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7篇 |
免费 | 2203篇 |
国内免费 | 14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6篇 |
废物处理 | 110篇 |
环保管理 | 257篇 |
综合类 | 3054篇 |
基础理论 | 565篇 |
污染及防治 | 863篇 |
评价与监测 | 205篇 |
社会与环境 | 58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4篇 |
2024年 | 109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198篇 |
2021年 | 225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209篇 |
2016年 | 274篇 |
2015年 | 249篇 |
2014年 | 286篇 |
2013年 | 282篇 |
2012年 | 344篇 |
2011年 | 328篇 |
2010年 | 239篇 |
2009年 | 241篇 |
2008年 | 172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223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104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向厌氧氨氧化(anammox)膜生物反应器(MBR)投加悬浮填料,考察其对反应器脱氮性能和膜污染的影响特性,并探究了相关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投加填料后,反应器脱氮性能良好.当进水氨氮(NH4+-N)160mg/L、亚硝态氮(NO2--N)180mg/L时,出水NH4+-N和NO2--N均在15mg/L以下,硝态氮(NO3--N)在30mg/L以下,总氮去除率可达90%.投加填料显著减轻了膜污染,跨膜压差(TMP)稳定在8kPa左右.混合液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第67~149d,蛋白质总量、多糖总量和总有机碳总量分别下降了49%、43%和61%,它们浓度的下降有利于延缓膜污染;此外,悬浮填料对膜组件的机械碰撞也起到了物理清洗作用.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悬浮填料生物膜在anammox菌相对丰度方面显著高于混合液污泥,说明anammox菌更适宜于附着生长,投加填料可以为其提供更加稳定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2.
紫根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水葫芦和紫根水葫芦为试材,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18d试验,不同条件下两种水葫芦均可提高水体中NH4+-N、NO3--N、TN、PO43--P、DTP和TP的去除率,且超过90%,但紫根水葫芦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均优于普通水葫芦。室内条件下,两种水葫芦均可降低碱性水体的pH值,紫根水葫芦组EC值高于普通水葫芦组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庞大的根系分泌了更多的化感物质;紫根水葫芦组ρ(DO)和ORP值均高于普通水葫芦组,表现出更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室外条件下,紫根水葫芦组水体中藻类的数量下降了4个数量级,明显好于普通水葫芦组和对照组。试验表明,紫根水葫芦不仅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优于普通水葫芦,而且对水体理化指标的影响和藻类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普通水葫芦,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改良植物品种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23.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_2O排放量估算: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2005~2007年我国稻田N2O排放通量的田间原位测定资料和国际上其它地区稻田N2O报道结果,对作者建立的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2O排放估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持续淹水稻田N2O排放的拟合结果与其他地区淹水稻田N2O通量值相一致.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拟合值接近于国际上同类研究结果.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估算模型对田间原位测定资料有很好的适切性.为了检验模型输入参数的可信度,将本研究建立的有关我国水稻生产的相关资料数据库与以往研究报道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数据库资料表明,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持续淹水稻田占20%~25%,大约75%~80%的稻田采用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在20世纪80~90年代间,采用持续淹水,淹水-烤田-淹水和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水分管理方式的稻田分别约占12%~16%、77%和7%~12%.20世纪50年代水稻生长季平均每季总施氮量为87.49 kg·hm-2,而90年代平均为224.64 kg·hm-2.其中,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37.4 kg·hm-2增加到了90年代的198.8 kg·hm-2,分别占水稻生长季氮输入总量的43%和88%.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有机氮的输入量相对比较稳定,平均变幅在45.2~48.2 kg·hm-2之间,随后逐步降低,有机肥料氮占氮输入总量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的52%降低到了90年代的9%.作物残体N输入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4.9 kg·hm-2增加到了80年代的6.3 kg·hm-2.20世纪50~70年代水稻生长季氮肥施用量具明显的空间变异性,而80~90年代间其空间变异较小.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我国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的稻田N2O直接排放量. 相似文献
24.
