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54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645篇
基础理论   222篇
污染及防治   101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991.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metals (Al, Cd, Cr, Cu, Pb, Zn), organochlorine residues (HCH, DDT and metabolites, PCBs) and EOC1 (extractable organic bound chlorine) were monitored in 1993 and 1996 in sediment, water and fish in the catchment area of Lake Baiyangdian, China. The levels of the metals, especially Cd and Z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ediment than those in non‐polluted areas. PCBs and chlorinated pesticides constituted only a minor part (< 8.4%) of the extractable organic bound chlorine,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additional, unknown, organochlorine residues. Among the pesticides, DDT was widely distributed and high levels occurred in fish despite a ban of its production and use in 1983. The low quotient of pp‐DDT/pp‐DDE in sediment and fish indicated that the input of DDT to the catchment area was not of recent origin.  相似文献   
992.
污水管道内硫化物的产生和逸散常引起恶臭、中毒和管道腐蚀等一系列管网问题,曝气充氧可以作为一种较为适用的控制污水管道内硫化氢产生和累积的方法.针对曝气充氧控制管网液相硫化物的方法,通过实验室批量实验,研究不同曝气条件对管道液相硫化物累积、碳源消耗等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充氧主要通过氧化硫化物实现对液相硫化物浓度的有效控制,硫化物累积、碳源消耗受间歇曝气频率影响显著,相对间隔较短的充氧曝气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液相硫化物累积,并且消耗较少的有机碳源.  相似文献   
993.
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富集培养与其污泥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特性,以某中试SBR的剩余污泥为接种污泥,以NO2--N为底物,采用逐步提高进水NO2--N浓度的方式,通过控制高游离亚硝酸(FNA)浓度联合高DO浓度对NOB进行富集培养.65d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结果显示NOB占细菌总数的80%以上[Nitrobacter(NOB的一个种,菌体呈杆状或梨状):80%; Nitrospira(NOB的一个种,菌体呈螺旋状):5%],表明成功富集培养出NOB为优势菌种的活性污泥.并且自然形成颗粒污泥,MLSS约为700mg/L,MLVSS/MLSS为0.278,SVI约为6mL/g.富集后污泥SVI较低的原因可能是污泥无机化程度高,污泥以无机盐沉淀为晶核形成颗粒污泥.试验结果表明,该污泥能够处理NO2--N浓度为1000mg/L的污水,比硝化速率为131.03mg/(g MLVSS·h),比耗氧速率为169.5mg O2/(g MLVSS·h).  相似文献   
994.
镇江市老城区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采集江苏省镇江市老城区的交通区、大市口广场、江滨公园、商业区、居民区、文教区等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共54个样品,对其Cu、Pb、Zn、Ni、Cr、Cd、Mn 7种重金属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交通区Cu、Ni、Cr、Mn、Cd的平均含量要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Zn的含量在文教区最高,Pb的含量在居民区最高.地累积指数评价表明交通区、文教区两个功能区中Cd达偏重度污染,文教区中Zn也达偏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交通区、大市口广场、文教区3个功能区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中等生态危害;江滨公园、商业区、居民区3个功能区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95.
桂林市土壤和蔬菜镉含量调查及食用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桂林市蔬菜和菜地土壤镉含量进行调查,评价其累积状况,并评估人体经食用蔬菜摄入镉的安全性。结果显示,桂林市菜地土壤镉含量空间变异较大,呈现西北部和西南部低、东北部和东南部高的分布特点;与背景样点相比,菜地土壤镉累积效应显著,土壤镉含量范围、中值、算术均值和几何均值分别为0.056~17.35、0.624、1.193和0.696 mg.kg-1,超标率为85.5%。蔬菜镉含量范围、中值和几何均值分别为0.09~663.2、29.4和29.2μg.kg-1(以鲜质量计),综合超标率为4.95%;叶菜类蔬菜镉含量显著高于根茎类和瓜果类,花菜、韭菜、大白菜、大葱、芋头、豆苗、萝卜、菠菜、大蒜和蕃茄的镉富集系数较低,抗镉污染能力较强。桂林市居民人均通过食用蔬菜的镉摄入量为9.08μg.d-1,对普通人群不存在明显的食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96.
