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38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测定地表水中微量亚硝酸盐的灵敏光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锐  刘汉初  张鸽 《环境工程》2002,20(1):60-61
研制了一种测定微量亚硝酸盐的灵敏光度法。在pH1 0~ 2 0盐酸介质中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乙酮 萘乙二胺形成可溶于水的红紫色染料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5 5 0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5 78× 10 4L mol·cm。 0~ 3 6 μg 2 5mL的亚硝酸盐遵守比尔定律 ,方法应用于测定地表水中微量亚硝酸盐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磺胺与8-羟基喹啉重氮偶联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磺胺 亚硝酸根 8 羟基喹啉的重氮偶联反应 ,利用其所形成的偶氮染料在 50 2nm处有最大吸收 ,建立了测定NO- 2 的新方法。在 0~ 1 .4mg/L范围内 ,亚硝酸根离子的浓度与吸光度有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 3 .7× 1 0 - 3mg/L ,表现摩尔吸收系数是 3 .4×1 0 4 L/mol·cm。  相似文献   
73.
为提高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效率,采用低强度超声对短程硝化反应进行强化,通过对比氨氧化率和亚硝酸盐生产量,考察低强度超声对短程硝化污泥活性影响。首先,通过对超声能量的优化试验,发现低强度超声能够提升短程硝化污泥反应速率,且超声能量为43.20 kJ时氨氧化率和亚硝酸盐生成量最大;然后考察超声能量与污泥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相同超声能量(43.20 kJ)条件下,随着污泥质量浓度(0.34~1.03 g VSS/L)增加,能量密度降低,反应速率不断提高;2)保持污泥浓度恒定,增加超声能量,发现在43.20 kJ时短程硝化污泥活性最好,氨氧化速率比对照组提高25.42%,继续增加能量后去除速率开始下降,原因是适宜的能量会增加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快基质传递和反应速率,提高微生物活性,但当所施加能量超出其所能承受范围,则会对微生物内部产生损害,降低其活性;3)考察超声能量对胞外聚合物浓度和酶活性影响,在43.20 kJ条件下,多糖、蛋白质和胞外聚合物(EPS)浓度分别提高了18.32%、26.54%和22.05%,氨单加氧酶活性增加19.82%。研究表明,由于低强度超声作用加快胞外聚合物分泌,增加生物酶活性,进而促进了短程硝化污泥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74.
响应面法优化CANON工艺处理猪场沼液脱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子凌  信欣  刘琴  杨豪  曹惜霜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10):2326-2334
为了得到全程自养脱氮(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工艺处理猪场沼液脱氮性能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处理实际猪场沼液的连续流CANON工艺为研究对象,采用BBD响应面法优化其关键运行参数,探究了HRT(水力停留时间)、温度和进水ρ(NH4+-N)各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①HRT、温度和进水ρ(NH4+-N)对反应器脱氮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且数学模型拟合度良好,各因素对TN、NH4+-N去除率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进水ρ(NH4+-N)> HRT >温度.②通过BBD响应面法获得最佳脱氮条件为HRT 1.35 d、温度34.4℃、进水ρ(NH4+-N)415 mg/L.在接近响应面优化后的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到出水ρ(NH4+-N)平均值为74.68 mg/L,NH4+-N去除率为83.05%;出水ρ(TN)平均值为108.28 mg/L,TN去除率为73.91%,与模型预测值较接近.研究显示,BBD响应面法能在较少的试验次数下检验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可科学地优化CANON工艺处理猪场沼液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75.
为强化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中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作用,探究了不同排水速率(vd)下系统中氮素的迁移转化机制与微生物特征.结果表明,vd可显著影响TFCW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进而影响其氮素转化速率.当vd由1.00降至0.50L/min时,填料层中逐渐形成较为严格的限氧环境,有利于短程硝化的稳定和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进而有助于CANON反应体系在TFCW中形成.而当vd小于0.50L/min时,填料层中溶解氧相对不足,好氧氨氧化菌活性受到抑制,数量随之减少,CANON作用的强化效果有限,系统脱氮性能受到影响.当vd为0.50L/min时,TFCW中的CANON作用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系统脱氮性能达到最佳,其TN和NH4+-N的去除负荷分别为(116.79±13.16)和(102.75±4.35) mg/(L·d).对vd的合理设置可实现TFCW中CANON作用的强化,有利于CANON型人工湿地的构建.  相似文献   
76.
