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828篇
安全科学   261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463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252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5 毫秒
941.
光电催化降解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光电极,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作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对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n型半导体的特征行为.在外加偏压为+0.6V,pH值为5,H2O2浓度为30mg/L的条件下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光照4h,降解率达53.26%.讨论了氧的存在、外加偏压、pH值等因素对光电催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2.
为了了解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附着藻类群落演替规律,本文设置了0.5、1.5、2.5、5、10 mg·L-15组氨氮浓度,利用显微计数法研究了5组氨氮浓度下菹草和载玻片上附着藻类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将相同群落组成的附着藻类接种到不同氨氮浓度下进行培养,在低浓度氨氮条件下附着藻类群落以硅藻门的舟行藻、异极藻以及蓝藻门的色球藻为优势藻,在氨氮浓度较高时则以硅藻门的舟行藻和异极藻以及绿藻门的纤维藻为优势属;在相同氨氮浓度下,基质性质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个数,载玻片基质上附着藻类优势种群数量小于菹草上的种群数量,但当氨氮浓度较高时,基质不仅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个数而且还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载玻片上绿藻门的毛枝藻(65%)的丰度远远超过附着在菹草上毛枝藻(1%).表明氨氮浓度及基质种类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组成.  相似文献   
943.
用TM图象估算海表面叶绿素浓度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叶绿素浓度是衡量海洋水体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以大连湾为示范区于1999年5月10日进行了现场卫星同步实验,采用神经网络模型技术模拟了TM1、TM2两个波段的辐射亮度值与在该湾海域现场获得的叶绿素浓度数据之间的传递机理。结果表明,使用TM图象的两人可见光波段作为输入,采用两层神经网络结构能建立比多回归分析更高的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模型。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为0.49,神经网络分析的相关系数为0.87.  相似文献   
944.
通过对东莞市2013—2017年降水、PM2.5观测数据统计研究发现,降雨及PM2.5浓度存在负相关关系,降雨对PM2.5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PM2.5浓度下降的降水过程有376次,浓度上升的降水过程有333次,部分降水过程浓度出现明显反弹,应与气溶胶再悬浮机制有关.在所有PM2.5初始浓度低于40 μg·m-3的个例中,浓度下降的个例占比约49.4%,而当PM2.5初始浓度高于40 μg·m-3时,浓度下降的个例占比约71.2%,说明PM2.5粒子数量较多时,雨滴对粒子的捕获能力较强,降雨前PM2.5的初始浓度可以作为判断降雨后PM2.5浓度是否下降的预报依据.雨强小,也是造成雨后PM2.5浓度反弹的原因.对于有效清除个例,雨强与清除率存在正相关关系,雨强越强,整体的清除作用有所加强.降水持续时间是影响PM2.5清除作用的重要因素,持续时间超过6 h的小雨降水过程能达到40%的清除率效果,中雨以上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越长,PM2.5的清除效果越好.在浓度反弹的个例中,在低的初始浓度条件下,降水强度与降水持续时间对PM2.5浓度反弹影响均较小,在初始浓度大于30 μg·m-3的条件下,平均反弹幅度收窄,初始浓度的增加,使得雨滴与颗粒物之间的碰并作用加强,降水强度的增大,使这种碰并作用进一步加强,进而制约了PM2.5浓度反弹的幅度.降雨末期,细粒径颗粒物数浓度回升明显,小雨滴蒸发使细粒子脱离再次在空中悬浮,是造成雨后颗粒物浓度出现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5.
分析了垃圾卫生填埋场恶臭污染特点,结合国内外填埋场卫生防护距离相关研究、北京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监测数据及公众投诉情况,提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卫生防护距离及臭气防护距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6.