典型菜地土壤汞在小白菜和胡萝卜可食部位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城市典型菜地土壤和蔬菜(小白菜和胡萝卜)对应采样,分析217个蔬菜可食部位中重金属汞(Hg)质量分数及对应土壤中Hg全量和有效态质量分数,研究大田条件下小白菜和胡萝卜可食部位富集Hg的规律。结果表明,广东省菜地土壤存在一定的Hg污染,约20%的土壤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中二级标准值,但小白菜和胡萝卜中Hg质量分数较低,均值分别为0.0012和0.0013mg·kg-1,仅2个小白菜样品Hg质量分数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中的限值0.01mg·kg-1。TGA提取的土壤有效态Hg质量分数与土壤Hg全量显著正相关,TGA提取Hg量仅占土壤总Hg质量分数的3%-4%。小白菜和胡萝卜对Hg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90%和0.94%,表明土壤中绝大部分的Hg不易转化迁移、为蔬菜吸收。小白菜和胡萝卜可食部位Hg质量分数与土壤中Hg全量和有效态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蔬菜与土壤Hg有效态质量分数的关系优于其与土壤Hg全量的关系。依据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通过拟合回归方程计算出的保障小白菜和胡萝b质量安全的菜地土壤Hg有效态质量分数临界值分别为O.038和0.063mg·kg-1。计算出的土壤Hg全量临界值远大于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表明该标准值对于保障广东省小白菜和胡萝b质量安全来说可能过于严格。  相似文献   
997.
分析了珠江口和邻近海域沉积有机质(OM)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等地球化学参数,并对有机质的来源和沉积通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有机质来自大陆(52%)和水生(48%)混合来源;而邻近海域沉积有机质主要为水生来源(93%). 珠江口陆源有机质含量〔w(T-OC)为5.4  mg/g〕远远高于邻近海域(0.49  mg/g),近年来珠江口TOC和陆源有机质(T-OC)的平均沉积通量分别为5.57和2.2~3.6 mg/(cm2·a),说明珠江河口接受了大量的陆源有机物的输入,这是由于自20世纪后期的几十年以来,华南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造成大量土地开垦,以及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所致. 珠江口和邻近海域的水生有机质沉积通量在近年均呈增加趋势,在珠江口达到最大值3.6 mg/(cm2·a),说明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促使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998.
焙烧层状氢氧化镁铝对水溶液中亚硝酸盐的吸附脱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焙烧层状氢氧化镁铝(Mg-Al CLDH)对水溶液中NO2-的吸附脱除性能,并用粉末X射线衍射对Mg-Al CLDH吸附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Al CLDH可有效脱除水溶液中的业硝酸盐(NO2-),对NO2-的脱除是通过"结构记忆"效应实现的,当NO-2初始浓度高达15mgN·l-1时,经0.10g Mg-Al CLDH处理后,溶液中残余浓度小于lmgN·l-1.在293-323 K温度范围内,NO2-在Mg-Al CLDH上的饱和吸附量为17.24-29.94 mgN·g-1,吸附量明显高于其它吸附剂;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为吸热吸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线性等温方程式.吸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可用来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吸附Ea为109.94 kJ·mol-1,Mg-Al CLDH对NO2-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Mg-Al CLDH对NO2-的脱除率基本不受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溶液初始浓度是影响吸附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1000.
北京市房山区农田表观磷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土壤养分的积累使潜在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增加,为对农田磷素优化管理、水环境质量改善及环境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OECD土壤表观磷素平衡模型,以2001、2003、2005和2007年北京市房山区农田的磷素平衡核算框架和数据库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该区域磷素平衡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是房山区农田养分中磷素投入最重要的来源,化肥平均磷投入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从2001年的111.34 kg·hm~(-2)增加到2007年的407.42 kg·hm~(-2),局部地区已远超过华北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房山地区农田磷素输入总量和土壤表观磷平衡总量在2001-2007年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磷的输出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平均磷素投入量和平衡强度以较大速率逐年递增.区域表观磷素平衡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2001-2007年房山地区农田磷素盈余趋势表现为南高北低,中部和南部的磷素平衡强度一直在持续增加,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增加速度较快.磷素平衡的驱动力的变化是造成磷素平衡空间差异得直接原因,总体表现为种植业驱动型盈余>双驱动型盈余>养殖业驱动型盈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