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9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828篇
安全科学   261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463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252篇
评价与监测   167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在个体水平上阐明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对易受影响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探讨混合污染物联合作用和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鲫鱼血清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辛基苯酚(OP)及其等毒性混合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联合作用指数和相加作用模型研究4种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各化合物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以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0.92;效应浓度值及其95%置信限通过自举抽样法得出,其中半效应浓度值EC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079(0.0068~0.0100)、0.0987(0.0900~0.1110)、63.50(56.58~70.62)和250.59(228.46~271.99)μg·L-1.4种环境雌激素混合物效应通过相加作用模型预测在全剂量范围内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呈现相似联合作用.相加作用模型是在各个浓度反应水平上展示化合物联合作用的性质,是切实可行的联合作用研究方法,而混合物效应通过联合作用指数评价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32.
基于2011年洪季在南支河道从小潮至大潮连续8天现场定点观测所获得水沙观测数据(包括潮流、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对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沉积物在不同时刻的组成分析,以及流速、悬沙和底床切应力的相互影响分析,对长江河口南支河道悬沙随时间变化特性和河床沙再悬浮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支主槽下段落潮水动力强于涨潮;落潮悬沙浓度高于涨潮,并由小潮至大潮逐渐增加;落潮悬沙粒径粗于涨潮,并随小潮至大潮不断粗化;河床沉积物颗粒较粗,细砂类组成达到90%以上;流速、悬沙及底床切应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河床泥沙再悬浮强度较强,其量值有限。而近期研究区域悬沙浓度和水沙关系发生变化,与流域来沙出现锐减有关。  相似文献   
933.
采用甲酸对天然沸石改性,通过测定其比表面积和XRD图谱评定其结构变化;并在不同浓度的K+、Cu2+、HPO42-存在条件下,比较了天然沸石及改性加工后对沙门氏菌K533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天然沸石经甲酸改性后,BET比表面积增加;由XRD图谱可见,改性沸石表面杂质减少;在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改性沸石对沙门氏菌K533的吸附量极显著高于天然沸石(P<0.01),且在一定离子浓度范围内,天然沸石、改性沸石的吸附量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综上所述,甲酸改性沸石对沙门氏菌K533的吸附性能优于天然沸石.  相似文献   
934.
杭州市超细微粒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FMPS(fast mobility particle sizer)对杭州市城区和城郊工业园区超细微粒的数浓度及粒径分布进行现场跟踪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超细微粒在5~500 nm内,主要呈对数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多处在10~50 nm间.城郊工业园区的平均总数浓度最高,达4.11×104 cm-3,最高值出现在中午,而城区的峰值粒径区间整体右移,表明超细微粒污染较轻.超细微粒数浓度在上午和下午的上、下班期间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夜间浓度普遍降低,但偶有波动.部分工厂有夜间工作情况,故夜晚空气质量的下降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35.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通过导入CHEMKIN格式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对煤矿乏风低浓度甲烷气体在壁面涂有Pt催化剂的蜂窝陶瓷通道表面的催化氧化过程进行数值研究,计算分析了有、无催化剂情况下乏风低浓度甲烷在通道内的反应情况,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乏风甲烷浓度、入口进气速度、通道壁面温度及通道直径对甲烷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蜂窝陶瓷通道内壁负载Pt金属催化剂不仅可以降低乏风中低浓度甲烷氧化所需的温度,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甲烷的氧化率;甲烷氧化率随着乏风甲烷浓度和通道壁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入口进气速度和通道直径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936.
