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2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553篇
安全科学   1053篇
废物处理   124篇
环保管理   941篇
综合类   2485篇
基础理论   341篇
污染及防治   302篇
评价与监测   271篇
社会与环境   127篇
灾害及防治   20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5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基于SWAT模型的阿什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阿什河流域为研究区,建立了SWAT模型,并通过情景模拟技术分别模拟了退耕还林.等高种植、化肥减量与植被过滤带等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综合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坡耕地退耕还林,可减少1.03%~5.35%的非点源TN负荷与0.94%~8.09%的非点源TP负荷;通过等高耕作,可减少0.51%~2.77%的非点源TN负荷与0.49%~4.54%的非点源TP负荷;通过20%的化肥减量可减少0.65%~6.52%的非点源TN负荷与0.01%~2.95%的非点源TP负荷;20m的植被过滤带可减少42.62%~69.51%的非点源TN负荷与80.09%~86.27%的非点源TP负荷.通过综合管理措施,可减少34.90%~54.36%的TN负荷与35.32%~60.89%的TP负荷.为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体TN与TP的浓度标准,2006~2010年尚需削减45.87%~82.53%的点源TN负荷与35.58%~66.85%的点源TP负荷.  相似文献   
952.
构建了基于正交设计-水质模拟-方案评价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方法体系,并应用于滇池流域.选择TN、TP作为总量控制指标,将滇池流域划分为6个子区单元,通过设计5水平(0%,5%,10%,15%,20%)6因素的正交试验表,得到25种不同削减方案;耦合EFDC模型模拟得到25种不同削减情景条件下湖泊水质的TN、TP浓度分布,计算各方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筛选符合中度富营养化标准(60  相似文献   
953.
不同的增强试剂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的电动修复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为修复对象,研究了添加络合剂EDTA?有机酸乳酸和柠檬酸以及无机酸硝酸对电动修复该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试剂的加入,显著促进了铜?铅?镍和六价铬在电场中的迁移和去除,电动过程促进了土壤重金属向有效态(醋酸铵提取)转化.其中,在阴极加入乳酸并控制pH3.5的处理,土壤中铜的去除率最高,达78.7%.在阴?阳极都加入EDTA的处理中,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率在30%左右,重金属在靠近阴极的部分发生聚集.在阴极加入柠檬酸的处理中,土壤中铜?镍和六价铬的去除率均较高,分别为68.5%?53.3%和52.9%.阴极加入硝酸控制pH3.5对土壤中六价铬的去除率最高,达93.3%.  相似文献   
954.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10, PM2.5 and PM1 were measured near major roads in Beijing during six periods: summer and winter of 2001, winter of 2007, and period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Since the control efforts for motor vehicles helped offset the increase of emissions from the rapid growth of vehicles, the averaged PM2.5 concentrations at roadsides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 between 2001 and 2008 fluctuated over a relatively small rang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mporary traffic control measures during the Olympics, a clear “V” shaped curve show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other gaseous air pollutants at roadsides over time was identifie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10, PM2.5, CO and NO decreased by 31.2%, 46.3%, 32.3% and 35.4%, respectively, from June to August; this was followed by a rebound of all air pollutants in December 2008. Daily PM10 concentrations near major roads exceeded the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Grade II) for 61.2% of the days in the non-Olympic periods, while only for 12.5% during the Olympics. The mean ratio of PM2.5/PM10 near major roads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at 0.55 (±0.108) on non-Olympic days. The ratio decreased to 0.48 (±0.099) during the Olympics due to a greater decline in fine particles than in coarse-mode PM. The ratios PM1/PM2.5 fluctuated over a wide range and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s. The average ratios of PM1/PM2.5 on non-Olympic days were 0.71.  相似文献   
955.
