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23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999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系统梳理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构建过程和体系指标,为制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构建,建立监测数据共享和应用的长效机制,实现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的规范管理、交换与共享,为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2.
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问题日趋严峻,除藻技术是解决该问题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对现有各类除藻技术进行了比较,并以"加压上浮法"应急除藻技术在苏州阳澄湖局部地区的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技术原理、技术实现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意义,为同行在水源地或特殊功能区除藻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基于MapX的污染源普查GIS软件开发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染源普查数据面广量大,且含有准确的地理信息,但国家统一开发的普查数据应用软件中没有集成GIS分析功能。东台市环保局在对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应用中,以Delphi为编程工具,调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基于MapX实现了一款简易的污染源普查GIS应用软件,介绍了MapX特点及其应用、数据接口方法及系统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114.
集合数值预报系统在上海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上海市世博环境空气质量集合数值预报系统的框架,分析了各模式在上海市空气质量预报及排放源污染贡献测算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开发多种预报手段、实施集合预报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5.
对2005年北京大气中异戊二烯进行了一年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异戊二烯体积分数年平均值为0.58×10-9,月平均值为0.1×10-9~1.8×10-9,7月最高,1月最低。春、秋、冬三季,异戊二烯日变化形式呈三峰形,分别在14:00、18:00、02:00;18:00、02:00、08:00;02:00、10:00、16:00出现峰值;夏季异戊二烯体积分数日变化呈现白天高夜晚低且在14:00出现峰值。夏季异戊二烯源排放主要由生物排放控制,其日变化形式受温度、辐射影响大;春季和秋季异戊二烯源排放受汽车尾气和生物排放共同控制,其日变化形式受汽车尾气影响大,温度、辐射也有一定影响;冬季异戊二烯源排放主要由汽车尾气控制,其日变化形式主要受汽车尾气影响。不同季节北京大气中的异戊二烯体积分数日变化形式与PM2.5浓度日变化形式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16.
以2种典型的污染排放源(点污染源和线污染源)为基础,提出排污窗口的概念,通过参数转换分解源强对污染扩散进行研究。首先在高斯污染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对非持续性污染源强建模,然后以某烟囱的周期性排污分析,检验排污窗口设置的合理性。对于单双号限行的窗口性质的污染排放研究中,首先对交通流建立线污染扩散模型,然后融合元胞自动机(9元胞互影响)模拟区域多角度污染的扩散平衡,最后对"单双号限行"下北京市不同区域空气质量指标进行分析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排污窗口能够减轻污染程度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基于2008—2012年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等分析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表征水源区污染源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2年水源区污废水和NH_3-N年排放总量呈显著上升趋势,COD、As、Pb、Cd、Cr和Hg年排放总量呈抛物线型变化,总体上COD、Pb、Cd年排放总量增加,As、Cr和Hg年排放总量降低。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空间差异明显,污废水、COD和NH_3-N排放涉及流域所有区县,其排放量从干流到流域边缘呈现较明显的梯度变化,即位于流域中心或地级市行政中心的区县排放量明显高于位于流域边缘的区县;As、Pb、Cd、Cr和Hg排放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主要分布在勉县等8个区县。  相似文献   
118.
利用SPAMS 0515于2015年1月在盘锦市兴隆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采集PM_(2.5)样品,并分析其污染特征和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盘锦市冬季PM_(2.5)的颗粒类型主要以OC颗粒、富钾颗粒、EC颗粒组成。其中,OC颗粒占比最高,为52.5%;PM_(2.5)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为燃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比分别为33.2%、25.7%、17.5%,特别是在PM_(2.5)质量浓度较高时段,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污染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19.
综合传统重量法与冷凝法测定废气含湿量的特点,建立冷凝-吸附法测定固定源废气含湿量,有效解决重量法与冷凝法不适用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测定问题。通过优化测定条件,使冷凝-吸附法测定3台不同类型固定源废气结果的RSD为1.5%~4.7%,方法再现性试验结果的RSD为4.5%。用该方法与重量法同时测定油田注汽湿蒸汽发生器及普通流化床锅炉废气含湿量,结果表明冷凝-吸附法具备更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0.
大气固定污染源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我国现阶段大气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及低浓度颗粒物采样与分析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归纳了国外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分析技术要点,包括大体积采样、滤筒上游采样设备堆积颗粒物的回收、有效称重步骤的确立等,并对我国开展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及分析技术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