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9篇 |
免费 | 1489篇 |
国内免费 | 77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15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201篇 |
综合类 | 2662篇 |
基础理论 | 657篇 |
污染及防治 | 341篇 |
评价与监测 | 264篇 |
社会与环境 | 151篇 |
灾害及防治 | 1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25篇 |
2023年 | 262篇 |
2022年 | 334篇 |
2021年 | 341篇 |
2020年 | 332篇 |
2019年 | 257篇 |
2018年 | 251篇 |
2017年 | 245篇 |
2016年 | 240篇 |
2015年 | 255篇 |
2014年 | 207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232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1株脱氮除磷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G培养基,结合蓝白斑筛选、异染粒染色及好氧除磷能力检测等实验,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好氧生化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7株好氧除磷菌;再经硝酸盐还原产气和缺氧培养实验,筛选出1株高效脱氮除磷菌;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将其鉴定为Pseudomonas grimontii,命名为C18.菌株C18在好氧培养24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38.7mg/L降低到2.28mg/L,除磷率达94.1%.C18在缺氧培养24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44.5mg/L降低到5.21mg/L,除磷率达88.3%;上清液硝酸盐氮浓度从184.2mg/L降低到30.6mg/L,脱氮率达83.4%.菌株C18最适脱氮除磷温度为30℃;最适脱氮除磷pH为7.5. 相似文献
122.
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为研究对象,利用Terra/MODIS L1B空间分辨率为250 m和500 m的遥感反射率数据及湖水矿化度实测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湖表面矿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为500 m的1~7个波段组合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最高(R~2=0.70),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实测值和反演值的相关系数(R~2)为0.82,均方根误差(RMSE)为0.12。利用最优模型对博斯腾湖湖面矿化度进行反演,其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西北、东北和东南湖区矿化度较高,而西南湖区和湖区南部矿化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3.
为修复灌区内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降低六氯环己烷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对内蒙古某灌域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利用气相色谱测定50个土壤样品中六氯环己烷及其异构体的含量,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确定表层土壤中六氯环己烷的分布状况。样本中六氯环己烷的检出率为96%,各样本中六氯环己烷的浓度范围为未检出~23.0 ng/g,平均浓度为4.4 ng/g。4种异构体含量平均值顺序为γ-六氯环己烷>δ-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α-六氯环己烷。灌域东北部和西南部残留浓度较高,并由这2个方向向中部地区逐渐递减,表层土壤中的六氯环己烷分布受土壤黏粒量、不同种植种类和灌溉水源的影响较大。虽受人类耕作的影响,但表层土壤中的六氯环己烷污染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4.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发展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综述国内外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进展的基础上,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理论基础,论述了ICZM的区域性特征。从地理学看,海岩带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有着明确的边界范围,具有可度量性。从管理学看,其模式的多样性反映了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性,是人地关系双向运动平衡协调的结果,从社会学看,其战略实施先在地方级别上应用,在获得足够的经验或成熟之后,再推广到地区级、省级和国家级的计划中去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5.
黄土高原纬度梯度上的植物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选取陕西省延安市的富县、甘泉县、安塞县和榆林市的靖边县、横山县、榆阳区为研究区域,测定和分析研究区植物叶片和不同土层土壤碳(C)、氮(N)、磷(P)含量,阐明植物叶片和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随纬度梯度的变化模式,为预测黄土高原植物营养元素的限制情况和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35.95°~38.36°N的纬度范围内,植物叶片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336.95~477.38、18.09~33.17和1.07~1.73 mg·g-1,平均值分别为442.9、25.79和1.37 mg·g-1,变异系数分别为11.9%、17.4%和13.3%;植物叶片C、N、P含量与纬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植物叶片C含量与叶片N、P含量随纬度的变化存在差异:随着纬度的升高,植物叶片C含量随之降低;而叶片N、P含量随之升高.植物叶片C∶N、C∶P均随着纬度的升高,呈现减小趋势;而植物叶片N∶P与纬度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20~10、10~20和20~40 cm这3个土层土壤C和N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均随着纬度的升高呈指数减小的趋势,且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逐级递减;土壤P的空间分布与C、N不同,随着纬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C∶N随纬度的升高变化不显著,20~40 cm土壤C∶N随纬度的升高明显下降;3个土层的土壤C∶P、N∶P均随纬度的升高呈指数减少.3植物C、C∶N和C∶P与不同土层的土壤C、N、P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植物N、P与土壤C、N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叶片N∶P与不同土层土壤的C、N、P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研究表明,植物C、N、P含量与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植物与土壤的C、N、P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不一致,且与全球尺度相比,黄土高原地区草本植物生长更易受磷限制. 相似文献
126.
