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对南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植被物种资源进行调查和区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73%,自然生态系统中目前已知的高等植物(藻菌、苔藓、地衣除外)共计有74科、251属、340种。构成镇江市区各类植被的优势成分共有约27种,其中东亚分布的种占55.6%,热带分布为主的植物占7.4%,连同东亚分布以及我国特有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的成分,一起可达88.9%。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在区系组成上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一定的过渡性,与江苏省森林木本植物区系分布特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2.
阐述了当前环境监测的现状,指出了新常态下环境监测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环境监测要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充分发挥职能,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深度运用环境监测数据,实行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53.
对5种大气自然降尘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与表皮葡萄球菌相互作用后各培养液中pH值、葡萄糖(GLU)、电解质以及Mn2 、Zn2 、Fe3 、Ni3 等浓度的变化进行测定,以比较粉尘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状对试验目标菌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SEM分析对粉尘与细菌作用过程中细菌形态和界面作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大气尘粒所含化学成分不同,与细菌作用后离子溶出量也不完全相同;Ca2 或Mg2 含量高的大气尘粒能使表皮葡萄球菌数量增大并增加其对GLU的利用;粉尘颗粒越小,越易与菌体结合;另外,粉尘颗粒形状的不规则性也大大增加了其与菌体间的膜界结合程度.  相似文献   
154.
长江上游滇西北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滇西北地区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最新的文献数据,结合过去5 a的野外考察成果,分析了滇西北地区的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拥有种子植物6 559种,分属于205科,1 281属。滇西北地区以04%的国土面积,拥有我国种子植物科数的74%,属数的41%和物种数的20%。同时也以10%的土地面积,拥有云南地区种子植物科数的77%,属数的55%和物种数的43%。在热带区系组成方面,比重较大的分布区类型为泛热带分布(165%)和热带亚洲分布(122%);在温带区系方面,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所占比重比较高,分别为193%和145%。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的比重非常接近,分别为47%和53%,表现出强烈的区系过渡性,这可能与地层抬升、板块漂移和温性植物类群的迁入有关。温带区系比重略高于热带区系,说明该区域的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温凉性质,这与滇西北地区相对温凉的气候环境是一致的。科的分化强度为63;属的分化强度为51。研究区域内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与其复杂的生境、强烈的区系过渡性和区系分化是一致的。滇西北地区可能是验证、发展各种生物多样性假说的理想场所。因此,滇西北地区的植物多样性不仅值得人们关注和保护,而且也值得研究和探索。与滇东北的药山自然保护区相比,滇西北地区拥有更高比重的热带亚洲成分,这可能与古南大陆的“掸邦 马来亚”板块的位移和旋转有关。滇西北地区与滇西南的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在植物区系高级分区和系统进化的起源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田中线”的真实存在。联系滇西北地区植物区系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节点可能是研究区域内的独龙江地区.  相似文献   
155.
基于正态云模型和熵权的人口发展现代化程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地监测和评估人口发展现代化程度,实现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探索和构建了人口发展程度综合评价模型。针对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建立了基于正态云模型和熵权的综合评判模型。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总量、人口结构等5个方面因素构建人口综合发展现代化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借助于正态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我国人口发展的等级。云模型是表示某个定性概念与定量表示之间不确定性转换的模型,它将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结合在一起,对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具有很强的鲁棒性。采用云模型理论实现评语与评估指标值之间的不确定映射,保留了评估过程中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最后,以2000-2009年我国10年人口发展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2009年全国和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综合发展截面数据为例,对人口发展现代化程度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传统的模糊综合法能得到更加合理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56.
以连作10年以上的棉田土壤为材料,以高效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驯化获得能稳定传代并持续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LZ1菌群,对菌群中可培养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最后对其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Z1菌群中可分离、纯化优势菌株12株,经16SrRNA序列分析,其中10株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相似性达99%,1株与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mucicolens)相似性达99%。高效氯氰菊酯最佳反应条件为高效氯氰菊酯初始质量浓度250mg/L、温度27℃、pH7.0、装样量200mL。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培养的LZ1菌群24h时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可达68.81%,132h时的降解率可达92.39%,且LZ1菌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4种异构体没有明显的降解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7.
江苏省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相似云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程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采和利用,提出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相似云综合评价模型。针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影响因素同时具有模糊和随机性问题,建立基于熵权和相似云方法的综合评估模型。借鉴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率、脆弱性、可恢复性等5个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正态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城市水资源的短缺风险等级。给出一种新的计算正态云模型相似度方法——基于组合模糊贴近度的正态云相似度度量方法,通过比较待评价城市与风险等级之间的熵权正态云相似度值的大小,构建基于熵权相似云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江苏省三大流域的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结果相对客观合理,能够克服现有方法的一些缺点。  相似文献   
158.
中国的降水量符合正态分布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曹杰  陶云 《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115-120
利用适合性检验方法 ,对中国境内 16 0个测站自 195 1~ 2 0 0 0年 5 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进行了检验 ,并在此基础上对该 16 0个测站降水量的统计分布做了区划。研究结果表明 ,对夏季 ,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测站数最少 ,而对冬季 ,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测站数最多 ,即中国夏季降水多符合正态分布 ,而冬季降水多符合非正态分布。一方面 ,我国降水量的统计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其中黄河流域以南和江淮流域 ,东北地区的东部和西北部以及云南的部分地区为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区 ,其原因是该区域的气候基本属于季风性气候 ;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为严重偏离正态分布区 ,其原因是西北地区的气候基本是大陆性气候 ;其他地区为偏离正态分布区。另一方面 ,我国降水量的统计分布又具有较强的局地性 ,因此 ,在做有关降水量的分析预报时 ,有必要考虑其统计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9.
采用投加悬浮填料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新疆干旱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厂的硝化、反硝化速率及生物膜菌群.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与水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悬浮填料对氨氮和NO3--N均有降解作用,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72%和81.42%;悬浮填料填充率在20% ~30%、曝气量在6.0 m3/h~6.5 m3/h时,总氮平均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0.
常温低基质下碱度和溶解氧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任玉辉  王科  李相昆  马凯丽  张杰 《环境科学》2014,35(11):4218-4223
通过改变进水碱度、光照条件和溶解氧,对以陶粒为填料的常温低基质上向流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柱的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借助克隆测序技术对滤柱内的微生物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温为20℃±2℃,水力停留时间为3 h条件下,当进水碱度在44~350 mg·L-1时,随着碱度的降低,氨氮去除率从97.2%降至75.6%,总氮去除率从89.7%降至75.1%,而亚硝氮去除率稳定在99.7%,进水碱度为0 mg·L-1时,出水亚硝氮浓度突跃至4.9 mg·L-1.当进水碱度恢复至350 mg·L-1,存在自然光照情况下,氨氮去除率较没有光照时的氨氮去除率降低12.3%.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条件下,当进水DO小于3mg·L-1时,平均氨氮去除率和亚硝氮去除率分别为99.7%和100%,平均总氮去除负荷为1.0 kg·(m3·d)-1.16S rRNA克隆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滤柱下部的厌氧氨氧化菌种类为Candidatus Jettenia asiatica和Candidatus Brocadia sp.,这两种菌对20℃±2℃水温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