的 1:10万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分级图及土地利用图的基础上获取各坡度、高程级及其土地利用类型和数据。 4个坡度级土地面积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大 ,随海拔的增高而减小。耕地大部分集中在 80 0m以下 7~ 15°和 15~ 2 5°的坡度上 ,优质耕地少 ,中、低产地多 ,并存在大量的陡坡耕地。森林大多分布在 80 0m以上 >2 5°陡坡上。根据对 1980~ 1996年库区主要县、市农业年产值与自然坡度和高程的定量分析比较 ,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比例关系。综合提高库区土地生产力 ,必须遵循“有所为 ,有所不为”原则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不片面强调增加粮食产量而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大力改造 15~ 2 5°的中、低产地 ,有计划、按步骤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退陡坡旱地还林 (草 ) ,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3.
由于全球化的生产、消费和投资模式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强化和发展,世界开始迅速变成一个村落或城市。全球化不仅带来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且也改变了生物分布的空间格局,导致生物种群的重新分布,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全球变化问题,也是当前最棘手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从生物入侵的本质、生物入侵的历史、科学技术、全球化等方面,从哲学和其它角度浅析当今的生物入侵问题,以期对生物入侵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4.
内蒙古经过进多年的建设,已建立了202个自然保护区,由于多年来实行的是以抢救性保护为主的方针和政策,自然保护区建设数量增长较快,随之而来的“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立轻管护”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本文仅是一个探索,希望能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一个促进作用,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还欠完善,希望引起同行的兴趣,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5.
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旅游必将是绿色旅游的主体。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40个具有国际意义(A级)的自然保护区和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阐述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开发意义,从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两个方面对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认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6.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2006年秋季对北大港湿地进行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调查,并结合对湿地核心区-北大港水库进行的鸟类、鱼类、植被状况、空气、水质、土壤状况等调查,采用张峥等人提出的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6项指标组成的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北大港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大港湿地生态环境评分值R为67.7分,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一般水平,生态环境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因此,今后要加大对北大港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7.
应用强化混凝技术,降低原水中有机物含量,是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混凝搅拌试验,评价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pH值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硅酸硫酸铁去除有机物和除浊能力明显优于硫酸铁、聚合硫酸铁,其适宜的投药量范围和pH值范围宽;聚硅酸硫酸铁在混凝过程中形成的矾花较大,沉降速度快,因而可缩短处理水在构筑物中的停留时间,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此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的最佳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168.
在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制备超细碳酸钙方法的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工艺,即以蒸氨废液作为主要原料,通过与自制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备纳米碳酸钙。确定了蒸氨废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混合方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等最优条件。最后进行了初步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69.
通过对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实地共发现13科1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数的7.1%,其中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enensis)为保护区内首次发现的新记录种。查明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区内的地理坐标、种群数量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其就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威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70.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辽宁省的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老铁山、鸭绿江口、医巫闾山、九龙川4个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分别为27,10,7和6种,总计16科36种。依据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特点和生态影响,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