The production of accurate and reliable data on copper ecotoxicology of marine algae depends on the use of trace metal clean techniques during experimentation. We reviewed the methodologies used in the literature on copper ecotoxicology of marine macro- and microalgae, specifically the use of trace metal clean procedures such as the labware used (glassware vs. plasticware), methods of cleaning the labware (acid soaking and ultrapure water rinsing), stock solution preparation (copper source and acid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dissolved copper concentrations. In terms of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the most studied algal groups were the Phyla Ochrophyta, Bacillariophyta, Rhodophyta, and Chlorophyta.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50% of the articles did not specify the labware, ~25% used glassware, and ~25% plasticware; ~30% of the studies specified cleaning protocols for labware to remove trace metal impurities; the copper form used to prepare the stock solutions was specified in ~80% of studies but acidification to stabilise the dissolved copper was performed in only ~20%; and the dissolved copper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in only ~40% of studies.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following trace metal clean techniques for the comparis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 obtained on copper ecotoxicology in algae.  相似文献   
937.
以静水实验法探讨珠江流域主要金属污染物铜和镉对当地天然仔鱼和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铜对西江赤眼鳟和鲴仔鱼(48 h)和广东鲂幼鱼(96 h)的LC50分别为0.066、0.055和0.10 mg·L-1,对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6、0.010和0.010 mg·L-1;镉对赤眼鳟和鲴仔鱼(48 h)以及广东鲂幼鱼(96 h)的LC50分别为1.29、0.83和3.20 mg·L-1,对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63、0.077和0.320 mg·L-1。其中,铜对上述受试鱼的安全浓度低于或接近我国《渔业水质标准》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对铜的规定,而镉对这些受试鱼的安全浓度则高于相关标准对镉的规定。研究结果表明,珠江流域铜污染可能会对当地天然仔鱼、幼鱼群体的补充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但镉污染暂不会对该区域主要鱼类早期群体补充带来严重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38.
铜和镍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在环境污染中普遍存在,所以复合污染的联合毒性研究对于准确评价重金属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大麦根伸长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铜(Cu)和镍(Ni)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基于Cu-Ni混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运用扩展的浓度加和(CA)与独立作用(RA)两个模型对不同浓度组合的Cu-Ni混合物的交互作用及联合毒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扩展的CA和RA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Cu-Ni混合物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低剂量的Ni能缓解Cu对大麦根伸长的毒性作用,但是低剂量的Cu对Ni的生物毒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阐明了Cu、Ni复合作用对大麦根伸长联合毒性的效应机理.  相似文献   
939.
结合中国地区的汞排放,利用引入大气汞化学反应机制和干沉降模型的区域大气环境模式系统(Region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del System,Reg AEMS),对中国地区大气汞化物浓度和干沉降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年均气态零价汞Hg0、氧化汞Hg O、氢氧化汞Hg(OH)2、氯化汞Hg Cl2和颗粒态汞HgP的沉降量分布类似。除西部、西北部地区Hg0的浓度较低外(0.5 ng·m-3),其他地区均高于全球背景浓度。各类汞化物浓度的季节变化明显,8月最低,2、3月最高。一次汞源区附近汞浓度随高度递减,在离源较远的地区,高层汞浓度较高。气态零价汞的干沉降速度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其干沉降通量在夏季最高。模拟区域中气态零价汞、氧化汞和颗粒态汞的年干沉降量分别为163.9、7.43和32.2 t。  相似文献   
940.
Occurrence of odor problems in drinking water of major cities across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occur-rence of odor problem at 111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 (DWTPs) in major cities across China was undertaken using both flavor profile analysis (FPA)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Eighty percent of source water samples exhibited odor problems, characterized by earthy/musty (41%) and swampy/septic (36%) odors, while the occurrence rate was lower (45%) in the finished water. Source water from rivers exhibited more pollution-origin odors, such as the swampy/septic odor, while that from lakes and reservoirs exhibited more algae- origin odors, such as earthy/musty odor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2-methylisoborneol (2-MIB) in the surface source water samples was 75%, with 7% of samples containing 2- MIB concentrations of over 10 ng.L-1. The earthy/musty odor in the lake/reservoir water samples was mainly caused by 2-MIB (linear regression coefficient, R2= 0.69), 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2-MIB concentration and the earthy/musty odor intensity samples was weak (R2= 0.35) in the river-source water These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the management of odor-quality problems in drinking water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