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41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52篇
综合类   405篇
基础理论   292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41.
北武夷长寿源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寿源银铅(锌)矿区位于武夷隆起北侧。矿体赋存于震旦系洪山组上段的层间破碎带内,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具尖灭再现、膨大缩小特征,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厚度变化较稳定,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矿体产状:倾向177-196°,倾角61-75°,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构造以脉状、网脉状、块状构造为主。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有方铅矿、深红银矿、辉银矿、自然银、闪锌矿、黄铜矿、金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萤石化、高岭土化等。矿床属于层间破碎带热液充填交代型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42.
黄海北部对虾放流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8月于黄海北部对虾放流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2种,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为1.7356×105个/m3,其群落结构特征为:(1)本调查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简单,个别种类优势明显。(2)各纵断面间4个指数值有较大差异,沿岸两个横断面4个指数值较接近。(3)沿岸调查区与远海浮游植物相似性较小.远海各岛间虽然距离较远,但是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比沿岸各断面间要好。  相似文献   
243.
苏北沿海沉积物的化学组成和重金属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北沿海沉积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主元素化学成分变化较大,反映沉积物物质组成差异大。重金属元素分析显示,Cd的富集系数明显高于其它元素,较高的还有Cu和Cr,Hg元素大多低于背景值;连云港、射阳、启东三个地方的变异系数较高,反映它们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比较连云港区沉积物不同时间的重金属含量发现,几乎所有重金属都明显增加,特别是新港区。对照沉积物质量标准,Cr的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d、Cu和As。  相似文献   
244.
为了研究我国南北过渡带西部地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选取了秦巴山地西部陇南市2015-2018年大气主要污染物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该地区污染物潜在来源(WPSCF和WCWT).结果表明:4年来,秦巴山地西部地区空气环境质量较好,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24%,6项大气污染物SO2、NO2、CO、O3、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19.02、23.35、701.41、83.11、30.57、56.50 μg·m-3,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PM10是该地区首要污染物中天数最多的,达94 d.污染物SO2、NO2、CO、PM2.5和PM10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具有较好一致性,呈"U"型变化,O3呈单峰型,在夏季和午后浓度到达高值.颗粒污染物PM10、PM2.5与气态污染物SO2、NO2、CO均呈现较好正相关,气温、降水量和风速风向对污染物浓度有较大的影响.该地区冬季空气质量明显差于其他季节,颗粒物浓度主要受供暖期化石燃料燃烧和外来气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5.
冰川跃动是冰川动力不稳定性的表现,影响着全球约1%的冰川。基于1973-2018年208景Landsat MSS/TM/ETM+/OLI遥感影像,对布喀达坂峰地区不同时期前进冰川进行遥感识别。结果表明:(1)1973-2018年布喀达坂峰地区共有7条冰川发生过前进,其中冰川末端快速退缩型冰川有3条,冰川末端波动前进型和冰川末端稳定型冰川各有2条。莫诺马哈冰川和5Y542H0020冰川可能为跃动冰川,且前者正处于跃动阶。(2)近45年间布喀达坂峰地区7条冰川共出现过25次前进现象,各条冰川发生前进次数均多于(含)2次;前进冰川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2000s(7次)和1970s(6次)。该地区冰川在各月份均发生过前进现象,推断该地区前进冰川属斯瓦尔巴型。布喀达坂峰地区冰川前进无明显规律,大多数冰川两次前进时间间隔为10年左右。(3)布喀达坂峰地区冰川前进可能受热控和水控机理共同作用,单一的气候变化尚难以解释其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246.
