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3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515篇
安全科学   1321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513篇
综合类   1428篇
基础理论   173篇
污染及防治   184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2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11篇
  1971年   9篇
  197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31.
重点产业源增长对北部湾地区气态污染物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污染源普查资料制作北部湾地区2007年人为排放源清单,以及中期/远期参比情景(REF15/REF20)和远期调控情景(SCEi20)下的排放源清单.采用WRF-Chem模拟北部湾地区空气质量现状及未来变化.2007年SO2和NO2月平均质量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比较吻合.广东、广西(海南)地区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低)....  相似文献   
132.
腐殖酸及酸雨对贫铀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经过完善的贫铀迁移模型,研究腐殖酸(HA)及酸雨对贫铀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北京地区土壤)DU迁移到达9~11cm,分别添加2%、5%、10%HA的实验组DU迁移依次降低,分别为21~23cm、15~17cm、11~13cm,说明腐殖酸促进了DU迁移; pH值为4.0和3.0的模拟酸雨,分别使贫铀迁移至29~31cm及35cm以上,说明酸雨促进了贫铀迁移;在酸雨和腐殖酸综合作用下贫铀迁移仅到5~7cm,说明腐殖酸和酸雨综合作用抑制了贫铀迁移.  相似文献   
133.
CFD技术在水处理紫外消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紫外消毒在水处理中应用的现状,阐述了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背景;论述了CFD技术在紫外消毒模型建立方面的关键因素:水力、辐射和剂量模拟;从消毒效率预测和设备结构优化两个方面对CFD技术在水处理紫外消毒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4.
高架道路交通噪声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高架道路噪声的分布规律,结合微观交通仿真、车辆噪声排放和传播原理,对高架道路交通噪声进行动态模拟.该方法能得到逐秒变化的实时声压级.能反映交通噪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且方便应用多项指标评估.研究表明:等效声级和累计声级的误差达到±2 dB;高架道路两端的防撞护栏在离道路边缘32m的垂直面上的声压衰减影响到10m左右...  相似文献   
135.
Tungsten inert gas-metal inert gas (TIG-MIG) hybrid welding proces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welding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due to advantages of the two processes. Mathematical analysis is crucial to fundamentally understand this synergetic welding process. In this study, based on experimental visualization of arc behaviors, some assumptions are proposed to deduce adaptive plane and volumetric heat source models separately for each involved welding method first. The influence of torch angles on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and geometry of weld bead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shows that this developed algorithm of heat source can be employ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welding process whether the electrode gun is slanted backward or forward to the direction of welding. Then TIG-MIG hybrid welding process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attractive or repulsive force of two arc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IG-MIG welding process is discussed compared to single MIG. It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arcs during TIG-MIG hybrid welding.  相似文献   
136.
The majority of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in the area of warm forming are concentrated on demonstrating or simulating the improved formability associated with forming lightweight materials such as aluminum alloy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However, the ability to design the proper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in the forming tool is a critical aspect to delivering this technology as a viable, stable productio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stamping. This work begins to address the thermal stability issues of this process b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process cycle time on the parting surface temperature response. Cycle times of 10, 15, 30, and 300 s were evaluated using a reciprocating surface and a self-heated experimental block of 1020 steel fitted with resistance cartridge heaters. The presen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cycle time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steady-state temperature response at the parting surface for a well-insulated die that has proper thermal management. Parting surfac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values obtained numerically and through the use of the novel therm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PASSAGE/Forming®.  相似文献   
137.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防火堤受液态物质冲击时受力状况进行模拟,并对防火堤在冲击载荷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防火堤在事故状态下的脆弱部分,对油库的安全设计、评价和日常维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8.
基于物理过程的矿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法圣  程品  张博 《环境科学》2014,35(4):1285-1289
目前国内外所做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实例研究一般都是从地下水的脆弱性研究出发,并未过多地考虑特征污染物对污染后果的影响.脆弱性是环境对污染物的自然敏感性,而地下水污染评价中更应当体现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分布特性.为了完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某尾矿区为例提出了基于物理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在污染发生之前,根据经济社会的敏感性条件和污染物将来可能的分布范围,事先划分各个污染风险等级在含水层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然后据此反推各个风险等级所对应的污染物源强,以此作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通过对污染物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运移进行数值模拟来评价尾矿区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物理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可以给出污染物浓度和风险水平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对于单个点状的污染场地来说,具有详尽的风险表征方式,优于以往基于含水层固有脆弱性指数法的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现有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价、场地优化选址和为场地建设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39.
采用CALPUFF模式模拟某城市垃圾焚烧烟气中重金属Pb和Cd的地面大气浓度,并借助土壤浓度模型以Monte Carlo模拟不确定性处理方法估算重金属经沉降在土壤中的累积,最后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长期累积量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b和Cd的大气浓度最大值分别为5.59×10-3μg·m-3和5.57×10-4μg·m-3,土壤浓度增量中值最大分别为2.26 mg·kg-1和0.21 mg·kg-1;高生态风险区集中在焚烧炉附近的下风向地区,生态风险主要由Cd贡献,Pb基本无污染风险;城市最大污染点达较高生态危害水平概率为55.30%,农村最大污染点达中等生态危害水平概率达72.92%.此外,对土壤浓度模型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城、乡区域模拟结果分别对土壤混合厚度和干沉降速率敏感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0.
铀尾矿库尾矿砂大气污染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彭小勇  黄帅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2878-2884
铀尾矿库运行期间,裸露的尾矿以扬尘形式对周边地区造成环境污染和辐射危害.因此,本文以平地型铀尾矿库为对象,应用CFD技术,探讨滩面形状(弧形、棱形和锥形)对减轻或控制运行期间尾矿库滩面颗粒物的大气迁移和环境污染的作用.结果表明,常年主导风速V=1.0m·s-1条件下,以1 mg·m-3的浓度为抑尘标准时弧形滩面抑尘效果最为明显,棱形滩面和锥形滩面抑尘效果较差.通过对不同风速下几种滩面形状防护效果的分析对比发现,小风速(V=0.5 m·s-1)下3种滩面形式辐射防护均效果良好,但随风速的增大效果逐渐减弱;弧形滩面条件下综合防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