为探究游离亚硝酸(FNA)对亚硝酸盐氧化细菌中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活性抑制动力学影响,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在通过改变系统进水FNA浓度达到富集Nitrobacter基础上,以富含Nitrobacter污泥为对象(宏基因组物种注释和丰度分析显示上Nitrobacter占细菌总数40.3%),基于批次试验,考察不同FNA浓度梯度下亚硝酸盐氧化过程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SNiOR)变化规律,进而拟合FNA抑制Nitrobacter活性抑制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当FNA≤0.1mg/L时,随着FNA浓度升高,SNiOR迅速升高.当FNA>0.1mg/L时,SNiOR随着FNA浓度升高而降低.尤其当FNA浓度高于0.7mg/L时,SNiOR始终维持在0gN/(gVSS·d),表明Nitrobacter活性统被完全抑制.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Haldane、Aiba、Edwards-1#、Edwards-2#、Luong抑制动力学模型,Han-Levenspiel模型最适合描述FNA对Nitrobacter活性的抑制影响.其统计学常数:残差平方和(RSS)为0.02、可决系数(R2)为0.90、拟合方程的方差检验统计量F值为78.1、可信度P值为3.29×10-12,其动力学常数值分别为:最大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rmax)为1.57gN/(gVSS·d);半饱和常数(KS)为0.01mg/L;临界抑制常数(Sm)为0.66mg/L.  相似文献   
77.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Co-O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其CO-SCR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Co和Ce比例对CO-SCR反应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的Ce和Co复合比例为3:7,最高转化率为84%(250℃).经表征分析发现,Ce(0.3)-Co(0.7)-Ox上发生CO-SCR的主活性位点是Co.掺杂Ce提升催化性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提高了表面的吸附位数量;二是Ce-Co-Ox催化剂形成的固溶体提升了氧迁移率.反应机理可能是气态或者弱吸附状态的CO与NO的吸附物种(主要是桥接二齿亚硝酸盐物种和螯合式双齿硝酸盐物种)反应.  相似文献   
78.
环境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光谱测定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概述了近年来环境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光谱法测定的研究进展,包括原理、测定参数及其适用范围等。并对各种光谱法的优缺点作出相应评述。  相似文献   
79.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了亚硝氮、硝氮和氨氮在不同浓度水平下对中温厌氧颗粒污泥中厌氧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亚硝氮(360 mg·L-1,以N计)、硝氮(300 mg·L-1,以N计)和氨氮(3000 mg·L-1,以N计)使系统COD去除率分别下降至3.49%、10.85%和71.53%,并使污泥表面主要细菌由杆菌变为球状菌;亚硝氮和硝氮引起厌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含量下降,氨氮引起革兰氏阴性菌的含量下降;PLFA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随着亚硝氮和硝氮浓度的升高从1.12分别下降至0.96和1.03,氨氮对PLFA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0.
研究以50~100目的海绵状铁粉为还原剂,采用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铁对硝酸盐氮的还原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铁粉用量、铁炭比、pH值、硝酸盐氮初始浓度、温度以及铁粉表面预处理对硝酸盐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铁氮质量比为400∶1,铁粉投入过多对硝酸盐的去除率没有进一步促进;活性炭的加入有助于零价铁(Fe0)还原硝酸盐,降低反应后溶液中的NH+4-N浓度,试验最佳的铁炭比为1∶2;溶液的初始pH值降低有利于硝酸盐氮的去除;硝酸盐氮初始浓度越大,反应的平均速率越高;升高温度和酸洗预处理,有利于提高硝酸盐的去除率;产物分析表明,试验过程中,去除的NO-3-N含量中约60%以上转化为NH+4-N,NO-2-N浓度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