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9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828篇
安全科学   261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463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252篇
评价与监测   167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The impact of the organic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N) in wastewater and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 on carbon and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and total bacteria and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communities in activated sludge in constantly aerat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s) was determined. At DO of 0.5 and 1.5 mg O2/L during the aeration phase, the efficiency of ammonia oxidation exceeded 90%, with nitrates as the main product.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chieved under the same operating conditions suggested the simultaneous course of these processes. The most effective nitrogen elimination (above 50%) was obtained at the COD/N ratio of 6.8 and DO of 0.5 mg O2/L. Total bacterial diversity was similar in all experimental series, however, for both COD/N ratios of 6.8 and 0.7, higher values were observed at DO of 0.5 mg O2/L. The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AOB were higher in the reactors with the COD/N ratio of 0.7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actors with the COD/N of 6.8. For both COD/N ratios applied, the AOB population was not affected by oxygen concentration. Amplicons with sequences indicating membership of the genus Nitrosospira were the determinants of variabl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12.
系统掌握污水深度处理臭氧氧化系统的工程造价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对降低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臭氧发生、臭氧投加、臭氧接触反应及臭氧尾气处理等污水深度处理臭氧氧化系统4个子系统的工程造价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臭氧发生单元的造价所占比重最大,高达60%~70%,其次是臭氧尾气破坏设备(16%~18%)和臭氧投加单元(12%~15%),臭氧接触反应设备的造价所占比重最小,约为3%~5%。影响臭氧氧化系统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除处理规模外,还有臭氧投加量、臭氧气体浓度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其中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气体浓度的影响较大。在达到处理要求的情况下,提高臭氧利用率、降低臭氧投加量以及升高臭氧气体浓度,是有效降低臭氧氧化系统工程造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913.
利用第二缺氧段硝酸盐氮浓度作为MUCT工艺运行控制参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晓玲  尹军  高尚 《环境科学》2012,33(1):175-180
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对象考察了第二缺氧段硝酸盐氮质量浓度(SNO-3)作为MUCT工艺运行控制参数的可行性.将进水COD质量浓度恒定为(290±10)mg.L-1,TN质量浓度恒定为(55±0.5)mg.L-1,TP质量浓度恒定为(7.0±0.5)mg.L-1,改变第二缺氧段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以比较各段出水TN和TP质量浓度.结果表明,SNO-3值显著影响着出水TN和TP质量浓度,控制内循环回流量维持SNO-3为2.5 mg.L-1,可实现MUCT工艺的最优控制.利用各段硝酸盐氮和TP平均质量浓度进行的物料平衡计算结果表明SNO-3是影响厌氧段释磷量、第一缺氧段和第二缺氧段硝酸盐氮反应量、第二缺氧段吸磷量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14.
制浆造纸废水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主要以理化监测为主,而理化分析并不能实际反映出水污染源对水体中受害生物的综合毒害强度。该研究同时采用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溞类急性毒性试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和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测定制浆造纸排放废水的生物毒性大小,根据上述毒性实验所测定的半数效应的体积百分比浓度,筛选出对该行业废水最为敏感的毒性试验方法和试验生物,同时结合毒性单位法和废水中的常规污染物浓度与特征污染物对该排放废水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制浆造纸废水对斑马鱼的96 h LC50为33.24%、33.33%和32.96%,属中毒;对大型溞的48 h LC50为27.01%和37.47%,属中毒;对青海弧菌Q67的15 min EC50远远小于10%,属高毒或剧毒;对斜生栅藻的96 h EC50为50%~100%,属低毒。可见,发光细菌毒性试验方法对制浆造纸废水最为灵敏;同时测定4类生物急性毒性的方法为建立我国重点废水排放行业的生物毒性监测方法体系和适合不同污染源废水的试验生物目录库奠定了基础;虽然部分制浆造纸废水的理化指标已经达标,但是其生物毒性较强,这说明采用生物毒性监测配合理化监测方法监测水污染源排放的废水,才能更深刻了解污染物对水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是化学试验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15.
采用RAD7测氡仪对某8层教学楼第5层的房间进行24 h连续测定,测得室内氡浓度范围为5.65~48.7 Bq/m3,不超标。测定结果表明,清晨氡浓度较高,在5:00左右氡浓度达最高值;中午氡浓度较低,11:00左右氡浓度达最低值。经测定房间内墙面抛光瓷砖的表面氡析出率大于地板砖的表面氡析出率。房间室内的氡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表面氡的析出和室外空气,利用氡析出率和室外氡计算的室内氡浓度与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16.
在自然通风、置换通风和单侧送侧回式通风3种方式下,通过改变污染源位置,运用CFD软件模拟研究了办公室内苯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规律,比较得出最佳通风方式下的最合理污染源位置。结果表明,3种通风方式下污染源放置的最合理位置是点3;苯污染源处于位置3时,3种通风方式中自然通风各平面苯污染物平均浓度普遍相对最高,而单侧送侧回方式的相对最低,置换通风居于二者之间。最终确定单侧送侧回通风方式下污染源处于位置3时为最佳物理模型,在该模型下办公室内通风效果最好,能够有效地排出室内气体污染物。因此,不同污染源位置对办公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17.
石油炼制企业是恶臭污染的重点行业之一,特别是随着国内原油中稠油比例增大及进口原油中中东高硫原油量的增加,恶臭带来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大型石化园区亟待解决的环保难题之一。本文针对大型石化园区的特点,从石化主体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装置、存储区等方面,对园区重点的恶臭污染源进行了识别与分析,以期对后续恶臭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18.
基于QAA算法的巢湖悬浮物浓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AA(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算法基于辐射传输原理,估算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半分析模型方法.2009年6月对巢湖水体进行野外实测,在获得遥感反射率、吸收衰减系数、悬浮物浓度(cTSM)等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巢湖水体cTSM的近红外双波段反演模型,并将QAA算法计算得到的后向散射概率作为输入,以期提高cTSM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①对巢湖水体而言,807 nm和834 nm是构建近红外双波段模型的最佳波段,807 nm处的单位散射系数为0.411 m2.g-1,834 nm处的单位散射系数为0.395 m2.g-1;②利用QAA算法计算得到的巢湖水体的后向散射概率为0.029,将该值输入反演模型后,cTSM的反演精度与输入其他经验值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反演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分别达到12.143 mg.L-1和24.378%;③在cTSM较高的站点(近似高于30 mg.L-1),利用近红外双波段模型反演的悬浮物浓度结果更为稳定和可靠.  相似文献   
919.
确定水污染事件中遗传性致癌物短期暴露安全浓度,是目前我国水环境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假设遗传性致癌物暴露剂量与致癌风险呈线性相关的前提下,提出了水体中遗传性致癌物安全浓度计算流程,建立了采用遗传性致癌物终生暴露安全浓度计算短期暴露安全浓度的方法.在我国2000~2010年间发生的60起水污染事故中,特征污染物为砷的水污染事件为6起,占总污染事件比例为10%,这一结果表明砷为我国水污染事件中高发的特征污染物.根据水污染事件遗传性致癌物短期暴露安全浓度计算方法,得出砷短期暴露安全浓度为0.5 mg.L-1,表明该方法在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0.
主要介绍了在线恶臭电子鼻的原理、优势、缺点以及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