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46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1030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127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环境各个介质及人体样品中广泛被检出,近年,在室内空气和灰尘中也普遍发现PFASs.研究表明,室内空气中PFASs的含量普遍高于室外空气,室内空气和灰尘中的PFASs可能是室外空气的污染来源及人体暴露源,因此室内环境中PFASs成为环境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开展室内空气中PFASs的相关研究,室内灰尘中PFASs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就室内空气和灰尘中PFASs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污染现状、来源分析及人体暴露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以期为我国室内环境中PFAS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As part of a programme to characterize floating anthropogenic debri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conducted 18 field surveys in the harbours of major metropolitan cities of the east, west, and Gulf coa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id-Atlantic Bight. the surveys were design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types, relative amounts, and distributions of aquatic debri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euston nets (0.33 mm mesh) were used to collect surface debris during outgoing tides on two 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in selected areas of each city. After each net tow, the debris, which ranged in size from small resin pellets to large plastic sheeting pieces, was identified, categorized, and counted. the data are being used to qualitatively characterize aquatic debris in coastal metropolitan areas, to examine potential regional variations, and to tentatively identify potential sources.  相似文献   
3.
Sedimentation rates and sediment provenance were examined for lacustrine sediments deposited in Fairfield Lake, western North Carolina, during the past 111 years. Stratigraphic, radionuclide, and cartographic data indicate that sedimentation rates have increased several fold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n response to localized development. The magnitude of increased sedimentation was surprising given limited development within the basin: 0.12 to 0.68 buildings/ha in 2000 in those parts directly delivering sediment to the dated cores. Thus, the analysis illustrates the potential sensitivity of watersheds in the southern Appalachians to changes in land cover. An approach that combined geochemical fingerprinting with sediment mixing models was subsequently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ts ability to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 of sediment from (1) major bedrock formations that underlie the watershed and (2) potential sources associated with four land cover categories. Sediment sources in both analyses proved difficult to geochemically fingerprint to greater than 90 percent accuracy using data on acid‐soluble metals and selected isotopes of lead (Pb).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sediment from delineated sources, estimated by the mixing models, generally corresponded with known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 cover. However, the models were plagued by two significant problems — the chemical alteration of sediments as they were transported through upland streams to depositional sites within the lake and the loss of elemental mass. Thus, future investigations using the fingerprinting approach in this area of intense weathering, and presumably others, will need to modify the existing methods to more accurately elucidate changes in sediment provenance related to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4.
基流对亚热带农业流域氮素输出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秋梅  李玮  王毅  刘新亮  李勇  吴金水 《环境科学》2016,37(4):1371-1378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亚热带农业小流域的面源污染日趋严峻,恶化的水体环境质量已经成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障碍.基流过程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湖南省长沙县的脱甲和涧山两个农业小流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流域观测和模型估算方法,对比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流域基流过程对总氮(TN)输出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较高强度水稻种植的脱甲流域的月平均基流流量、平均基流TN流量加权浓度和平均基流对TN输出贡献[15.2 mm·month~(-1)、4.14 mg·L~(-1)和0.54 kg·(hm~2·month)~(-1)],均大于较低强度水稻种植的涧山流域[11.4 mm·month~(-1)、1.72 mg·L~(-1)和0.20 kg·(hm2·month)~(-1)].基流对TN输出贡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如在水稻生长季,脱甲和涧山流域基流对TN输出贡献分别为23.2%和18.6%,均低于休耕季的46.9%和40.0%,表明水稻种植会提高休耕季的流域基流过程对TN输出的贡献.因此,为缓解农业小流域水体面源污染,应当在农业小流域中实施合理的稻田管理措施来降低基流对TN输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河流硝酸盐(NO-3)浓度及氮和氧同位素组成(δ15N-NO-3和δ18O-NO-3)可以辨识河水NO-3受自然过程和人为输入的影响,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水NO-3来源及转化过程的影响尚不明确,特别是山区人为输入对河水NO-3的影响仍不清楚.选择土地利用空间异质性显著的伊河和洛河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水体水化学组成,氢氧同位素(δD-H2O和δ18O-H2O)、δ15N-NO-3和δ18O-NO-3,辨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河水NO-3来源及...  相似文献   
6.
