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78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As the embodiment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change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an essential driving factor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Consequently, the research on the change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of researche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and regional response to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However, compared to the flourish of researche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departments,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based on a synthetic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department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coefficient of industrial depart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index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so as to make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change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in Lijiang City, a rural region of China, have showed that there are two obvious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study area from 1992 to 2003, associated with a continuous decreasing of the index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indicated a positiv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change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62.
云南森林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梅  费宇 《云南环境科学》1999,18(4):25-27,31
本文介绍了云南省森林资源状况因其遭到破坏而造成的危害,并分别用影 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和土地价值法等基础方法对云南省森林破坏的泥沙流失损失,伴随土壤流失的氮素损失和林业产值补偿损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3.
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实施能使区域经济获得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云南尚有很大的CDM项目潜力。结合项目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状况,通过调查数据整理和案例研究,对促进云南省CDM项目实施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4.
云南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铅锌成矿带中重要的矿床之一,以毛坪铅锌矿床Ⅰ号矿体为例,在深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其赋存地层———宰格组中第二段(D3zg2)NE向断裂构造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划分为四类,讨论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隐伏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65.
阐述了云南湿地资源现状;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污染加剧和泥沙淤积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6.
李艳华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1):103-105
对云南省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简要分析了基本成因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7.
滇西北地区整体上环境污染问题不突出,但局部地区较为严重,而且乡镇企业,旅游业和城镇人口产生的污染不容忽视。随着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强化环境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集中处理废水,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管理以及健全机构,加强宣传,才能促使当地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8.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和岩控性 ,大多数矿床都赋存于灯影组白云岩中。矿床的形成温度比较低 ,主成矿阶段的温度为 140~ 2 0 0℃ ,而且各矿床的形成温度十分接近。矿床发育大规模的白云石化。本区的地质演化经历了双层基底、连续盖层 ,以及前陆盆地 -造山带耦合几个主要演化阶段。这些阶段分别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流动通道以及流体驱动力 ,从而在燕山期 -喜山期由于成矿流体的大规模流动 ,形成了川滇地区大面积分布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9.
本文根据云南剑川杂岩体中岩石包体的分布、大小、形态、岩石类型、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特征,探讨包体的成因,并推测寄主岩浆岩的性质、来源。认为剑川杂岩体中的岩石包体可分为捕虏体和同源包体,同源包体又可分为析离体和堆积岩。推测的岩体初始岩浆温度为1000—1125℃,形成深度约为20—30km。  相似文献   
70.
云南省危险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危脸废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管理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导致申报统计工作薄弱,处理处置不合理。应尽快健全危险废物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对危险废物实行集中处理处置,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对其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