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38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采用盆栽方法栽培油菜(Brassicaca mpestrisL.),研究了灌水水平对采摘后油菜植株体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共设高(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间持水量)、中(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5%)和低(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50%)3个灌水水平。油菜采摘后恒温贮存,定期测定油菜植株体内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水平和贮存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都能显著地影响油菜植株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在采摘后的8d时间里,低灌水水平处理(0.50θf处理)的油菜植株体硝酸盐含量一直高于其它两处理;采摘后当天测定高灌水水平处理(1.00θf处理)的油菜植株体硝酸盐含量最低,以后则以中等灌水水平处理(0.75θf处理)的油菜植株体硝酸盐含量为最低。采摘后当天测定油菜植株体亚硝酸盐含量,亦以高灌水水平处理(1.00θf处理)为最低。采摘后油菜植株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都经历一个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过程。因此,从对人体健康及卫生的角度出发,以较高灌水水平栽培油菜,采摘后在一两天内食用,有利于将其硝酸盐和亚硝酸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42.
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吕锡武 《环境化学》2002,21(6):564-570
对同时硝化反硝化从物理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做了理论分析,并对亚硝酸盐氮的同时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3.
几种物质对萘乙二胺光度法测定苯胺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发现,亚硝酸盐、重氮化合物、2 萘胺 1 磺酸对苯胺有很强的干扰。亚硝酸盐的干扰可以通过加过量的氨基磺酸铵去除;蒸馏是去除重氮化合物、2 萘胺 1 磺酸干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44.
通过连续流实验和批式实验研究了有机物和NO2--N对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耦合脱氮特性的影响.在连续流实验中,保证底物NO2--N充足,研究了葡萄糖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当进水葡萄糖有机物的COD浓度为100mg/L时,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活性,当COD浓度为200mg/L时,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活性较差.当进水COD浓度分别为100,200mg/L时,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NH4+-N去除活性分别为0.096,0.071kg NH4+-N/(kgVSS-d),厌氧氨氧化NO2--N去除活性分别为0.153,0.092kg NO2--N/(kgVSS-d),反硝化NO2--N去除活性分别为0.111,0.212kg NO2--N/(kgVSS-d).在批式实验中,研究了碳源种类和COD/NO2--N比对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颗粒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控制COD/NO2--N比为1~4,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厌氧氨氧化菌在亚硝态的竞争过程中占据优势;以乙酸钠为碳源时,控制COD/NO2--N比为1~4,厌氧氨氧化菌在亚硝态的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245.
间歇曝气下短程硝化耦合污泥微膨胀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污泥微膨胀耦合短程硝化是一种利用低溶解氧(DO)引发丝状菌有限繁殖和亚硝酸盐(NO-2-N)积累来协同提高氮的去除率并降低能耗的新工艺.为分析该工艺启动的可行性和长期稳定性,采用两个间歇式反应器(SBR)并通过调整曝气方式,考察低DO(0.3~0.8 mg·L-1)下污泥沉降性、亚硝酸盐累积率(NAR)、总氮的去除特性、优势丝状菌和硝化菌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缺氧∶好氧=15 min∶30 min的间歇曝气运行方式下,可以实现NAR约为50%和稳定的污泥微膨胀,污泥体积指数(SVI)稳定在170~200 m L·g-1.实时连续曝气可以实现NAR为95%以上,并且NO-2-N的累积引发了以Type 0092型为优势丝状菌的污泥微膨胀,但无法长期维持.改变运行方式为间歇曝气,运行60 d左右可以实现短程硝化和微膨胀耦合及长期稳定维持,TN的去除率稳定在66%.FISH分析间歇曝气引发污泥微膨胀主要丝状菌是M.parvicella和Type 0092型.Q-PCR对硝化菌群定量分析得出SBR A初期和末期AOB占全菌的比例分别由0.53%提高到2.19%,NOB由17.5%降至3.2%.SBR B里AOB由0.51%提高到1.53%,而NOB由18.05%降至11.01%.  相似文献   
246.
陈宗姮  黄勇  李祥 《环境工程》2016,34(1):55-60
利用具有pH调节功能的序批式反应器,分别接种好氧生物膜和厌氧颗粒污泥,研究了不同pH对自养生物脱氮工艺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8.18时,亚硝氮累积速率较高,为0.79 kg/(m3·d)。当pH为7.85时,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效能达到最大,为1.52 kg/(m3·d)。联合工艺进水pH为7.7±0.1时,优先控制好氧段pH为7.5左右,厌氧段pH为7.6,氮去除速率高达0.98 kg/(m3·d)。  相似文献   
247.
赵桦萍 《化工环保》2016,36(2):226-229
在磷酸介质中利用亚硝酸根催化条件下溴酸钾氧化甲基红的褪色反应,建立了β-环糊精(β-CD)增敏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亚硝酸根进行测定。该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0.05 mol/L甲基红溶液加入量8.0%(φ,下同),0.1 mol/L溴酸钾溶液加入量12.0%,1.0 mol/L稀磷酸加入量12.0%,0.15 mol/L β-CD溶液加入量16.0%,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15 min。亚硝酸根测定的线性范围为8.0×10-6~6.0×10-4 g/L,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6 6,检出限为4.0×10-7 g/L。亚硝酸根的加标回收率为99.0%~102.0%,水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3.2%。加入β-CD后测定亚硝酸根的灵敏度增加了2.5倍。  相似文献   
248.
为了研究亚硝酸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用0.25 mmol.L-1 亚硝酸钠孵育细胞48 h,然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用人工基底膜包被的Transwell小室记录细胞侵袭能力,考马斯亮蓝及α-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骨架,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结果显示,用亚硝酸钠孵育SMMC-7721细胞48 h,穿膜细胞为211.5±17.6个,较对照组176.3±15.5个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亚硝酸钠孵育48h细胞培养液上清加无血清培养液组细胞穿膜数为165.12±7.90个,较无血清培养液阴性对照组30.32±11个明显增多(P﹤0.05);细胞培养液上清加含10%牛血清白蛋白(FBS)组细胞穿膜数为186.73±9.41个,较单纯含10%FBS阳性对照组细胞穿膜数170.54±9.6个也增多(P﹤0.05). 0.25 mmol.L-1 亚硝酸钠处理细胞48 h,细胞骨架微丝聚合呈应力纤维,沿细胞纵轴延伸,使细胞胞体伸长,微管蛋白聚合;MMP-2 和MMP-9蛋白表达增加.上述结果说明,亚硝酸钠通过诱导细胞骨架重排,促进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49.
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是分析化学中应用较快的仪器之一。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对常见阴阳离子的高灵敏度,减少人为误差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卫生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其离子色谱方法已成为国家行业某些项目特别是阴离子项目标准检验方法。文章将探讨用离子色谱法来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50.
缺氧附着生长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硫除碳运行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巍  赵庆良  刘颢 《环境科学》2008,29(7):1855-1859
在缺氧环境下,应用附着生长反应器,通过降低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进水底物负荷,对废水中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降解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水硫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物浓度分别为200、52.5、20和20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99%、95.5%和80%,实现了兼养脱硫反硝化氮、硫、碳的同步去除.随着底物负荷的增大,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逐渐变小;硝酸盐降解对进水负荷冲击的适应性强于亚硝酸盐;与增加进水负荷对反应器带来的冲击相比,缺氧环境的破坏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降解影响大;去除硫化物的60%被生物氧化为单质硫;缺氧反应器中发生了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作用,自养反硝化占主导地位,异养反硝化的发生力度为2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