结合某过江盾构隧道,基于三维流体动力学模拟仿真软件平台,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研究火灾发生在隧道盾构段典型区段时,排烟开口在火源上下游不同的分布模式时烟气层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可知:随着火源上游排烟开口逐步增加,火源上游烟气逆流长度和蔓延速度都相对稳定而后又逐步增长,火源下游的烟气蔓延长度先减小而后又基本趋于稳定,下游烟气沉降高度则有所升高;火源位置处正上方温度则随着上游排烟开口的个数逐步增加而逐渐升高。而从其他的排烟开口变化模式模拟结果可知:随着排烟开口面积或者开口间距的逐步增大,烟气蔓延的速度先增加而后又逐步减小,且开口间距为30m左右时烟气蔓延速度相对较慢;排烟开口宽高比对烟气蔓延影响较小。所获得的结论将有助于相关类型工程的设计和管理。  相似文献   
956.
钻井井喷失控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喷失控是钻井中的灾难性事故,有必要开展井喷失控研究,找到井喷失控发生的原因和提出防止井喷失控的对策。在统计分析1970年到2009年间中石油发生在钻进过程中的48例井喷失控事故的基础上,通过对防喷器、节流压井管汇、套管、井喷后爆炸起火等井喷失控因素分析,并利用MLS法对上述各种井喷失控因素危险值进行评估。最后,根据井喷失控因素分析和危险值评估结果,结合现有的钻井井控设计,提出了防止钻井井喷失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57.
为了探究矿井通风网络复杂度与风机控制力的关系,提出分支关联度、最小距离、通风网络复杂度和风机控制力的概念。利用vCad2.0进行数字实验,对网络复杂度与风机控制力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络复杂度的增加,矿井通风系统的有效风量率减小,且认为该值减小到60%时,视为风机控制力的极限,此时网络拓扑结构为风机所能控制的最大网络复杂度。地面集中供风时,同时工作的中段数量存在上限,最大值为7。将结论用于某有色金属矿进行实证研究,找出该矿深部中段通风困难的原因,为矿井进一步整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8.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数值模拟了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扬水曝气器外围流场及藻类浓度场,并与实际工程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当水深为80m、水面下30m内的温度梯度从0.17℃/m增加到0.73℃/m时,核心控藻区域的半径从100m增加到150m,控藻区域百分比从25.16%增大到28.60%,藻类完全混合的时间分别从16d增加到24d.在稳定条件下,藻类在补偿点以下的停留时间均大于48h,基本不受温度梯度的影响,藻类生长受抑制.藻类浓度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运行结果吻合良好.推荐水库中扬水曝气器合理设计间距为250m.  相似文献   
959.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排放控制措施协同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测了2015年珠江三角洲机动车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设计了6类单一控制、技术控制、结构控制以及综合控制措施的情景,并运用基准线年排放清单编制和协同效应坐标系法分析了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按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趋势,2015年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将以18%~120%的幅度增加;各控制措施下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有下降,且均具有正向的协同效应,但减排的贡献差异较大.6类单一控制措施中淘汰黄标车和结构性控制措施分别对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削减效果最明显,减排幅度均在40%以上,且正向协同效应突出,但相比其他措施,结构性控制措施实施难度大.  相似文献   
960.
余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1):1243-1250
琵琶湖富营养化全面有效的控制得益于对流域污染源的系统控制. 琵琶湖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包括通过立法与监管严格控制工厂与企业的污水排放、城镇污水管网与大型污水处理设施的高度覆盖、农业集落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三部分,流域污水处理系统的全覆盖及高度处理技术的普及是其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 琵琶湖流域城镇下水道普及率达86.4%,主要污染物——TN、TP及CODM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0.0%、98.7%及94.6%. 琵琶湖流域同时实施了净化槽普及、设置农业集落排水处理设施、初期雨水净化处理及农田循环灌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面源治理对策. 通过综合治理,琵琶湖主要入湖污染负荷明显减少,与1985年相比,2012年CODMn点源污染负荷减少了76.8%,TN减少了45.5%,TP减少了65.6%. 与之比较,我国的湖泊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针对性的地方排放标准的缺失及执法力度的不足、城镇污水深度处理及运营管理技术上的差距、面源污染对策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