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安全科学   274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176篇
综合类   728篇
基础理论   93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37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61.
为了有效去除高含盐废水中的有机染料污染物,利用有序介孔硅材料作为模板剂,通过硬模板法制备了新型锰系氧化物(MnOx)介孔材料作为类Fenton催化剂.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模板剂在锰前驱物溶液中浸渍和后续煅烧成型过程决定了氧化锰介孔材料的结构.浸渍-煅烧成型重复次数越多,MnOx介孔材料中孔道结构的有序度和氧化锰的结晶度越好.浸渍-煅烧成型次数过少,MnOx介孔材料中孔道呈现无序状态,比表面积较大但氧化锰结晶度不足;次数过多则形成更为致密的小孔径的孔道结构,从而使MnOx介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减小.由于对罗丹明B(RhB)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和较多的Mn3+/Mn4+对,具有有序规则孔道的氧化锰介孔材料具有优异的类Fenton催化活性,对高含盐废水中RhB的5 h降解去除率最高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62.
李笑  于奭  李亮  郭永丽 《环境科学》2020,41(9):4021-4029
为明确典型岩溶溶丘洼(谷)地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以石期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bbs图、Piper图、端元分析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pH值介于6.06~8.07之间,Ca2+、 Mg2+和HCO-3是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其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61~108.7、 0.54~27.61和8.1~370.74mg·L-1,符合岩溶水高钙弱碱性特征;地下水物质成分中, Ca2+和Mg2+主要受到碳酸参与的灰岩和白云岩风化作用的控制, Na+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的溶解,同时, Ca2+和Na+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进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K+、 Cl-和NO-3主要受到农业化肥施放和生活废水排放的影响.此外,大气...  相似文献   
163.
通过工艺流程动态模拟,研究某渣油加氢装置在反应进料泵事故紧急停车后,不同工艺设计方案组合条件下,引发高压气体反串到低压原料缓冲罐的事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泵出口双单向阀和紧急切断阀的设计对降低超压事故的发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切断阀关闭时间越短对原料缓冲罐超压保护越有利;安全阀和缓冲罐的设计条件须与切断阀关闭时间和单向阀数量等设计条件综合考虑。通过动态模拟方法研究工艺操作异常工况,对优化工艺设计,提高本质安全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4.
王杨  朱斌  童俊  白晓慧 《环境科学》2019,40(2):853-858
管网生物膜由各种活性微生物、微生物残体及有机无机杂质组成,管网生物膜的生长会导致机会致病菌寄居、管道腐蚀以及水质恶化等系列饮用水卫生问题.为研究供水管壁生物膜形成过程和附着生长活性微生物的分布特征,采用异养菌平板计数(HPC)、流式细胞术(FCM)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3种典型室内供水管材:聚氯乙烯(PVC)、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不锈钢(STS)内壁活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VC管壁生物量在第73 d最先达到峰值,3种管材内壁单位面积最大生物量、生物膜成熟时期生物量均呈现PVC PPR STS的规律. 3种管材表面活性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上,PVC管表面主要以硝化螺旋菌门为主,PPR和STS管以疣微菌门为主,其中STS管壁上生物膜物种丰富度最低、多样性最小,群落结构最简单. PVC和PPR管内壁表面相较STS管存在更多的蓝藻细菌和放线菌,在饮用水输配过程中更易引发饮用水嗅味问题.管材介质对管壁生物膜上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5.