利用中国北方357个气象站1951—2014年的季(月)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三类气温季节突变与变暖停滞年份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各季节整体随纬度降低突变和变暖停滞年份变晚,突变至变暖停滞周期缩短。东北春、冬季突变和变暖停滞整体最早(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1993—2002年),华北次之,西北最晚(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前10 a、1996—2010年);夏、秋季突变华北最早(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东北次之,西北最晚(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10 a),变暖停滞年份地区差异较小。平均最高气温未突变和平均最低气温未停滞站点较多,均主要分布在山地、高纬度地区和华北平原南部,其周边区域突变及停滞年份相对偏晚。同类气温突变和变暖停滞年份整体上分别按冬(1981—1990年)、春、秋、夏季(1994—2008年)和冬(1995—2008年)、秋、夏、春季(1998—2010年)顺序依次变晚,冬→春→秋→夏季突变至变暖停滞周期依次缩短。春、夏和冬季均为平均最低气温整体突变最早(1972—1999、1987—1999、1971—2000年),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最晚(1975—2008、1994—2008、1972—2006年),秋季与之不同。春、夏季整体按平均最低气温(1994—2008、1997—2008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97—2010年)停滞依次变晚,秋、冬季与之相反。各季节突变至变暖停滞周期整体按平均最低气温(9~18 a)、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5~12 a)依次缩短。夏季三类气温均在华北南部(低纬度)突变最早,与研究区整体规律相悖,该地区大部分站点未停滞,亦与突变早停滞也早的整体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247.
农业产业-资源耦合机制通过改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向和强度调控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路径,影响系统耦合效果。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典型退耕区域——陕北吴起县2016年497户农户调研资料的分析,验证了政策、信息(技术、市场)、农业资源、农业产业是系统耦合机制的基本构成和重要驱动要素,该县域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多维链型耦合机制。在这一机制作用下,农业产业有所发展,但仅停留在资源显性利用上,农业产业-资源系统局部相悖,系统对经济效益总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12,且产业对经济效益的路径系数仅为-0.047;从各驱动要素间相互作用来看,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单向作用,系统部分链网缺失,说明目前的耦合机制不能有效支撑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良性运行,具体表现为:未充分挖掘林草生态系统的经济功能,资源未达到最优配置。因而,下一步需通过对政策、信息(技术、市场)、农业资源、农业产业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构建新的良性耦合机制,进而实现吴起县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优化耦合,促进退耕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48.
为了研究浙北地区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性变化和它们的来源,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集了杭州和宁波2个城市中4个采样点的PM2.5样品,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17种PAHs浓度.结果表明,∑PAHs年平均浓度范围为24.1~51.9ng/m3,平均值为(35.5 ±12.3) ng/m3.2~3环PAHs在PM2.5中的浓度较低(<1ng/m3),而4~6环PAHs占总PAHs的77.0%.∑PAHs的浓度与PM2.5呈相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季浓度最高而夏季最低.惹烯作为软木燃烧的示踪物,冬季的浓度是夏季的4倍,表明在冬季软木燃烧的排放和对PM2.5的贡献都有所增加.除了夏季的2个城区站点,其它季节和站点∑PAHs浓度和PM2.5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特征PAHs比值显示,浙北地区气溶胶相关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燃烧和热解排放,如生物质燃烧和煤燃烧,而交通排放和石油挥发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49.
于1996年晚季,从移栽到收割水稻高产品种特三矮2号种植于高CO2浓度(xco2=600X10-6)与目前大气CO2浓度(xco2=350X10-6)的塑料大棚内.xco2浓度由自动监控系统调节控制在整个生育期内,地上部生物学产量在高xco2下显著增加抽穗前,绿叶面积在高CO2浓度下显著增加;但抽穗后,绿叶面积在高CO2浓度下下降更快高CO2浓度下,谷产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而穗数和每穗谷粒数下降蒸煮品质(包括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不受CO2浓度影响;而营养品质(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在高CO2浓度下显著下降.我们认为,为了获得水稻的最大生产力和保持米的营养品质,施氮的数量与时间在高CO2浓度下应该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250.
Achieving ethically responsible decisions is crucial for the succes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rojects. We adapted the ethical matrix, decision tree, and Bateson's cube to assist in the ethical analysis of complex conservation scenarios by structuring these tools so that they can implement the different value dimension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animal welfare) involved in conservation ethics. We then applied them to a case study relative to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regarding whether or not to continue collecting biomaterial on the oldest of the two remaining northern white rhinoceroses (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 a functionally extinct subspecies of the white rhinoceros. We used the ethical matrix to gather ethical pros and cons and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to ethical decision-making. We used decision tree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options at stake on the basis of a set of ethical desiderata. We used Bateson's cube to establish a threshold of ethical acceptability and model the results of a simple survey.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ools proved to be pivotal in structur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in helping reach a shared, reasoned, and transparent decision on the best option from an ethical point of view among thos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