金属冶炼烟气中的砷大都以颗粒物的形式存在,对环境造成污染.2010年,国家颁布了《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5467-2010),对于废气中砷的监测,该标准中规定使用《空气和废气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540-2009).然而该方法中对于烟气中砷的监测方法存在一定问题,高氯酸在高温消解过程中易爆炸,比较危险,另外采用在锥形瓶内加热至产生白烟的排酸方式不能有效地排净硝酸,会导致反应无法进行.为此,就该方法中有组织排放废气中砷的前处理部分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典型村域次降雨条件下氮素非点源输出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曹杰君  高扬  黄海波  黄红艳  毛亮  张旭  周培 《环境科学》2010,31(11):2587-2593
研究长三角典型都市农业村镇不同土地利用下的氮素非点源输出特征,以期为治理该区域的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典型次降雨径流事件中氮形态和输出负荷变化的研究发现:监测点总氮(TN)的事件平均浓度(EMC)为20.01~22.83mg/L,其中溶解态氮(DN)占TN的比例最大;研究区非点源氮流失以溶解态为主,DN又以溶解态有机氮(DON)为主.耦合各形态氮浓度与径流量特征,发现非点源氮素输出呈现2个峰值,且出现在径流峰值之前4~55min;TN、DN和硝态氮(NO3--N)浓度随降雨时间增加呈现减少趋势;氮素负荷受其浓度和径流量的共同作用,基本上呈现与氮素浓度相同的变化特征,但起伏变化较为平缓.氮素污染负荷积累曲线分析表明,村域地表径流各形态氮素均存在初期冲刷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因子指数集成的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建昌  严岩  刘峰  丁丁  赵鸣 《环境科学》2008,29(3):599-606
为掌握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的整体趋势,基于风险评价时,单个因子对系统某种风险的贡献率可能大于1且因子对系统风险贡献呈一定结构性的问题,定义了风险标准值的概念和算法,建立了系统风险多因子集成评价方法,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泸沽湖流域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泸沽湖流域面源污染流失风险处于较高的水平;系统风险多因子集成评价法在对多个同类系统间进行比较时,具有较大的优势;该方法可以与其他多种方法相结合对系统属性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于2008年12月7~9日对珠江三角洲新垦的大气环境进行连续加强观测,采用DNPH-HPLC/UV分析方法测量了冬季海陆风条件下大气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组成及浓度水平,研究了污染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新垦大气中共检测到17种挥发性羰基化合物,浓度变化范围为7.78′10-9~31.78′10-9,大多数物质地面浓度高于楼顶.其中浓度最高的污染物是丙酮,其次是甲醛和乙醛,三者占总羰基化合物浓度的比例高于70%.大气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浓度分布呈现出以12月8日为代表的受城区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影响的变化规律,以及以12月7日和12月9日为代表的受海陆风影响的变化规律.甲醛/乙醛和乙醛/丙醛的特征比值及各成分相关性分析表明它们主要来自城区人为污染源的排放,其组成和含量的变化与污染物长距离输送过程和海陆风影响有密切关系.大气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产物和当地植被排放亦是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建立的工业源典型污染源分类系统基础上,对污染源系统和重要污染源排放系数进行修正和更新,采用排放系数法建立了2018年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 2018年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量为12 698 kt.含VOCs产品的使用环节贡献最大,占工业源排放总量的59%.工业涂装、印刷和包装印刷、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汽油储存与运输和石油炼制是排放量贡献最大的5大污染源,占工业源排放总量的54%;广东、山东、浙江和江苏是工业VOCs贡献最大的4个省份,排放总量占工业源VOCs总量的41%.海南、宁夏、西藏、黑龙江和新疆这5个省单位工业增加值VOCs排放强度最大,均超过了80 t·(亿元)-1.大多数省份工业VOCs排放主要来自含VOCs产品的使用环节;采用Monte Carlo模拟2018年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95%置信区间不确定度为[-32%, 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