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1097篇
基础理论   182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136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5年   2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为研究城市公路隧道内纵向通风和障碍物对双火羽流行为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双火羽流纵向烟气温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加,顶棚下方最高温度不断降低,烟气逆流现象逐渐减弱至消失;随着阻塞比的增加,下游火源一直向下游倾斜,而上游火源逐渐由向下游倾斜转变为向上游倾斜;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引入阻塞比修正无障碍物时的弗劳德数,进而建立适用于隧道内有障碍物的双火羽流顶棚最高温升分段预测模型,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火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52.
本文调查了新疆某集中式饮用水不同水源类型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对不同的水源类型进行了数据对比,以为测量分析中出现的异常数据提供一个有效的鉴别依据。采集了新疆集中式饮用水不同类型水源经放化分析及测量总α、总β数值,得到新疆集中式饮用水不同水源类型放射性水平,并对不同类型的水源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新疆某集中式饮用水不同水源类型的放射性水平基本处于正常环境本底范围,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未见异常;总α、总β的放射性浓度的高低是相依而存的,总α放射性浓度高的,其β的放射性浓度也高,总α放射性浓度低的,其β的放射性浓度也低;湖库型、河流型、地下水三种水源地的总α、总β的放射性浓度的高低的起因,主要包括其地理位置、水源类型等。  相似文献   
853.
运用马尔可夫过程研究了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基于马尔可夫事故概率假设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化工企业事故概率数学模型.对重大危险源事故易发性、事故严重度、固有危险性及危险等级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85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特点,建立了包含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技术适用性3个方面共14项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评价体系。由指标的权重结合相关领域专家打分,对技术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判定技术的等级。用建立的技术评价方法对6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施用控制养分流失技术和生态拦截技术的技术评价等级分别为中和良;玉米秸秆微生物发酵床生猪养殖污染控制技术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技术的技术评价等级分别为良和中;厌氧-土壤净化床处理技术和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技术评价等级均为中;所建立的技术评价方法适用于同类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中不同单项技术的对比和筛选。  相似文献   
855.
城市面源污染特性及污染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分析城市面源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特征,并针对城市土地利用和下垫面类型特点,建立城市面源污染预测模型,研究探讨城市降雨径流及污染负荷预测模拟和迁移规律。所建模型已成功地应用于武汉市汉阳地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模型可为城市水环境规划、面源控制和管理研究提供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856.
非点源污染对水生态环境威胁极大,定量解析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和准确识别关键源区是实现其高效精准治理的基础.输出系数模型广泛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的模拟,但该模型忽略污染物迁移过程中的损失量,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北运河上游流域为例,通过对非点源污染物迁移物理过程的模拟,量化产流、产沙和下渗过程中污染物的损失率改进输出系数模型,并分析Johnes、常用和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模拟精度,探究3个输出系数模型对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和关键源区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进输出系数模型模拟误差(-6.79%)明显低于Johnes模型(50.44%)和常用模型(-84.01%),显著提高了非点源污染模拟精度.(2)不同输出系数模型得到的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和关键源区存在较大差异,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模拟结果更符合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流域非点源污染呈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空间特征,城镇用地和耕地是主要污染源.(3)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确定的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主要分布在昌平、沙河、史各庄、温泉乡北部和马连洼街道西部等区域,占流域总面积6.71%.研究可为缺资料地区的非点源污染评估和治理提供更有效的工具支撑...  相似文献   
857.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典型人工林地非点源污染输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典型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天然降雨径流过程及泥沙、氮、磷等污染物浓度随径流变化过程的监测,研究公园典型密草林地覆盖下,不同坡形及人工沟渠汇流条件下的径流及污染物浓度、形态和负荷的输出特征.结果表明,相同降雨条件下,林地1的坡长/坡宽比小,径流深度大,林地1坡度较大的草皮型汇流沟渠对径流的削减作用弱于林地2坡度较小的植草型汇流沟渠.两林地的泥沙浓度随径流量变化明显,总氮、总磷浓度在径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较小.氮、磷的流失以可溶性为主,可溶性氮、磷在总氮、总磷中的比例分别为60%~80%和60%~64%.降雨量为6.8mm时,林地1的径流深度为0.16mm,总氮、总磷单位面积的流失负荷分别为0.74mg·m-2和0.09mg·m-2,林地2无径流;当降雨量为45mm时,林地1的径流深度为7.77mm,泥沙、总氮和总磷单位面积的流失负荷分别为1662.82mg·m-2、35.58mg·m-2和3.24mg·m-2,林地2的径流深度为0.41mm,泥沙、总氮和总磷单位面积的流失负荷分别为86.48mg·m-2、2.49mg·m-2和0.31mg·m-2.径流深度对泥沙、总氮、总磷单位面积的流失负荷影响较大.因此,要减少公园林地非点源污染负荷,应重点控制地表径流总量.  相似文献   
858.
掌握碳源碳汇时空演化规律,对促进区域低碳协调发展、提高减碳增汇政策的科学性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以长三角地区41个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碳源碳汇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碳平衡分区. 结果表明:①2000~2011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增长较快,2011年以后碳排放波动上升. 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碳汇增加缓慢. 碳排放与碳汇的区域差异均较大,空间格局均较稳定. ②长三角地区碳补偿率呈下降趋势,碳生产力、能源利用效率和碳生态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区域间差异是长三角地区碳补偿率的主要来源. 碳补偿率与碳生态承载系数均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 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中南部地区,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省. ③依据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和碳生态承载系数,将长三角地区各市分为低碳保持区、经济发展区、碳汇发展区和综合优化区4类,并针对每类市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区域低碳协调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859.
鄱阳湖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在野外水样监测和土地利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的时空变化特征。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1.359 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  相似文献   
860.
王新红  吴玉玲  蔡雅容  谢卫  许江 《环境科学》2011,32(7):1916-1923
通过对厦门同安湾养殖海域沉积物柱样(柱深180 cm)中6种不同形态有机锡化合物(丁基锡和苯基锡)的GC-FPD定量分析测定,并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追溯了该地区近几十年来有机锡污染的沉积历史(1931~2007年).研究表明,该海域从20世纪50年代(0~80 cm段)开始出现有机锡化合物污染,总有机锡化合物的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