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9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266篇
安全科学   557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709篇
综合类   2084篇
基础理论   301篇
污染及防治   201篇
评价与监测   1635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1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彬彬  卢滇楠  刘铮 《环境科学》2012,33(6):2068-2074
氮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在土壤发挥其生态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定量分析其中的固氮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的演变情况,采用了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其相关功能基因nifH、narG和amoA的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nifH、narG和amoA基因拷贝数及其占总16S rRNA基因拷贝数的比例远低于正常土壤,修复后土壤中的同类分析结果与正常土壤接近.表明石油污染物破坏了氮循环相关菌落结构,而生物修复则使其得以恢复.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修复方式下氮循环功能基因的恢复情况以及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也表明同时添加秸秆和菌剂具有最好的修复效果,处理40 d后其nifH、narG和amoA基因拷贝数(以干土计)分别恢复到2.68×106、1.71×106和8.54×104g-1,石油烃降解率达到48%.投加真菌-细菌复合菌剂的效果优于只投加细菌菌剂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动态监测可以从基因和物种水平上反映土壤修复的效果,为土壤修复的监控和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2.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评价指数比较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耿世伟  渠晓东  张远  林坤德 《环境科学》2012,33(7):2281-2287
采用不同生物指数评价河流健康,结果往往有差异,如何识别各种生物指数的关系和适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比较了5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评价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指数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但由于健康等级划分标准差异,造成不同指数的健康评价等级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分析了不同指数对不同类型人为活动影响的敏感性,研究其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太子河流域中,BI指数与土地利用类型和溶氧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对这两类的干扰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FBI指数对酸污染和氨氮污染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ASPT指数与耗氧相关的水质指标有较强的负相关;B-IBI指数与总氮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较好指示氮污染,而且B-IBI指数与其他类型人为干扰活动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土地利用和水质污染也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综上所述,大型底栖动物BI指数和ASPT指数应该分别适用于评价流域土地利用和水化学指标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而B-IBI可用于评估多种类型人为干扰活动.  相似文献   
253.
北京市新建城区不透水地表径流N、P输出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2010年通过对北京市新建城区典型不透水地表径流水样的采集与分析,研究新建城区地表径流水质特征及其N、P输出形态组成,以期为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源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市新建区典型不透水地表屋面和道路地表径流污染初期冲刷效应显著,屋面径流污染负荷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初期10 mm径流,而道路径流污染负荷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初期15 mm径流.屋面地表径流TSS、COD、TN、NH4+-N、NO3--N和TP事件浓度均值分别为50.2、81.7、6.07、2.94、1.05和0.11 mg·L-1;道路地表径流TSS、COD、TN、NH4+-N、NO3--N和TP事件浓度均值分别为539.0、276.4、7.00、1.71、1.51和0.61 mg·L-1.屋面径流颗粒态COD、TN和TP分别占20.8%、12.3%和49.7%,道路径流颗粒态COD、TN和TP分别占68.6%、20.0%和73.6%.屋面径流溶解性氮素占总氮87.7%,其中NH4+-N和NO3--N分别占57.6%和22.5%,道路径流溶解性氮素占总氮的80.0%,其中NH4+-N和NO3--N分别占42.1%和35.0%.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应加强NH4+-N和NO3--N的去除.  相似文献   
254.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挖掘过程中污染扩散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平  杨乐巍  房增强  郭淑倩  于妍  贾建丽 《环境科学》2013,34(12):4619-4626
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主要受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SVOCs)的污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挥发性大,在环境中容易迁移,土壤被挖掘和扰动时,土壤中VOCs很容易形成短时间内的相对较高浓度释放;如果施工人员没有进行适当防护,极易产生健康危害.本研究通过现场快速监测与采样管采样技术相结合,研究污染场地修复开挖过程中气态污染物的分布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在场地开挖的主导风向上,气态污染物浓度分布随距离而下降,并呈现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现的特征.监测结果可以用多个高斯烟团的叠加来拟合.本研究结合工业场所职业健康与安全有关限值,推导污染土壤修复开挖现场安全区域划分的方法,并提出相应分区的个人安全防护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255.
邵敏  陈永亨  李晓宇 《环境科学》2013,34(5):1877-1881
用气相色谱-质谱的选择离子法测定四川省妇女血清中多溴联苯醚的质量浓度,并对其组成特征及主要来源进行了研究.在被测的11种多溴联苯醚当中,BDE-209是主要成分,质量浓度从0.12~2.38μg.L-1,中值为0.63μg.L-1,占多溴联苯醚总量的质量分数为63.57%~90.34%,其次是BDE-66、-99和-100,其它多溴联苯醚几乎没有检出,表明污染主要来自十溴联苯醚,其次是四溴和五溴联苯醚.实验结果与其它国家的数据相比,表明多溴联苯醚对普通妇女的污染在四川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56.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主要用于测定环境重金属的总量,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可以对土壤及水体环境的重金属生物可利用度进行监测.此外,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还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经济的特点,适用于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生物学元件主要由MerR、ArsR、RS等家族的金属调控蛋白和gfp、lux、luc等报告基因组成.调控蛋白、报告基因与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监测特点有关.受pH、金属螯合物及检测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重金属生物可利用度是不同的.增加重金属在微生物细胞内的累积,进行调控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改造,优化检测条件是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的可行方案.实现污染物的原位和在线监测是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57.
本文对海南东环铁路海口城区的南海大道附近的敏感点列车开通的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的噪声进行预测:根据噪声暴露声级与等效声级的关系公式,对列车加密后南海大道距离轨道30m处的噪声进行预测,发现当小时列车数达到14车次时,其昼问等效声级将超过70dBA的标准,为城区段控制小时列车次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8.
毒性测试以微藻细胞为生物敏感元件,以叶绿素荧光变化为响应指标,在监测水体重金属和农药污染方面,具有检出限低、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实际水环境中藻类生长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此法仅能反应各种污染因子的综合毒性。近几年,众多学者致力于提高微藻生物监测的特异性以确定污染物种类,改善微藻固定技术以适应原位监测。文章介绍了基于微藻荧光的毒性测试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9.
倪静洁 《云南环境科学》2013,(1):123-124,127
介绍了国外流域水环境监测现状,分析了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测发展概况,提出了金沙江中游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的必要性,论述了金沙江中游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初步构建的设计原则、监测点布设、监测因子筛选、监测系统建设、共享信息平台建设等。  相似文献   
260.
采用标准样品检查、PM10采样流量检查和运行管理检查等方式,加强对云南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了仪器设备的可靠运行和监测数据准确有效。实践证明,这套检查方式操作简单、易于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