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1978篇
安全科学   153篇
废物处理   178篇
环保管理   288篇
综合类   3152篇
基础理论   555篇
污染及防治   594篇
评价与监测   222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91.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ollution in Beijing surface water during the survey.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out i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parameter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Most water bodies in five water systems were polluted by total nitrogen with the content even up to 120 mg/L which was higher than exceeded the fifth class standard of national surfac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GB3838-2002 except for several segments of Chaobaihe and Yongdinghe. Ammonia and phosphorus showed a similar tendency of distribution with higher content in Daqinghe, Beiyunhe and Jiyunhe water systems, but with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s in Chaobaihe and Yongdinghe water systems. Meanwhile, nitrate was found at comparatively low content (mostly less than 10 mg/L) and could fit for corresponding water quality requirements. Totally, the water quality of Daqinghe, Jiyunhe and Beiyunhe river systems as well as the lower reaches of Yongdinghe and Chaobaihe was contaminated seriously with high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hroug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pproach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otal nitrogen, ammonia and total phosphorus was highly correlated to chemical oxygen deman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dissolved oxygen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which explained the same pollution source from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792.
沼液养殖钝顶螺旋藻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室外中试规模的跑道池中,使用混凝沉淀处理后的沼液养殖高耐污钝顶螺旋藻,研究了螺旋藻的生长情况以及沼液中氮磷的去除情况,计算了沼液中氮磷向螺旋藻体的转化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小试研究,分析总结了使用沼液室外规模化养殖螺旋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12 d为一个培养周期,总共进行了6批次培养试验,其中3批次培养的螺旋藻浓度能够达到采收要求(D560>0.8);而另外3批次未能收获螺旋藻.成功的3个养殖批次中,螺旋藻采收后沼液中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减少了28.6%~48.5%、30.4%~48.5%、41.8%~48.6%、14.3%~94.5%;其中去除的总氮和总磷向螺旋藻细胞的转化率分别为12.1%~98.5%和21.2%~83.7%.沼液中的高浓度氨氮以及残存虫卵孵化产生的虫害是导致另外3批次培养螺旋藻生长缓慢的主要因素,使用生物处理技术降低沼液中氨氮含量、使用膜过滤技术去除沼液中虫卵对于稳定获得高产率的螺旋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93.
FeS自养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的耦合脱氮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对元素价态的转换存在协同作用是自然界关键的生态调节策略,充分利用这种策略,实现不同微生物的功能组合,可以发展废水处理新工艺.本文以静态批次实验的含氮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把Fe S投加量、NO_3~--N/NO_2~--N比值、厌氧氨氧化(ANAMMOX,AN)和自养反硝化(AD)生物量之比作为反应控制条件,讨论了AN与AD之间代谢产物互补的合作机制,提出了(AN+AD)_(TN→0)脱氮工艺的概念.研究发现过量的Fe S投加在保证AD过程的彻底性之外,并不显著影响AN菌的代谢活性;提高NO_2~--N在电子受体中的比例,会使微生物复合群落处于代谢底物竞争关系之中,对TN的去除产生负面影响; AN生物量的增加加深了复合群落的合作程度,当初始NH_4~+-N与NO_3~--N的化学计量比小于0. 85时,可以实现TN浓度趋零.结果表明,通过认识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寻求复杂微生物群落功能的规划或调控,可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达到低物耗投入条件下目标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794.
城市河道再生水特征水质因子空间变异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受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限制和水源来源复杂等因素限制,再生水中富含的无机氮和痕量持久性有机物在河湖补给过程中通过侧向渗漏或生物累积的方式造成潜在人体健康风险.探究再生水补给河道不同类型再生水特征水质因子空间变异规律及其成因对于河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北运河京津冀段为研究区域,借助于聚类、判别、主成分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探...  相似文献   
795.
