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3篇 |
免费 | 862篇 |
国内免费 | 144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4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191篇 |
综合类 | 2628篇 |
基础理论 | 651篇 |
污染及防治 | 341篇 |
评价与监测 | 264篇 |
社会与环境 | 151篇 |
灾害及防治 | 1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7篇 |
2023年 | 240篇 |
2022年 | 313篇 |
2021年 | 324篇 |
2020年 | 321篇 |
2019年 | 239篇 |
2018年 | 225篇 |
2017年 | 230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55篇 |
2014年 | 207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232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地表水化学参数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是地表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泰安市东平湖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Gibbs图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研究区不同月份、不同类型东平湖地表水水化学组份特征及影响因素、各离子的来源等问题。结果显示,东平湖湖水属于碱性水体,TDS时空分布差异显著,10月份总体浓度最高,8月份最低;6月湖区TDS含量从湖区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10月从湖心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增。研究区湖水主要水化学类型由SO4-Na→SO4- Na·Ca·Mg→SO4-Ca型转变,该地区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易多变;水体中阳离子以Na+为主,Ca2+稍次之,阴离子以${rm{SO}}_4^{2-} $为主;水体中K+和Na+来源于大气环流所携带的海盐,${rm{HCO}}_3^{-} $和Mg2+可能来自白云岩等碳酸盐岩或黑云母的风化溶解,${rm{SO}}_4^{2-} $则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少量来自石膏溶解, Ca2+则来源于钙长石的风化以及石膏的溶解。由此可见,东平湖水体离子组分基本来源于蒸发结晶,部分组分来源于岩石风化,大气降水的输入作用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02.
利用2019年1月至7月伊犁喀什河流域的水化学测试数据,采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Gibbs模型等方法,分析喀什河流域的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对其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喀什河流域地表水呈弱碱性(7.77≤pH≤8.16),TDS介于184.8—588.12 mg·L−1之间,其浓度均值(243.48 mg·L−1)低于世界半干旱区地表水TDS的均值(370 mg·L−1),同时低于干旱区地表水TDS的均值(440 mg·L−1),但高于世界河流的均值(115 mg·L−1);阳离子以Ca2+为主,${rm{HCO}}_3^{-} $为其主要阴离子,两者分别占其相应离子总量的82.8%和82.6%;研究区主要离子浓度总体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高海拔流域冰雪融水占比高;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和HCO3-Ca型为主;地表水主要离子受岩石风化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主要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rm{HCO}}_3^{-} $、Mg2+、Ca2+与${rm{SO}}_4^{2-} $主要来自白云岩等碳酸岩盐的风化溶解,Na+与K+主要来自长石类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人类活动对离子组分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03.
煤矿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对矿井突水水源识别及水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集伊敏矿区水样21组,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同位素、Schoeller图、Gibbs图及离子比例关系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矿区不同类型水样主要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主要为HCO3−,平均pH值为7.92,TDS平均值为420.59 mg·L−1;大气降水、地表水、第四系水以及Ⅰ含水层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型,它们之间联系密切,Ⅱ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和HCO3-Na型,Ⅲ含水层水与矿井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且Ⅲ含水层水与矿井水δD和δ18O平均值最接近,矿井水主要来源于Ⅲ含水层补给;伊敏矿区地下水及矿井水主要离子形成作用受岩石风化控制,主要离子来源于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并受到Ca2+、Mg2+、K+、Na+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于2015年1月,分别采集了316国道黄石-鄂州段表层土壤和道路尘样品各23个,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其重金属含量,以探讨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Cu、Pb、Zn、Cd、Co、Cr、Ni、M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7.51、31.18、115.57、0.58、21.20、30.10、37.34、573.74 mg·kg-1(表层土壤);730.12、236.23、392.74、6.20、223.72、90.54、148.42、4698.46 mg·kg-1(道路尘),且变异系数较大,污染分布不均匀.道路尘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表层土壤,黄石段道路尘中重金属(除Cr、Ni、Mn外)明显高于鄂州段.地累积指数表明:表层土壤中Co及道路尘中Cd、Co、Mn污染最严重.由健康风险评价可知,表层土壤和道路尘中8种重金属非致癌风险为儿童>成人,其中手-口摄入为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表层土壤中各种重金属暴露风险不大,而道路尘中Cr和Mn存在非致癌风险;表层土壤中Cd、Co、Ni、Cr均不存在致癌风险,道路尘的致癌风险主要来源于Cr.