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19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694篇
基础理论   102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SBBR在溶解氧1.0 mg/L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温度对实际炼油催化剂废水脱氮系统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BR容积负荷及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三氮去除率与进水氨氮浓度正相关.不同进水浓度下,反应器SND三氮去除率最高可达40%左右.33、30及28℃条件下,反应器亚硝积累率均可稳定保持在90%以上.不同温度下短程硝化反硝化pH值及OR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合在线监控pH值及ORP变化规律调控反应时间,最大限度保证短程硝化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采用SBR装置,针对高氨废水的特点,在高氨条件下,以高氨低氧为转化手段,实现高氨废水短程硝化过程中亚硝化菌的驯化与积累。控制温度为28~31℃,曝气量为15~60 L/h,pH控制在7.8~8.2的条件下连续运行78 d。实验结果表明,运行11 d后实现了短程硝化,从11 d至78 d属于系统氨氮负荷提高期。在运行过程中,氨氮污泥负荷从开始的0.023 kg/(kg·d)逐步上升为0.3 kg/(kg·d),最高时达到0.34 kg/(kg·d),此时氨氮去除率仍维持90%以上。为观察驯化后短程硝化菌的形态,取驯化好的污泥进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污泥中的细菌形态主要以球状菌为主。  相似文献   
993.
污水生物脱氮硝化阶段是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N2O)的重要释放源。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在2种进水氨氮(NH4-N,低氮反应器60 mg/L和高氮反应器180 mg/L)浓度条件下驯化硝化菌,并研究了不同初始NH4-N浓度和不同初始亚硝酸盐(NO2-N)浓度条件下所驯化硝化菌释放N2O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2个反应器释放N2O较少,均小于去除NH4-N浓度的0.01%;N2O的释放均随着初始NH4-N浓度或初始NO2-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初始NH4-N浓度条件下,低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的N2O释放率在0.51%~1.40%之间,高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在0.29%~1.27%之间;不同初始NO2-N浓度条件下,低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的N2O释放率在1.38%~3.78%之间,高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在1.16-5.81%之间。  相似文献   
994.
污水生物脱氮硝化阶段是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N2O)的重要释放源。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在2种进水氨氮(NH4-N,低氮反应器60 mg/L和高氮反应器180 mg/L)浓度条件下驯化硝化菌,并研究了不同初始NH4-N浓度和不同初始亚硝酸盐(NO2-N)浓度条件下所驯化硝化菌释放N2O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2个反应器释放N2O较少,均小于去除NH4-N浓度的0.01%;N2O的释放均随着初始NH4-N浓度或初始NO2-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初始NH4-N浓度条件下,低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的N2O释放率在0.51%~1.40%之间,高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在0.29%~1.27%之间;不同初始NO2-N浓度条件下,低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的N2O释放率在1.38%~3.78%之间,高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在1.16-5.81%之间。  相似文献   
995.
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对3种运行模式(M1:常规模式,M2:缺氧好氧模式、M3:缺氧好氧交替模式)下系统的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各模式下CAST反应器的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并对各模式下典型周期内氮基质浓度变化进行了考察,以确定系统的脱氮模式。结果表明,在氨氮去除不成为限制条件(去除率90%)的条件下,3种运行模式下系统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3%、70.6%和82.4%,以缺氧好氧交替模式下的最高;M1、M2和M3均可实现亚硝酸型硝化,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亚硝酸型硝化逐渐消失。静态实验分析表明,3种模式下系统的氨氧化速率大小次序为:vN:M1vN:M2vN:M3,反硝化速率大小次序为:vDN,M2vDN,M3vDN,M1。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明确系统中反硝化脱氮的具体途径,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物料衡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短程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耦合技术的新型物料平衡系统。以AAO工艺为例,计算了系统稳定运行期间,碳、氮和磷的物料流向,量化了反硝化的5种脱氮途径。结果表明,通过物料衡算推导,系统短程硝化(PN)效率为64.36%。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率为57.37%;反硝化除磷(DPR)效率为7.82%。对反硝化途径的分析发现,通过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的氮占32.7%,而作为除磷电子受体得到去除的氮占11.4%。  相似文献   
997.
包埋活性污泥和反硝化污泥全程硝化反硝化脱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活性污泥和驯化所得的反硝化污泥菌泥按适当比例混合后,用聚乙烯醇(PVA)将其包埋,制成直径为3~4mm的颗粒小球.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在流化床反应器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包埋颗粒小球对氮素和COD的去除效果良好,当包埋颗粒填充率为7%~8%(体积比),控制其他条件,12h的NH4+-N和TN去除率均在95%以上,对COD的去除率大于95%.整个过程中NO2--N未见明显积累,因此为全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最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的最佳温度、pH值和溶解氧浓度分别为30℃、7.5和4 mg/L.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连续曝气全程好氧的运行条件下,考察不同溶解氧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性能及N2O产量的影响。控制溶解氧浓度恒定在1、2、2.5和3 mg/L。结果表明,DO为2 mg/L和2.5 mg/L时,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7.9%和98.5%,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均为99%。DO为2 mg/L时,系统中N2O产生量最低,为0.423 mg/L,占氨氮去除量的1.4%;DO为3 mg/L时N2O的产生量最高,为2.01 mg/L,是DO为2 mg/L时的4.75倍。系统中亚硝酸盐的存在可能是高溶解氧条件下N2O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步过程中没有NOx-的积累即稳定的SND系统有利于降低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999.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了上向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对生活污水COD和NH3-N的启动性能.结果表明,在启动期间,COD和NH3-N的最佳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8%和93.2%;稳定运行期间,在气水比为3:1的条件下,曝气生物滤池对COD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9%和93.7%;沿程COD和NH3-N的去除率随着滤层高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控制DO及FA条件下短程硝化过程系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BR工艺以水产品加工废水为研究对象,同时控制进水游离氨(FA)为0.96~1.25mg!L,溶解氧(DO)为1~2mg/L,实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过程。在此条件下,亚硝化率及氨氮去除率分别大于95%和88%,有机物(COD)去除率在90%以上,亚硝化速率维持在0.9666×10^-3-1.0375×10^-3mgNO2-N/(mgMLSS·h)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同时控制DO及FA在适当范围之内可以获得稳定的短程硝化过程,并可降低系统能耗。本实验采用较低的FA浓度与较高的DO浓度(与OLAND工艺比较)得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过程,对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