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54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645篇
基础理论   222篇
污染及防治   101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CANON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与负荷提高策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缩短工程应用中CANON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时间及提高总氮去除负荷,利用SBR反应器,研究了CANON颗粒污泥工艺启动规律与负荷提高策略.试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1℃,pH 7~8,根据反应器内污泥形态及脱氮效果,调整沉淀时间及曝气量.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55 d后,实现了絮体和颗粒污泥共生系统向颗粒污泥系统的转变;117 d时,总氮去除负荷达到0.32 kg·(m~3·d)~(-1),并能稳定维持,CANON颗粒污泥工艺启动成功.通过采取不断提高曝气量的方式,运行77 d后,总氮去除负荷能平均维持在1.35 kg·(m~3·d)~(-1),实现了工艺负荷的提高.试验中发现总氮去除负荷和DO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简单地通过观察DO浓度掌握脱氮效能,维持工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12.
种子中镉的积累对蚕豆(Vicia faba)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镉在蚕豆种子中的积累而使其品质显著变劣,生活力下降,种子蛋白质、氨基酸和淀粉含量与镉的积累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当镉积累量高于5ppm和5.65ppm后,种子必需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种子脂肪含量与镉积累量之间无线性相关。含镉种子萌发时,蛋白水解酶、淀粉酶活性均随镉积累量的增加而降低;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则随镉积累量的增加而升高,同工酶酶谱区带数也比对照多出2—4条,显示了含镉种子萌发时生理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13.
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效能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主要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脱氮的效能和机理.通过测定不同pH值和温度下水中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来分析其脱氮效能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为47~76mg/L,总氮浓度为48~77 mg/L时,曝气生物滤池在水温25℃、pH7.5条件下有较高脱氮效率.同时发现,反应器中出现了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  相似文献   
914.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总氮及其形态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分析和比较了长江中下游 3个浅水湖泊———太湖、巢湖和龙感湖夏、秋和冬季沉积物和上覆水中的总氮及其氮形态 ,描述了氮及其各形态在 3个湖泊中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空间上 ,无论是在表层沉积物还是在上覆水中 ,太湖中总氮的含量均高于其他 2个湖泊 ,且在太湖和巢湖都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 .氨氮在沉积物和上覆水及溶解态硝态氮在上覆水中的分布与总氮分布趋势基本相同 .巢湖沉积物中氨氮浓度所占的比例稍高于太湖和龙感湖 .在不同季节 ,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中的总氮含量冬季高于秋季和夏季 ,表层沉积物中氨氮浓度在秋季最高 .巢湖和龙感湖上覆水中的溶解态硝态氮在冬季浓度较高 ,而在太湖西北部这种季节差异几乎没有 ,氨氮的浓度季节性差异也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15.
油气包裹体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烃类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期次、成藏年代和成藏史研究方面的应用 ,讨论了该方法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在运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成藏年代分析时 ,一般应采用共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认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成藏年代的准确性 ,一方面取决于储层埋藏史和热史模型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后期构造热事件也是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期热事件可能使包裹体最初形成时的均一温度发生再平衡 ,造成所测的均一温度高于成藏时实际的古地温 ,由此确定的成藏年代将比实际的成藏年代偏晚。  相似文献   
916.
本文利用碳同位素、常规有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物、激光诱导荧光、包裹体特征等诸多方面论证了黄骅坳陷孔古3井奥陶系灰岩中所产原油为奥陶系自生自储的,而与C-P系关系疏远。这一认识对评价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含油气远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17.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中长期驯化好的以亚硝酸盐为主要基质的纯种污泥,做锥形瓶实验,分别研究pH和碳氮比对亚硝酸型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型反硝化适宜的pH范围在7.7~8.6,最佳pH值在8.2左右;碳氮比(C/N)大于1.94,可实现连续稳定的脱氮效果,起始亚硝氮比基质降解速率随C/N的增加而增加,大于3.11速率几乎不再增加,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出该实验条件下C/N的饱和常数Ks为9.36。  相似文献   
91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与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古生界烃源岩天然气排气史、天然气运移方向和沉积相带的展布等综合分析 ,可将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聚集分为三叠纪—早白垩世和早白垩世后两个阶段。在三叠纪—早白垩世阶段 ,天然气运移方向主要是向北 ,而在早白垩世后阶段 ,天然气主要是就近运移聚集而成藏 ,这一阶段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重要的运移与聚集期 ,故上古生界煤成气藏的成藏期较晚。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中部的靖边古三角洲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19.
An anaerobic-oxic (A/O)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reactor was opera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itrite on phosphate uptake. The phosphorus uptake profile was determined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addition to oxygen and nitrate (DPBNa, nitrat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to some extent, nitrite could also serve as an electron acceptor to achieve nitrit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DPBNi). The quantity and rate of phosphorus uptake of DPBNi, however, were evidently lower than that of DPBNa. The experiment results revealed that nitrite would bring toxic action to 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s) when NO2 -N ⩾ 93.7 mg/L. The nitrite existing in the anoxic reactor made no difference to the quantity and rate of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ut it could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nitrate. Moreover,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aerobic phosphate uptake of DPBNi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naerobic phosphorus-released sludge in a traditional A/O process. However, there was not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sludge in terms of the total phosphorus uptake quantity and the effluent quality.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7(4): 701–703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920.
杨树、落叶松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及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新  贾永锋 《生态环境》2007,16(2):432-436
在沈阳生态实验站开展了木本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及修复效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物已影响了杨树(Populus canadensis)的正常生长,Cd、Cu、Zn复合污染处理杨树总生物量比对照下降了26%。Cd、Cu、Zn处理杨树和落叶松重金属吸收量多于对照,杨树叶Cd、根Cu重金属吸收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9倍、2.2倍。落叶松(Larix koreana)根Cd、Cu、Zn的吸收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17、1.95和1.42倍。树木体内重金属元素迁移能力的大小分别为Cd>Zn>Cu,重金属吸收系数大小依次为杨树>落叶松,重金属在杨树体内的迁移能力及地上部吸收能力要大于落叶松。土壤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Cd、Cu、Zn),通过木本植物杨树、落叶松修复净化的时间相当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