合肥城郊典型源头溪流不同渠道形态的氮磷滞留特征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为揭示源头溪流中深潭和曲折沟渠两种典型渠道形态的氮磷养分滞留特征,在合肥城郊二十埠河的某一级支流上,以NH4Cl和KH2PO4为添加营养盐,以NaCl为保守型示踪剂,开展现场示踪实验.在此基础上,利用OTIS模型软件、暂态存储参数和养分螺旋原理,解析深潭和曲折沟渠氮磷滞留特征.结果表明:1深潭的As值较曲折沟渠大,但其α值则较弯曲沟渠小1个数量级,而且As和α值随水文条件变化均不显著;2深潭中主渠道流动水体的NH+4-λ较其暂态存储区的NH+4-λs高2~3个数量级,曲折沟渠的NH+4-λ与NH+4-λs数值较为接近;3深潭中NH+4-Vf较SRP-Vf高1~2个数量级,而在曲折沟渠中,不仅NH+4-Vf与SRP-Vf数值较为相近,NH+4-Sw与SRP-Sw也基本相当;4深潭的NH+4-U较SRP-U高出2~3个数量级,曲折沟渠NH+4-U则较SRP-U高出1~2个数量级;5总的来说,在对NH+4和SRP滞留影响方面,深潭和曲折沟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在深潭中NH+4的滞留效应显著超过SRP.  相似文献   
796.
净化含氮有机污染物的催化剂及工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两种催化剂PCN-1,PCN-2型对含氮有机物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正丁胺、环己胺、苯胺、硝基苯等深度氧化的活性及控NO_x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由PCN-1、PCN构成的双催化剂处理DMF或DMF与甲苯、DMF与甲乙酮的混合蒸气,其氧化活性和控NO_x能力比单一催化剂为好。在240—300℃温度范围即可完全氧化,控NO_x率达98%以上,净化气无色无臭。本工艺可用于PU合成革生产线烘道排气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797.
Ni2+改性的Cu-ZSM-5催化分解NO的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 Ni2+改性的 Cu- ZSM-5催化剂在无氧和有氧气氛下的 NO分解反应性能 ,考察 Ni2+的加入量及加入方式对 Cu-ZSM-5催化剂 NO分解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先交换适量 Ni2+再交换 Cu2+的 Ni-Cu-ZSM-5催化剂较单组分 Cu-ZSM-5催化剂有较高的高温 (500℃~600℃) NO分解活性 .在含 5.5% O2 的反应气氛中 ,Ni-Cu-ZSM-5在 500℃下的 NO分解率较之 Cu-ZSM-5高出约 20% ,Ni2+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抗氧活性 .就 Ni2+对 Cu-ZSM-5催化剂的可能改性机制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798.
低C/N比污水生物脱氮所需外加碳源量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试规模实验装置,探讨了现有活性污泥工艺改造成间歇曝气生物脱氮工艺的实践中,碳氮比(C/N)对废水生物脱氮效率、脱氮反应速度的影响,分析了脱氮容量,确定了所需外加碳源量.   相似文献   
799.
This article compiles the actual knowledge of the 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BVOC) emissions estimated using model method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region,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The developed history of BVOC emission models is presented briefly and three typical emission models are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from local studies related to BVOC emissions have been summarized. Based on this analysi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local researchers conduct BVOC emission studies systematically, from the assessment of model inputs, to compiling regional emission inventories to quantifying the uncertainties and evaluating the model results. Beyond that, more basic researche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future to close the gaps in knowledge on BVOC emission mechanisms, to develop the emission models and to refine the inventory results.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perspective on these aspects in the broad field of research associated with BVOC emissions in the PRD region.  相似文献   
800.
基流对亚热带农业流域氮素输出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秋梅  李玮  王毅  刘新亮  李勇  吴金水 《环境科学》2016,37(4):1371-1378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亚热带农业小流域的面源污染日趋严峻,恶化的水体环境质量已经成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障碍.基流过程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湖南省长沙县的脱甲和涧山两个农业小流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流域观测和模型估算方法,对比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流域基流过程对总氮(TN)输出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较高强度水稻种植的脱甲流域的月平均基流流量、平均基流TN流量加权浓度和平均基流对TN输出贡献[15.2 mm·month~(-1)、4.14 mg·L~(-1)和0.54 kg·(hm~2·month)~(-1)],均大于较低强度水稻种植的涧山流域[11.4 mm·month~(-1)、1.72 mg·L~(-1)和0.20 kg·(hm2·month)~(-1)].基流对TN输出贡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如在水稻生长季,脱甲和涧山流域基流对TN输出贡献分别为23.2%和18.6%,均低于休耕季的46.9%和40.0%,表明水稻种植会提高休耕季的流域基流过程对TN输出的贡献.因此,为缓解农业小流域水体面源污染,应当在农业小流域中实施合理的稻田管理措施来降低基流对TN输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