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8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安全科学   684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232篇
综合类   797篇
基础理论   186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146篇
社会与环境   99篇
灾害及防治   1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4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Currently, there is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towards ageing of industrial equipment, as the phenomenon has been recognised as a cause of severe accidents, recorded in the last years in many process establishments. Recent studies described ageing through a number of key-factors affecting the phenomenon by accelerating or slowing it down. The Italian Competent Authori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emical accidents (Seveso III Directive) adopted a short-cut method, accounting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se factors, to evaluate the adequateness of ageing management during inspections at Seveso sites. In this paper, a Bayesian Network wa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data gathered during 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the short-cut method, with the aim to verify the robustness of the approach for ageing assessment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a priori assumptions used in assessing the key-factors. The structure of the Bayesian network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experts’ knowledge, whereas the Counting Learning algorithm was adopted to execute the parameter learning by means of the software Neti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network could effectively explore the complex logical and uncertain relationships amongst factors affecting equipment ageing.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exploited to improve the short-cut method.  相似文献   
122.
为综合解析南方某市管网末梢水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主要响应指标及指标间相关性,以该市近4年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对应分析法对管网末梢水质进行了特征研究。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表明:该市管网末梢水年度总体水质存在差异,其中以2016年为最佳;夏秋季节更易发生水质异常现象,5~9月应加强管网末梢水水质管控;区域上看已完成深度处理改造的梅林水厂供水覆盖区管网末梢水水质最优,南山水厂供水覆盖区管网末梢水水质最差;水质指标硫酸盐、氯化物、硬度之间,Fe、浊度、总氯之间具有相对其他水质指标更高的相关性。对应分析法结果表明:管网末梢水水质主要响应指标可重点关注Fe、浊度、耗氧量、总氯和硫酸盐;其中Fe、浊度、耗氧量呈正相关性强,上述指标与硫酸盐、总氯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3.
为了提高供水管网震害预测的效率,修订了现有供水管网震害预测模型,应用Visual Basic 6.0软件平台,开发了供水管网震害预测软件。震害预测软件提供了两方面的预测功能,分别为不同地震烈度下供水管段基于三态的破坏等级预测和供水管网基于五态的破坏等级预测。软件实现了批量供水管段及整个管网的震害预测,且可以进行管网在设定地震下的震害预测,提高了预测效率。经算例分析,验证了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4.
马晴  康宇  宋卫国  曹洋 《火灾科学》2021,30(1):46-53
当前行人疏散实验中基本图计算方法通常是通过对每个行人进行跟踪实现的.但这种跟踪方法难以实现实时人群动力学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深度基本图网络.实验提出的网络框架由两个模块组成,即多尺度递归卷积神经网络(MSR-Net)和光流模块,分别对行人密度和行人速度进行估计.具体来讲,MSR-Net学习了输入图像与行人密度图之...  相似文献   
125.
讨论一种微波、毫米波电磁材料特性和参数宽频带测量方法——自由空间法。给出了该测量方法的测试原理和基于国产AV3630幅相接收机为基础的测试系统构成及系统扩频方法,论述了自由空间测试法需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6.
构建了一个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约束型城市扩展CA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了北京市东部平原区在3种情景规划之下的未来50年的城市形态,为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之间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然后以2024年的北京东部平原区模拟城市形态为基准,从自然生态功效、社会服务功效、经济利益功效3个方面对3种规划模式进行了情景分析,从而系统的比较了3种规划模式的复合生态功效,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7.
我国汽车报废回收利用体系框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废旧汽车回收处理现状,并从法制建设、回收网络构建、回收技术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应对废旧汽车回收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8.
以一座处理量为60m3·d-1的SBR法中试系统为研究对象,将三层网络智能控制技术引入SBR工艺中,并对该智能控制系统的深度脱氮效果和稳定性进行了中试研究.在SBR法硝化反硝化过程中,pH、DO、ORP曲线上会出现反映生物脱氮进程的特征点,以pH、DO、ORP为控制参数建立的智能控制策略可以准确判断反应的终点,避免了过度曝气,在保证深度脱氮的前提下节省了能耗.经过10个月的稳定运行,即使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该SBR法智能控制中试系统出水的各项指标完全能够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并且达到了深度脱氮的效果,出水COD低于50 mg·L-1,总氮低于5 mg·L-1.  相似文献   
129.
基于过程改变法的铁厂节水调控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过程改变法应用到铁厂用水系统改造中,对其用水网络进行调优,实现废水排放量最小化。在厂区用水情况调查基础上,确定用水系统范围及限制杂质;并计算所确定用水系统的最小新鲜水用量和最小废水排放量;最后对其用水网络进行优化设计。改造后的铁厂用水网络新鲜水用量节约57.7%,废水排放量减少75.9%。  相似文献   
130.
针对2018年3月9—15日京津冀地区的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基于地基颗粒物激光雷达组网的星载-地基联合观测分析。颗粒物激光雷达观测到污染前期为局地污染累积过程,中期有明显的污染物区域传输过程,北京受太行山沿线城市污染输送影响较大。风廓线激光雷达观测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近地面主要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弱,冷空气到来时风向转为较强东北风,导致污染消散。微波辐射计观测到保定在污染过程中出现持续6 d的逆温层,同时在污染过程中近地面相对湿度较高,逆温层被打破后污染开始消散。在污染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污染团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均被很好地反映出来,可见地天联合观测对污染物的累积与输送研究有较大的意义,能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