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89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536篇
基础理论   248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选定4个尾叶桉种源在不同的施P水平下盆栽,研究它们之间在生长和P、N吸收上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施P肥对尾叶桉4个种源的生长高度、生物量积累、P及N吸收有着明显的作用,种源之间在上述指标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低P和高P施肥条件下,这种差异不明显,最大差异出现在土壤P的临界供给范围内(每kg土壤施15-20mg的P).施P肥还会改变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重之比、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P、N吸收量之比.  相似文献   
972.
青海三江源区植被退化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化学分析法、微生物平皿分离计数和形态鉴定技术研究了青海三江源地区天然与退化植被下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退化高山草甸土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85gkg-1,较天然高山草甸土的平均含量降低54.3%,较高山草原土和沼泽化草甸土分别降低74.5%和90.7%,其他养分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养分状况明显恶化.不同类型植被下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变化显著,退化高山草甸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GA)平均数量分别为8.8×106、9.5×103、8.1×105cfug-1,较天然高山草甸土降低65.8%、46.6%、57.3%,较高山草原土降低37.1%、23.3%、62.6%,较沼泽化草甸土降低90.3%、48.1%、69.6%;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组成较天然草地更为简单,退化高山草甸土的真菌种类数明显降低,土壤放线菌组成趋于简单化,其小单孢菌和其他菌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天然草地.三江源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土壤全磷对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73.
Pb超富集植物对营养元素N、P、K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富集重金属或对重金属具有耐性的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途径。本研究通过温室土培方法,研究了营养元素N、P、K对3种Pb超富集植物绿叶苋菜、紫穗槐和羽叶鬼针草生长发育及Pb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N和K会促进富集植物叶片叶绿素值和干质量的增加,促进植物对Pb的吸收;随着N和K水平的增加,虽然叶绿素值和干质量一直在增加,但植物对Pb的吸收能力降低;K对植株Pb的吸收能力的抑制作用不如N显著。土壤供P会降低植物对Pb的吸收,且下降极显著。少量的N、P、K均使富集植物中的Pb迁移总量增加,高质量分数时则抑制。但K的抑制作用不如N及P的显著。  相似文献   
974.
含硅熔渣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含硅熔渣对水稻养分的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不同类型的含硅熔渣,可提高水稻中硅和磷的含量,降低根系、茎叶和籽粒中的氮、钾含量,增加水稻对氮、磷、钾、硅的总吸收量。不同含硅熔渣的增产效果差异较大,增产最显著的是铁渣和黄磷炉渣,分别比对照增产43.4%和31.6%,施用含硅熔渣的各处理比对照平均增产19.1%,各处理间的产量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扩散方程、Elovich方程和多项式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水稻生长期内水稻对N、P、K、Si的吸收过程,尤以多项式方程拟合最佳。  相似文献   
975.
广东大中型水库电导率分布特征及其受N、P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广东省20座大中型水库的电导率在丰水期为22~246us/cm,在枯水期为23~254us/cm;除大境山水库外,其它水库丰水期、枯水期差别不大。在采样的6个流域中,受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比较严重的珠江三角洲水库电导率明显高于其它流域水库;东江流域电导率最低。N、P营养盐离子对水库电导率有不同的贡献,总的来说,营养盐质量浓度较高的水库,N、P营养盐离子对水库电导率的贡献率较大,水库电导率也较高。除粤西沿海的鹤地水库以NH4^ 对水库电导率的贡献为主外,其它流域以NO3^ 水库电导率的贡献最大。丰水期、枯水期营养盐离子对水库电导率贡献的结构有变化,PO4^3-对水库电导率贡献的结构变化最大,即PO4^3-在丰水期对电导率的贡献比枯水期明显增高。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大中型水库的电导率反映了水库受污染的程度,富营养化是导致水库电导率上升的重要因素,水库电导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库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976.
