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高速公路断面运行车速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探讨车速分布指标与交通安全关系的基础上,对影响高速公路安全性设计与评价的运行车速指标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以高速公路大量实测运行车速数据为分析对象,通过研究断面运行车速频率分布特征,利用PP概率分布图和单样本K-S检验方法,对车速数据进行正态,Weibull(威尔布),Gamma(伽玛)及Logistic等4种分布形式的拟合检验。基于统计学原理,提出求解运行车速特征指标的方法。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断面运行车速服从正态分布;采用概率分布累积函数可有效解决运行车速基础理论中原始观测车速数据的指标准确量化问题。  相似文献   
72.
正态信息扩散法在确定河冰抗压强度概率分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正态信息扩散法应用于小样本条件下河冰抗压强度概率密度函数的确定,建立了小样本条件下河冰抗压强度概率分布,并结合K-S检验法和河冰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较好解决小样本情况下河冰抗压强度概率分布的确定问题,正态信息扩散分布更加接近河冰抗压强度的真实分布,并优于经典分布的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73.
崇明岛共有区系植物55科157属198种,区系组成复杂,地理成分多样,涵盖全部15个分布区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温带过渡性质,落叶树种占木本植物种类的90.5%,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群落外貌及属的相似性系数分析表明,崇明岛植物区系更接近江苏宜兴,而与临近的大金山岛和佘山差别略大。此外,岛上还有栽培植物和外来植物共235种,其中蔷薇科、菊科、禾本科、豆科、木犀科等科的种类较丰富,以加拿大一枝黄花、臭荠、刺果毛莨、一年蓬、空心莲子草、大米草、互花米草等对当地植被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崇明岛植物群落结构单一,缺乏灌木层,草本层多为广布杂草,其植被资源可以根据功能划分为江防海防林、湿地植被、道路绿化带、庭院景观林、游憩林、大田作物及经济林、水源涵养林等7大类,其中江防海防林及湿地植被是崇明岛植被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提供了崇明岛新纪录野生及外来种子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74.
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中交通的飞行冲突问题日益严重,笔者认为对空中飞行碰撞风险问题研究非常必要,旨在建立进近程序间隔评估模型。通过对影响进近间隔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进近间隔的影响程度。应用假设平移法证明了导航台(VOR/NDB)顶空盲区内飞机报告过台位置偏离顶空盲区中心的距离与该距离下报告的飞机数量服从正态分布。应用概率等数学方法计算求得各因素决定的间隔,由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模型间隔如何满足各因素确定的间隔。建立了进近间隔评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推广。  相似文献   
75.
2001年7~8月和2002年7~8月两次对衡阳市鳙鱼、鲤鱼蠕虫寄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衡阳市鳙鱼、鲤鱼寄生的蠕虫共有8种,其中吸虫5种,绦虫1种,线虫2种,分属于3纲7科;衡阳市鳙鱼、鲤鱼蠕虫感染率较高,感染率分别为89%和86%,加强对该类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6.
硫化镉量子点与常规硫化镉对小鼠遗传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硫化镉量子点(CdS quantum dots,CdSQDs)与常规硫化镉(CdS)对小鼠的遗传毒性作用,将30只昆明种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dSQDs组和常规CdS组,通过经口灌胃法进行染毒,其中CdSQDs组和常规CdS组染毒剂量为100mg·kg-1,对照组为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35d后将小鼠处死,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取小鼠一侧附睾观察精子畸形率,并取双侧肾脏做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CdSQDs组和常规CdS组小鼠DNA损伤和精子畸形率均显著升高(p<0.05);CdSQDs组小鼠DNA损伤程度及精子畸形率均显著低于常规CdS组(p<0.05);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显示,两种材料均可引起小鼠肾脏病变,但CdSQDs组小鼠病变程度明显轻于常规CdS组.以上结果提示,CdSQDs和常规CdS均会对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遗传毒性作用,但CdSQDs毒性低于相同剂量的常规CdS.  相似文献   
77.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SBR和优势混合菌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驯化出好氧颗粒污泥,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发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经历了细菌增殖、絮状体形成、絮状体聚合、凝絮体形成和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五个阶段;其形成至少有菌丝缠绕、小块污泥互相联合、吸附和连接四种机制。优势混合菌的加入,是好氧颗粒污泥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8.
Understanding how plant life history affects species vulnerability to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s a major ecological challenge. We examined how vegetation type, growth form, and geographic range size relate to extinction risk throughout the Brazilian Atlantic Forest domain. We used a database containing species‐level information of 6,929 angiosperms within 112 families and a molecular‐based working phylogeny. We used decision trees, standard regression, and phylogenetic regress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ies attributes and extinction risk. We found a significant phylogenetic signal in extinction risk. Vegetation type, growth form, and geographic range size were related to species extinction risk, but the effect of growth form was not evident after phylogeny was controlled for. Species restricted to either rocky outcrops or scrub vegetation on sandy coastal plains exhibited the highest extinction risk among vegetation types, a finding that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species adapted to resource‐limited environment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extinction. Among growth forms, epiphyte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st extinction risk in non‐phylogenetic regression models, followed by trees, whereas shrubs and climbers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extinction risk. However, the higher extinction risk of epiphytes was not significant after correcting for phylogenetic relatedness. Our findings provide new indicators of extinction risk and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governing plant vulnerability to extinction in a highly diverse flora where human disturbances are both frequent and widespread. Predicción del Riesgo de Extinción de Angiospermas del Bosque Atlántico Brasileño  相似文献   
79.
为充分发挥豆科植物在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调查了贵州省境内石漠化部分地区的野生多花木蓝根瘤资源.结果表明:隶属于干热河谷南亚热带季雨林生态区的野生多花木蓝根瘤菌及内生细菌资源较为丰富;野生多花木蓝的共生结瘤率只达50%左右,根瘤全部着生于寄主的侧根及须根上,大小可达0.5~3.0mm;12株根瘤菌分布在6个属10个种,其中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分布频率最高41.67%,慢生根瘤菌属的B.japonicum和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bacterium的发生频率最高16.67%;16株根瘤内生细菌分布在4个属11个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分布频率最高43.75%,芽孢杆菌属的B.megaterium的发生频率最高31.25%.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石油类污染土壤的危害进行分析,指出生物修复技术是土壤石油类污染去除的重要手段。由于石油类污染物组成的复杂性及难降解性,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富集、驯化,特别是基于多种生物协同共生的高效降解菌群的构建,是实现强化生物修复的重要途径。降解过程中污染物种类及理化性质、温度和pH值、电子受体、营养元素等都对污染物的降解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