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8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485篇
基础理论   238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酸雨对土壤营养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近年来北方一些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并导致部分月份出现酸雨,及酸雨对主要营养元素产生影响的实际情况,通过模拟pH=5.6的酸雨的淋溶实验,对土壤营养元素迁移转化规律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硝态氮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对酸雨不敏感;拟合出在土壤表层(<5 cm)、10 cm、20 cm、30 cm的不同深度,硝态氮随时间变化的迁移规律方程。  相似文献   
82.
通过研究梯级稻田主要营养元素的输入、输出途径,发现了丘陵梯田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营养丰缺状况,为合理施肥、发挥资源潜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3.
耕地土壤中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沈阳市郊区1994个耕地土壤样本(0-20cm)的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分布的主因子分别在相同的主成份组中,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铁、锰、铜、锌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钙与铁、锰、铜、锌均为负相关关系,说明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属性对其地理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本文调查研究了雷州林业局纪家、河头林场桉树人工林间种西瓜对林木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造林前空隙种一造西瓜或在桉树林地间种西瓜,均有利于桉树生长.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和年生长量均比对照林分显著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土壤养分也有增加。作为农林复合经营的有益尝试,值得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福建三明27a生杉机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群落细根(d<2mm)的生产力、分布、和养分归还。结果表明,混交林细根生物量、N、P养分现存量分别为5.381thm^2、48.085kghm^-2和4.174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17.4%、27.2%和20.0%,混交林林细根的年净生产力达4.124thm^-2a^-1,比纯林高出16.9%,混交林杉木和观光木细根均在表层土壤富集,而在较深层土壤再会得分布具镶嵌性;与混交林杉林相比,纯林杉木土吉表层细根量较少,最大分布层次下移,混交林中观光木细根的周转速率咪1.16,杉木为0.96和0.95;而林下植被层细根周转速率(1.46-1.52)均同于相应的乔木层,混交林细根的年死亡量、N和P养分年归还量分别达2.119thm^-2、18.559kghm^-21.565kgkhm^-2,分别是纯林的1.21倍、1.23倍和1.14 倍,其中林下植被细根占有较为重要位置,对细根分布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壤全N的相关性最强(0.87-0.89)。  相似文献   
86.
不同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潮土中不同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氮肥与磷肥的配合施用对潮土中油菜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生长初期,施氮并不能促进、甚至会抑制油菜的生长,氯化铵较其它氮肥作用突出。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氮肥对油荣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但氯化铵的促进作刚仍低于其它氮肥。植株养分累积受不同氮肥影响的规律与植株干物质累积表现的规律基本一致。土壤有效磷含最受不同氮肥影响较小,而水溶性磷含量因施用不同氮肥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在生长初期的土壤中。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生长初期的干物质质量与土壤水溶性磷含量达到极显著相关(r=0.727^**)。因此推测,不同氮肥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可能因氮肥降低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所致,这些结果对今后的合理施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In Lepidoptera polyandry is common and females may increase their lifetime reproductive output through repeated matings if they acquire essential resources from male ejaculates. However, the paternity of males mating with previously-mated females is far from assured unless sperm precedence is absolute. In this study on the polyandrous armyworm, Pseudaletia unipuncta, we used two strains of male (the black-eyed wild type and a red-eyed homozygous, recessive mutant), mated with red-eyed females, to determine (i) whether male investment has any impact on female reproductive output, and (ii) if females do benefit from multiple matings, to what extent males fertilize the eggs to which they contributed. Multiple mating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oth the fecundity and longevity of females. However, the degree of sperm precedence (those eggs fertilized by the second male) varied from 0–100%, but was not affected by either male size or age, or by the duration of copulation. In cases where sperm precedence was <50% (x = 12%) females produced significantly more eggs (1384 versus 940) prior to the second mating than females where sperm precedence was >50% (x = 89%), indicating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first mating influenced the fertilization success of the female's second mate.  相似文献   
88.
Nitrogen fertilization resulted in a linear increase in the growth ofAbies grandis seedlings, but linear decrease in foliage concentrations of phenolic compounds. Thes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carbonbased secondary chemicals predicted by the carbon/nutrient balance (CNB) hypothesis. However, in contrast to predictions of the CNB hypothesis, nitrogen fertilization had no effect on foliage terpene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not all carbon-based chemicals respond in the same manner to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and that the carbon/nutrient balance hypothesis does not adequately explain all patterns of environmentally-induced variation in secondary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89.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演替系列中处于中间阶段的针阔叶混交林土壤的pH值、水解氮、速效磷、钾、交换性钙、镁等几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现状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为强酸性土壤,表层(0--20cm)土壤酸度高于中(20--40cm)、下(40-60cm)层土壤,0~40cm土壤pH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性。降雨、温度、凋落物、植物根系以及微生物的活动等因素可能是鼎湖山混交林土壤pH值季节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除Ca外,在同一剖面内,表层土壤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中下层,而中下层之间相差不大,养分大多在冬季较高,随着季节变动(1,4,7,10月)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0.
齐鑫  陈利顶  李琪  马岩  张心昱 《生态环境》2007,16(2):564-568
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同时会影响到养分流失的危险性和区域非点源污染的形成。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分析,按照不同时期对官厅水库上游延庆盆地内的玉米地、蔬菜地、果园、其他经济类用地的土壤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农业用地影响下土壤氮素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和土壤垂直剖面变化。结果发现:(1)0~40cm是玉米地养分活跃层;蔬菜地的养分含量在0~10cm土层变化最剧烈;果园整个剖面上养分变化均较剧烈;其它经济用地在25~40cm土层养分变化较大;(2)果园和蔬菜地是研究区内养分活动最活跃的土地利用方式,蔬菜地的表层养分流失风险性最高,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具有很高的潜在影响;果园在整个剖面上养分变化较大,其发生养分的淋溶流失的风险性最高;玉米和其他经济用地养分变化不大。研究结果建议,传统农业区在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时,尤其是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改为蔬菜地和果园时,必须加强对农田生态系统研究,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