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25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441篇
基础理论   143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酸雨对土壤营养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近年来北方一些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并导致部分月份出现酸雨,及酸雨对主要营养元素产生影响的实际情况,通过模拟pH=5.6的酸雨的淋溶实验,对土壤营养元素迁移转化规律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硝态氮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对酸雨不敏感;拟合出在土壤表层(<5 cm)、10 cm、20 cm、30 cm的不同深度,硝态氮随时间变化的迁移规律方程。  相似文献   
82.
文章综述了国内烟气脱硫技术及设备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引进国外全套烟气脱硫技术装置对国内用户所造成的巨大经济压力,提出走转化高新技术发展国内烟气脱硫技术的道路,介绍了国内外脱硫技术与国内技术相结合,在天津市重点工程项目上实施的实例。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从电磁场变换入手,举例说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及区分感生、动生电动势与参照系有关.  相似文献   
84.
赵玲  彭平安  黄伟林 《生态环境》2005,14(2):195-198
研究了在二氧化锰催化引起的五氯酚的转化反应中,腐殖质前身化合物的加入对五氯酚去除率的影响,并以p-coumaricacid为代表研究了体系pH值、反应时间、二氧化锰的质量浓度以及腐殖质前生物的浓度和分子结构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pH值范围是4~4.70,去除率在80%左右。五氯酚在24h内去除速率较快,去除率达到75%左右;反应到168h,去除速率趋于0,去除率达到80%左右。相同条件下,无p-coumaricacid的对照体系中,对应的反应时间内去除率仅分别为20%和25%左右。五氯酚的去除率还随二氧化锰质量浓度和p-coumaricacid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二氧化锰的质量浓度由0增加到100g·L-1时,去除率由0增大为95%;而当p-coumaricacid的浓度由0增加到1mmol·L-1时,去除率由25%增大到100%左右。此外,不同腐殖质前身物的分子结构和浓度对去除率分别起到了提高、不明显改变和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双氰胺对不同形态氮在红壤中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春霞  李永梅 《生态环境》2005,14(3):357-360
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了碳酸氢铵、尿素在红壤中的转化,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尿素、碳酸氢铵的水解速率、硝化速率的影响,以及硝化抑制剂用量问题。结果表明,无论加入DCD与否,大部分尿素在4d内水解,各处理硝态氮质量分数于35d内出现峰值,铵态氮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尿素态氮和铵态氮的形态差异主要存在于培养4d内。双氰胺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相应处理的铵态氮质量分数,降低了硝态氮的质量分数;硝化抑制剂对高质量分数(≥50%)铵态氮、尿素态氮处理的抑制效果优于低质量分数(≤50%)处理。至培养结束时中壤土中仍存在较高质量分数的铵态氮,故铵的硝化时间、尿素水解产生铵的硝化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6.
铜绿假单孢菌AS1.860对紫杉醇的微生物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32株微生物中筛选出对紫杉醇1具有转化能力的4个菌株,并从中挑选出铜绿假单孢菌AS1.860进行放大实验,投入100mg紫杉醇,分离出3个产物,并通过核磁共振谱鉴定了结构,分别为baccatin Ⅲ2、baccatin V3和10—去乙酰baccatin Ⅲ4,其中2和3也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公共卫生危机和社会突发事件为个案,以政府面对这些危机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经验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特征,提出了面对公共危机时应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系统,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加强信息流通,加强公共危机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88.
Recent studies associat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with adverse health effects; however, the exposure to indoor particles of outdoor origin is not well characterized, particularly for individual chemical species. We conducted a field study in an unoccupied, single-story residence in Clovis, California to provide data and analyses to address issues important for assessing exposure. We used real-time particle monitors both outdoors and indoors to quantify nitrate, sulfate, and carbon particulate matter of particle size 2.5 μm or less in diameter (PM-2.5). The results show that measured indoor ammonium nitrate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would be expected based solely on penetration and deposition losses. The additional reduc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indoors of ammonium nitrate into ammonia and nitric acid gases, which are subsequently lost by deposition and sorption to indoor surfaces. A mass balance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the kinetics of ammonium nitrate evaporation was able to reproduce measured indoor ammonium nitrate and nitric acid concentrations, resulting in a fitted value of the deposition velocity for nitric acid of 0.56 cm s−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door exposure to outdoor ammonium nitrate in Central Valley of California are small, and suggest that exposure assessments based on total particle mass measured outdoors may obscure the actual causal relationships for indoor exposure to particles of outdoor origin.  相似文献   
89.
北方秋冬季为重污染过程频发季节,为了解聊城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PM_(2.5)及化学组分污染特征,于2016年1月7~11日在聊城市区开展PM_(2.5)样品采集并分析了其中水溶性离子、碳成分及无机金属元素这3种化学组分,并对污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PM_(2.5)浓度呈现明显的倒V字型,平均浓度为238.3μg·m~(-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浓度限值2.2倍;NH_4~+、NO_3~-和SO_4~(2-)为PM_(2.5)的主要水溶性离子成分;随污染加重或减轻,NH_4~+、SO_4~(2-)、NO_3~-、Cl-和Mg~(2+)浓度呈现增加或降低趋势,而Ca~(2+)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污染鼎盛时,NH_4~+、NO_3~-和SO_4~(2-)浓度分别为48.96、68.45和80.55μg·m~(-3),达到起始阶段的6.29、7.31和7.84倍;过程期间OC和EC的浓度为20.8~60.2μg·m~(-3)和3.0~7.5μg·m~(-3),OC浓度高于EC且变化幅度明显偏大;过程期间各日无机金属元素浓度和分别为10.2、22.4、16.0、19.6和8.2μg·m~(-3),富集因子(EF)结果显示,各元素EF均小于10,未被富集,表明污染过程中其主要来源于地壳等自然源;PM_(2.5)质量浓度重构结果表明,有机物(OM)、SO_4~(2-)和NO_3~-为PM_(2.5)的主要组分,其次为NH_4~+、地壳物质和其他离子,EC和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随着PM_(2.5)污染加重,二次无机盐(SO_4~(2-)、NO_3~-及NH_4~+)浓度及所占比例均随之增加,OM浓度随之增加但比例有所下降,而地壳物质浓度及比例均下降,表明二次无机转化是此次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主要受燃煤和机动车排放影响.  相似文献   
90.
多模型耦合已经成为国内外模拟LUCC有效途径之一。论文通过如下步骤阐明宏观耕地撂荒格局和微观主体行为间的互动机理。首先,将微观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纳入其决策,构建有限理性多智能体决策模型(Multi-Agent System,MAS);其次,通过SNNS平台的训练学习以及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验证土地转换模型(Land Transformation Model,LTM)模拟研究区宏观撂荒格局的有效性;最后,依据多模型耦合机理,耦合MAS模型与LTM模型,形成耕地撂荒模拟模型(Cropland Abandonment Simulation Model,CASM),并基于研究区耕地撂荒的实际数据,探讨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与2013年历史土地利用数据对比,CASM模型的PCM(Percent Correct Metric)系数为71%,比单独利用LTM模型的模拟精度提高3%,不仅表明CASM能够较好地模拟分析米脂县耕地撂荒空间格局分布,而且可有效揭示宏观耕地撂荒格局的微观驱动机理;同时,文章指出未来研究中要考虑政策和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不同层次主体决策对撂荒的影响,以此来提高模型对现实耕地撂荒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