脱水污泥等温干燥特性实验研究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DTG)对脱水污泥进行干燥实验,测定干燥参数和干燥条件对脱水污泥等温干燥特性的影响,研究了3个温度水平(85℃,100℃,120℃),5个空气流速(10mL/min,20mL/min,40mL/min,50mL/min,70mL/min)和3个升温速率(15℃/min,20℃/min,40℃/min)。结果表明,样品的干燥速率随着终温的升高、升温速率和空气流速的增大而加快。脱水污泥的干燥过程主要分为加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且降速干燥段在整个干燥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干燥数学模型符合Page方程,经拟合得到 。验证表明,拟合方程算得的MR值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该模型方程可用于描述城市污水污泥的干燥。 相似文献
127.
128.
广东省从化温泉热矿水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化温泉位于广东省从化市东北,地处广从断裂带北东段,泉点沿NW及NE向次级断裂出露,热水出露于燕山期花岗岩中。温泉为中低温、偏碱性的低矿化水。热水中的阳离子以K+、Na+、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属于HCO3-Na及HCO3-Na·Ca水。热水中偏硅酸、氟含量较高,同时含有锂、锶、钡、硼酸等微量组分及放射性组分镭、氡。由D和18O组分表明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根据玉髓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为82.14~93.52℃。由镭-氡法测定热水年龄,可知热水在地下滞留时间较短,循环较快,如开采量不大且采用采停交替的方式,有助于热水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9.
藻源性湖泛发生过程的季节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源性湖泛在春季和夏季均有发生,但湖泛发生的完整过程在野外很难被追踪到.本文利用专利装置进行了春季与夏季藻源性湖泛的室内发生模拟,研究了湖泛发生过程中水体视觉和嗅觉两方面特征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湖泛在春季比夏季需要更长的酝酿时间方可发生,且持续时间较短;春季湖泛发生时水体真色度与悬浮固体含量均要高于夏季,且波动更显著;夏季湖泛致臭物质的变化较春季更明显,具有迅速、持久的特点;春季与夏季藻源性湖泛过程均具有嗅觉特征先于视觉效果显现的现象,即呈现先臭后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0.
燃煤电厂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CPM)主要由无机成分组成,其排放会影响大气环境。为有效捕集烟气中CPM并研究其无机组分排放特性,采用自主优化设计的CPM采样装置,就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3台600 MW等级以上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开展了烟气中CPM实测研究,同时对采样装置的有效性、可靠性进行了探讨。该装置利用半导体材料进行制冷,与常规采样装置相比体积轻巧、便于携带、捕集效率高、冷凝效果好,且使用成本低。研究结果表明:燃煤电厂中A、B、C 3个机组烟囱排口的CPM质量浓度分别为2.22、3.02、3.83 mg·m−3;CPM无机水溶性离子中,阴离子主要有SO42−、Cl−等,阳离子主要有Ca2+、Na+、NH4+等;其中,SO42−质量浓度占比均大于50%,在水蒸气存在的情况下,会与NH4+产生硫酸氢铵和硫酸铵;而硫酸氢铵易与烟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雾,会腐蚀烟气管道,还会因其黏附性较强附着飞灰等杂质在管道表面沉积附着,加剧管道的腐蚀和结垢。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烟气中CPM的排放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