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舟山市PM2.5及水溶性离子组分的污染特征,于2016年4月、7月、10月和2017年1月在舟山市区3个国控点采集了168个PM2.5样品,利用离子色谱仪测定颗粒物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Cl-、NO3-、SO42-、NH4+、K+、F-、Na+、Mg2+和Ca2+),结合气象数据和数值分析手段对舟山市区PM2.5和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特征、颗粒物酸碱度及二次离子的影响因素(气象参数、前体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期内,舟山市PM2.5质量浓度时间变化规律为春季 > 冬季 > 夏季 > 秋季,空间分布较为均匀;二次离子是舟山PM2.5主要水溶性组成,且在PM2.5中具有一致的季节变化特征;阴阳离子平衡分析显示舟山市PM2.5整体呈现酸性,并以夏季酸度最低、秋季酸度最高;温度是影响舟山市二次离子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以燃煤源为主的固定源是舟山市水溶性污染物的主要污染来源,檀枫和临城采样点的SO42-和NO3-受电厂和燃煤锅炉的污染排放影响严重,普陀区船舶客货运输量大,是普陀点二次离子前体物的主要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06.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因其性质稳定,在环境中易大量积累,已成为新型环境污染物.本研究在鄱阳湖流域重点区域设置6个样点,于3月、7月、12月等3个不同水期采集底泥沉积物样品,利用连续流动分离浮选装置分离得到微塑料,借助金相显微镜进行鉴定,按照形态特征划分微塑料类型,分析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依据不同样点微塑料的形态特征可将鄱阳湖流域的微塑料主要类型划分为碎片、薄膜、纤维和发泡类等4种类型,且4种不同类型的微塑料在各样点中均有分布,但不同类型微塑料的丰度存在差异,以碎片类微塑料占主体.鄱阳湖流域的微塑料丰度值在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枯水期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值最高,达1105.0 ng·kg-1;平水期的平均丰度值为729.5 ng·kg-1;而丰水期的平均丰度值为599.0 ng·kg-1.鄱阳湖流域不同区域微塑料的丰度值也存在显著差异,以赣江中支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值最高,达到1455 ng·kg-1;以南矶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微塑料丰度最低,仅54.6 ng·kg-1. 相似文献
107.
全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种新兴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远距离迁移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多种环境介质和生物样品中均广泛检出,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为调查重庆长江流域鱼体和沉积物中17种PFASs的污染特征,在该流域内分别选择11个点位进行样品采集,并对鱼体和沉积物中PFASs的残留含量、分布特征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全氟辛烷磺酰胺(PFOSA)在沉积物中没有检出外,其余16种PFASs在鱼体和沉积物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检出率分别为45%—100%和18%—100%,总含量范围分别为4.74—68.5 ng·g-1和1.31—32.9 ng·g-1.长链全氟烷基羧酸类化合物(PFCAs)为主要污染物,分别占鱼体和沉积物中PFASs总含量的31.2%—73.0%和43.6%—89.2%.PFASs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系数(BFAs)和沉积物中的吸附系数(lg Kd)随化合物碳链长度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其中全氟乙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全氟壬酸(PFNA)、全氟癸酸(PFDA)、全氟十一烷酸(PFUdA)、全氟十二烷酸(PFDoA)、全氟十四烷酸(PFTeDA)、全氟己烷磺酸盐(PFHxS)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鱼体内具有明显的生物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依据新疆喀什地区171组地下水水质测试结果,从研究区的原生地层环境、氧化还原条件、地下水酸碱条件和水化学指标因子分析等方面,运用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Fe和Mn超标原因.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地下水中Fe、Mn超标现象普遍,Mn的超标率大于Fe(总体超标率分别为60.8%和39.8%),研究区承压含水层中的Fe、Mn超标率均大于潜水;地下水中Fe、Mn主要来源于原生地层环境中的铁、锰矿物;受地面径流补给及有机质影响,地下水偏向还原环境,使得Fe和Mn含量超标;潜水含水层中Fe含量超标与人类活动影响有关;高矿化度和蒸发浓缩作用增强利于Mn含量升高,高Fe地下水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9.
城市景区水域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城市景区水域底泥重金属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在宿州市三角洲公园水域采集底泥,测定了其中8种重金属元素(Pb、U、V、Mn、Ni、Cr、Cu 和 Zn)的含量,并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研究区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污染水平及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公园外的采样点重金属含量大于公园内部采样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及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三角洲公园水域底泥处在较轻的污染状态;通过正定矩阵分解模型(PMF)解析出3种污染因子,包括农业源、工业源和自然源,其中农业源及工业源为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柴汶河上游地区地下水补给来源及循环规律,对不同水体进行了取样工作。通过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地下水离子比值及氢氧同位素等方法,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多样,以HCO3·SO4-Ca、HCO3-Ca型为主,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受水岩相互作用影响,离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较弱;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来源主要是近10年内的新水;水循环速度较快,以浅部径流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