将钙钛矿型催化剂与碳烟均匀混合后置于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体系中,利用程序升温反应技术,在模拟柴油机尾气的情况下对同时催化去除氮氧化物(NOx)和碳烟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含Cu原料的用量,得到不同Cu取代量的催化剂La0.8K0.2CuxMn1-xO3,性能评价结果表明,La0.8K0.2Cu0.05Mn0.95O3催化剂的综合性能较好,碳烟的起燃温度及NO向N2的最大转化率分别为280℃和58.0%.采用该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进气总流量及催化剂与碳烟的接触状况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气体总流量和催化剂与碳烟之间的接触状况对NO的去除率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碳烟起燃温度的影响较小.O2浓度从5%变为7.5%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从280℃和53.8%变为270℃和96.7%.碳烟与催化剂松散接触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为290℃和48.4%,紧密接触时分别为275℃和70.4%.而进气中NO浓度、气体总流量的变化对碳烟的燃烧基本上没有影响,虽然NO的转化率有明显变化,但生成的N2总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5.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臭氧浓度的升高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氮氧化物是大气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珠三角地区工业体系发达,VOCs的生产及使用企业众多,由于VOCs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排放条件多样,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VOCs废气实用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26.
采用4组0.5 L的批式反应器,调节进水初始NH4+-N为100 mg·L-1,控制温度为30 ℃,DO为(2.00±0.20)mg·L-1,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采用化学抑制法研究进水C/N分别为0、0.5、1.0和1.5时,单级脱氮系统的氮转化情况、N2O排放量及N2O排放途径。结果表明,反应器进水C/N从0升高至1.5,在6 h时系统TN去除率由14.5%增至23.5%,而系统N2O排放量由180 μg减至10 μg,N2O转化率由2.5%降至0.1%。随着进水C/N的升高,氨氧化菌(AOB)反硝化产生的N2O排放量在3.6 ~11.7 μg之间波动,而同步硝化-反硝化产生的N2O排放量降幅明显,由176.8 μg降至5.3 μg。当C/N为较低的0和0.5时,同步硝化-反硝化对N2O排放贡献率均达到85%以上,系统N2O排放途径主要为同步硝化-反硝化;当C/N为较高的1.0和1.5时,AOB反硝化对N2O排放贡献率为45.9%和26.5%,系统N2O排放途径主要为同步硝化-反硝化和AOB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27.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海藻糖强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工艺(SAD)处理高盐水的脱氮除碳效能及其动力学特性.当海藻糖为0.25 mmol·L-1时反应器具有最佳的脱氮效能,NH4+-N、NO2--N、NO3--N和COD均可以被完全去除,与没有添加海藻糖相比,NH4+-N、NO2--N和总氮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0%、43%和46%,氨氮去除速率(ARR)和亚硝氮去除速率(NRR)分别提高了81.25%和75%.当海藻糖浓度进一步提升至0.5 mmol·L-1时,NH4+-N去除率(ARE)仅为58.82%,出水NH4+-N浓度下降为33.25 mg·L-1.相比于Haldane模型和Aiba模型,Luong模型更适合拟合海藻糖添加条件下SAD的脱氮性能.由其得到的NRRmax、KS、Sm和n分别为0.954 kg·(m3·d)-1、0 mg·L-1、184.785 mg·L-1和0.718.与修正的Logistic模型和修正的Boltzman模型相比,修正的Gompertz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最为贴近,修正的Gompertz模型更适合描述海藻糖添加条件下单周期内基质的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28.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地表水硝酸盐污染已成为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以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城郊流域砚瓦川为研究区,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和氮氧双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SIAR模型,定量识别旱季和雨季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阐明不同污染源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流域地表水无机氮主要以NO3--N和NO2--N形态存在,NO3--N和NO2--N雨季浓度平均值均高于旱季,而NH4+-N则呈现相反特征;流域内地表水硝酸盐的转化过程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雨季其主要来源是粪肥污水,而旱季主要为粪肥污水和土壤氮淋溶,铵肥次之;不同污染源对流域地表水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旱季与雨季城镇污水排放的贡献比例均为最高,分别为31.40%和65.66%,且雨季污水排放对NO3-的影响远高于旱季,夏季居民用水增加导致大量污水排放至流域内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30.
为了研究曝气池空间内水质的分布及变化规律,采用了YSI6600 V2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对成都市三瓦窑污水处理厂的一期工程传统污泥法(CAS)、二期工程缺氧、好氧和内源呼吸(AOE)工艺中的曝气池分别进行了包括DO、NH3-N、NO3--N、pH、氯化物和温度等水质指标的场的检测,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揭示了曝气池内部水质变化的规律,并比较了CAS工艺与AOE工艺内水质处理效果的差别。结果表明,(1)溶解氧沿池深方向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CAS工艺中随池深增加,溶解氧增加,AOE工艺中随着池深的增加,溶解氧降低;(2)AOE工艺对氨氮在O区的去除率可达97.64%,明显高于CAS工艺的41.76%;(3)沿曝气池长度测量溶解氧空间分布规律,参照理论曲线及依据水质处理要求,调整曝气量的方法具有长期运行经济、水质处理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