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2篇 |
免费 | 152篇 |
国内免费 | 60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9篇 |
废物处理 | 147篇 |
环保管理 | 314篇 |
综合类 | 1401篇 |
基础理论 | 621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338篇 |
评价与监测 | 128篇 |
社会与环境 | 102篇 |
灾害及防治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14篇 |
2014年 | 170篇 |
2013年 | 199篇 |
2012年 | 206篇 |
2011年 | 227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180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106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812.
河岸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年的时间里在现场利用混合植物河岸带、无植物空白带对受污染河水进行处理.对COD、NH 4、TP、浊度和水温进行了监测,并比较了不同季节里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混合植物带在夏、秋季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好于冬、春季.混合植物带在夏季对COD、NH4 -N、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7.01%、69.21%、62.45%和99.17%,在冬季对河水水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混合植物带可以降低河水温度及河水早晚温差,起到改善局部水环境的作用.混合植物带与空白带的对比表明植物对去除水中污染物、改善局部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13.
814.
丛枝菌根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一类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并能与多数陆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土壤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及吸收累积重金属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以重金属从根际土壤进入植物并在植物体内再分配过程为主线,介绍丛枝菌根在这一过程中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特别是根际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及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最后,对丛枝菌根影响植物重金属耐性机制研究前沿和菌根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15.
苦草对水-底泥-沉水植物系统中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模拟水-底泥-沉水植物(苦草)系统,检测了苦草整个生命周期内总氮及各形态氮含量的变化,以反映N在该系统内的迁移转换.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阶段,空白组和苦草组系统氮含量(水体+底泥+苦草中氮含量)均持续降低,但苦草组(实验始末)氮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空白组,其中苦草组系统中TN、NH4+-N、NO3--N含量分别减少了41.68%、81.96%、93.34%,分别比空白组提高了11.39%、31.90%、0.28%;苦草组底泥中TN、NH4+-N、NO3--N含量分别减少了43.45%、87.41%、96.50%,分别比空白组提高了13.78%、37.26%、1.68%.苦草的存在促进了底泥氮的释放,显著提升了底泥微生物活性及氮循环菌的数量,从而加快了系统内的氮素循环,并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明显改变各形态氮的迁移及转化方式.2012年7~10月,苦草组系统总氮(TN)减少幅度最大,到10月份,水体中氮素含量达到最少. 相似文献
816.
Variations of plant life form diversity along the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and its direct gradient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lant life form diversity and its direct gradient analysis on a larger scale climate change gradient were test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platfo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numbers, life form richness and life form diversity were relative higher at the eastern forests and the ecotone between typical vegetation, while those on the meadow grasslands and typical steppes were lower.Although plant life forms can reflect the climate variations, life form diversity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major global gradient along the NECT. 相似文献
817.
人工湿地生态根孔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人工湿地亚表层介质的堵塞问题一直是湿地系统持续有效运行的障碍,极大地限制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大规模工程应用.通过白洋淀自然湿地现场研究,发现由大型水生植物所形成的根孔异常发达,径级不等的死活根孔混合在一起,组成了庞大的湿地根孔网络.人工湿地生态根孔技术通过模拟白洋淀湿地自然的芦苇根孔系统,以人为填埋的植物秸秆作为湿地的填料/介质,有效地改变了土壤亚表层大孔隙结构,为人工湿地建设和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通过构筑根孔和自然根孔之间的过渡和湿地根孔的不断更新,实现湿地填料/介质的自我更新,克服了一般潜流人工湿地其填料/介质易发生堵塞的缺点.构筑根孔有效填补了人工湿地运行初期大量自然根孔尚未形成的空白期.该技术在小试湿地中获得了成功应用.以玉米秸秆和地肤秸秆作为小试模拟湿地的填埋介质,其填埋量体积比为2%~4%.与未填埋秸秆的基质土壤处理单元相比,填埋秸秆处理单元其导水效率和营养盐去除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填埋秸秆腐烂后形成的构筑根孔其水分侧向入渗率是基质土壤的20倍左右.在中、低营养盐负荷情况下,填埋秸秆处理单元对溶解性总氮(DTN)去除率平均提高4.5%~27.1%;对溶解性总磷(DTP)去除率平均提高7.0%~20.4%. 相似文献
818.
819.
四种化学需氧量测定标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外四种测定低浓度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从精密度、准确度、不确定度等方面对这四种方法进行了系统对比。结果表明,在测定低浓度COD的样品时,在准确度方面,除HJ/T399—2007[7]之外的其它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得到稳定可靠的回收率;在精密度方面,5220B.4b[3]和ISO15705—2002[4]的数据与标准文本中的参考数据具有一致性;在不确定度方面,四种方法相差不大,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样品重复测定引起的不确定度;在方法间的差异及相关性上,采用HJ/T399—2007和其他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而采用其它三种方法测定低浓度COD样品时,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并且三种方法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实际应用中,5220B.4b、ISO15705—2002和GB 11914—89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随机极差。对比结果表明,5220B.4b、ISO15705—2002和GB11914—89具有可比性,得到的数据都可用。 相似文献
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