宁夏东北部典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与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东北部荒漠草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样方调查、采样和室内植物鉴定、土壤样品测定等方法,探析研究区内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土壤养分特征,以及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以期为中国荒漠治理、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研究区植物共86种,隶属61属21科,其中禾本科(18种)、豆科(16种)、菊科(13种)和藜科(11种)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7.44%;(2)研究区土壤总体上呈碱性,pH值平均为8.81,全氮、全磷、有机质的质量分数(0-10 cm土层)分别为0.07-0.54、0.16-0.51、0.51-6.24 g·kg^-1;(3)研究区植物多样性指数中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他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宁夏东北部荒漠草原植物种类少,禾本科、豆科植物优势明显,土壤养分条件差,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对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77.
研究了包括尾叶桉、广东凤丫蕨、柳叶竹、大叶相思、青皮、木荷、湿地松在内的7种南亚热带不同植物植被下土壤根际微生物与根际养分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际环境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但对根际微生物总量具有根际效应明显;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植物的某些生长季节,微生物的根际效应与土壤养分的根际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978.
桉树人工林间种山毛豆,增加了凋落物量和养分归还量,改善了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在一个轮伐期内山毛豆归还土壤养分的数量如下:氮528.37kg/hm^2,磷28.06kg/hm^2,钾66.20kg/hm^2,钙184.96kg/hm^2,镁57.21kg/hm^2;而同期刚果W5桉归还土壤养分的数量为:氮85.98kg/hm^2,磷3.94kg/hm^2,钾11.80kg/hm^2,钙36.98kg/hm^2,镁18.30kg/hm^2。由于间种山毛豆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养分收入,减少了水土流失的养分支出,系统的各种养分出现了盈余的状况。  相似文献   
979.
植物篱枝叶中P、K、Ca和Mg的矿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新银合欢、山蚂蝗等6种植物篱枝叶中养分矿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枝叶中P、K、Ca和Mg随不同树种和不同处理而异,以圣庭树和黑荆树的矿化最慢,埋入土壤的新银合欢枝叶比置于地表的矿化快;在前4-6wk内矿化均较快,累积矿化量达到比较稳定的水平,在12wk内所有枝叶中K矿化比例为80%-95%,P为60%-85%,Ca为25%-72%,Mg为20%-64%。除K外,埋入土壤的枝叶中P、Ca和Mg累积矿化量在矿化过程中波动较大,而覆盖地表的枝叶则随时间平稳上升,枝叶分解过程中残余物的P、K、Ca和Mg存在一个相对富集时期,P和K含量在前12wk趋于降低,而残余物中Ca和Mg含量趋于升高。植物篱枝叶中P、K、Ca、Mg的矿化过程可用单指数模型Mt%=M0%[1-exp(-κt)]较好拟合(式中Mt%和M0%分别为t时刻枝叶中某养分矿化百分比和该养分的矿化势,κ为该养分的矿化常数),P、Ca和Mg在矿化过程中波动较大,通过单指数模型拟合所得到的这6种植物篱枝叶中矿质元素矿化的半减期与实际观测结果接近。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相应植物篱枝叶养分矿化的半减期、初始矿化势率,以及农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合理制定植物篱的刈割时间和枝叶的使用时间与方式,充分发挥枝叶养分的作用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图4表6参16。  相似文献   
980.
圈养大熊猫乳汁营养成分分析及育幼营养对策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连续测定了1只10a大熊猫产后1mo内12个乳汁样品中水份、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CA)、乳糖(Lac)、17种氨基酸(AA)、10种矿物元素、6种维生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熊猫产后前6d乳汁中多数营养素含量与6d后含量差异明显.产后d1乳汁中w(CP)=6.34%,d5~15在5%左右;w(EE)在2.50%~7.33%范围内变动;乳糖含量皆在1%左右;大多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常见的家畜乳和人乳中相应成分的含量.在分析大熊猫乳汁营养成分含量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育纳营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