为研究以多溴联苯醚(PBDEs)为代表的含卤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在室内空气中的扩散特性,在对杭州室内环境(办公室、居室)空气中PDBEs14种单体浓度检测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不同污染源材料中PBDEs的含量,测定了材料PBDEs挥发强度系数;探究了典型污染源材料中PBDEs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杭州室内环境空气颗粒相和气相中PBDEs平均浓度为427.26和416.46pg/m3,其中颗粒相和气相中主要特征单体均为BDE-209.所选取的9种室内常用材料的PBDEs挥发强度系数大小依次为:地毯>电线>塑料板>阻燃布>电路板>防烫桌布>保温棉>自粘墙纸>绝缘胶带.对比不同材料中各PBDEs同系组的含量:绝缘胶带、塑料板、防烫桌布、阻燃布中十溴二苯醚(deca-BDEs)的占比最高,分别为81.33%、63.83%、27.3%和34.1%;电线中四溴二苯醚(tetra-BDEs)的占比最高,为29.83%;自粘墙纸、电路板、地毯、保温棉中五溴二苯醚(penta-BDEs)的占比最高,分别为35.82%、41.25%、45.75%和38.64%.典型污染源材料中PBDEs释放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模拟舱中的PBDEs总浓度与温度和封闭时间对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和显著水平P分别为r=0.811,p<0.05和r=0.883,p<0.05,且封闭时间对源释放PBDEs总浓度的影响比温度稍大.同时,污染源特征因素(材料中PBDEs的固有含量与PBDEs挥发强度系数)对源释放的影响程度比环境因素(温度和封闭时间)大.  相似文献   
166.
草酸作用下海洋疏浚物中Cr的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温振荡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有机酸草酸降解海洋疏浚物中重金属Cr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恒温振荡6 h后,浓度为0.05~0.4 mol/L的草酸可使Cr的释放百分率达到24%~44%。Cr的释放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2个阶段,0~2 h为快反应阶段,解吸速率快,2~6 h后为慢反应阶段。草酸对Cr的释放动力学数据可用双常数方程很好的拟合,说明在草酸的存在下,疏浚物颗粒表面对Cr的释放可能更多表现出能量的不均匀性。温度升高时Cr的解吸量增加,反应速度加快,根据阿累尼乌斯公式估算出的活化能为26.53 kJ/mol。  相似文献   
167.
为获得压缩强度和阻燃性能兼顾的聚氨酯注浆材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Mg(OH)2含量、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含量、异氰酸酯指数、辛酸亚锡含量对聚氨酯注浆材料的阻燃性能及压缩性能的影响。获得这种聚氨酯注浆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对比分析最佳制备条件试样及不加阻燃剂试样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DMMP含量和Mg(OH)2含量对平均燃烧时间影响显著;Mg(OH)2还有补强加固作用,对压缩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异氰酸酯指数。在Mg(OH)2,DMMP,辛酸亚锡质量分数分别为16%,24%和0.4%,异氰酸酯指数为1.10时,聚氨酯注浆材料兼顾阻燃性能和压缩性能,平均燃烧时间为13.9 s,压缩强度为19 MPa,其热稳定性明显优于不添加阻燃剂样品。  相似文献   
168.
随着我国对VOCs监测控制的持续推进,VOCs标准气体的配套应用及其管理思路也面临着新要求和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VOCs类标准气体对涉VOCs企业污染物监测和管理支撑的现状,指出了VOCs监测管理中对标准气体的应用要求尚待细化、已有VOCs标准气体应用不够充分、VOCs标准气体对排放标准实施的精准支撑作用不足等问题。在探究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细化VOCs排放监测对标准气体应用要求、加强企业自行监测中VOCs标准气体的应用指导、加强短缺标准气体的研制与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9.
170.
Although half of the administrative units in China are said to have implemented their local Agenda 21,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is not pervasive. In this paper, we adopted a relatively untried mode of analysis and a socio-economic context to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s and failures of China's grassroots local government bodies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waste management. Our study shows that, among the three main functions of sustainable waste management (ensuring environmental hygiene, provision of recycling logistics and changing the consumption pattern of the local community) for local governments, grassroots local government bodies in mainland China are only able to do the minimum, i.e. ensuring environmental hygiene and handling complaint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is that, despite the emphasis on capacity building in China's Agenda 21, the reality is that no action is taken to empower grassroots local government. Despite the high profile accorded by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to motivating local governments to formulate their own Agenda 21, local sustainability and wast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have little relevance to the appraisal systems of these government ag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