北京地区一次重污染过程的大尺度天气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21  
对北京2000年11月的一次PM10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进行造成PM10质量浓度增量的天气型诊断.结果表明:最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形势对应着PM10质量浓度增量最大,而不一定是PM10质量浓度达到最高的环境背景场;PM10质量浓度的峰值是逐步累积而成的.提出定义PM10质量浓度从谷值逐日累积到峰值而后重新下降到谷值的状态为一次环境污染过程.根据环境过程与天气型的诊断分析结果认为,PM10质量浓度变化与天气形势演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M10质量浓度在上升、达到峰值和下降阶段对应的天气形势分别为持续数日的大陆高压均压场、相继出现的低压均压区及锋后的高气压梯度场,其中持续存在的大陆高压均压场是造成重污染浓度累积的主要背景场.   相似文献   
947.
杭州G20峰会空气污染控制状况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敏娟  胡德云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2):1822-1831
为了实现杭州G20峰会(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2016年初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浙江省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分区分时间节点实施多种污染控制措施.为了评估这些措施实施成效,利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模式对2015—2016年浙江省AQI(air quality index)、PM2.5、SO2等污染物浓度观测资料进行了模拟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①模拟计算显示,G20峰会期间各污控措施减排效果明显,核心区减排比例最大,严控区次之,管控区最小,4种污染物浓度减排比例从大到小顺序依次是SO2、PM2.5、NOx和VOCs.②观测资料分析显示,G20峰会期间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不同控制区改善状况不尽相同.与2015年9月、2016年8月相比,2016年9月核心区月均AQI的降幅约为35和25;严控区次之,AQI降幅约为20和15;管控区最弱,AQI降幅约为8和5.ρ(PM2.5)情况与AQI相似,观测结果与模拟计算一致.③G20峰会期间日均AQI及各种污染物浓度振荡下降,9月5日降至最低值.9月4—5日杭州市和浙江省日均AQI分别为90、62和77、51,均在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限值以下;日均ρ(PM2.5)分别为37、35 μg/m3和20、21 μg/m3,优于GB 3095—2012二级标准.④污控措施改变了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以杭州市为例,2016年6—8月没有出现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气情况;7—9月没有出现以NO2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气情况,2015仅8月出现这种情况,10月出现跃升,日数占比高达60%左右;从4月开始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日数占比较往年呈更快的增长状态,7月出现最大值,并呈现与往年双峰型不同的单峰型结构.研究显示,除有利气象条件外,对污染源所采取的严格控制措施是杭州G20峰会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8.
COD催化快速法中氯离子干扰问题及去除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莉  许智  张成福 《环境工程》2003,21(1):59-61
COD催化快速法中对测定结果干扰最大的因素是水样中的氯离子浓度。通过对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水样进行对照分析 ,讨论其干扰问题 ,从而制定出理想的去除方法 ,使得催化快速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应用于实际监测中  相似文献   
949.
为探讨饮水氟化在我国的可行性及饮水氟含量的安全值,在全国牙痛防治指导组1995年全国城乡居民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饮用水氟含量进行了检测,对饮用水氟含量与居民龋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的饮水氟浓度范围内,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适度饮水氟化可以有效降低龋均;当水氟浓度超过安全临界点时,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氟含量饮用水不仅可以导致氟中毒流行,也会提高龋病的发病率。我国饮用水氟含量的适宜范围为0.8~1.0 mg/L。研究发现饮用水氟浓度与龋均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饮用水氟含量并不是龋病的唯一控制因素(说明龋病受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50.
在个体水平上阐明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对易受影响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探讨混合污染物联合作用和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鲫鱼血清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辛基苯酚(OP)及其等毒性混合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联合作用指数和相加作用模型研究4种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各化合物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以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0.92;效应浓度值及其95%置信限通过自举抽样法得出,其中半效应浓度值EC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079(0.0068~0.0100)、0.0987(0.0900~0.1110)、63.50(56.58~70.62)和250.59(228.46~271.99)μg·L-1.4种环境雌激素混合物效应通过相加作用模型预测在全剂量范围内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呈现相似联合作用.相加作用模型是在各个浓度反应水平上展示化合物联合作用的性质,是切实可行的联合作用研究方法,而混合物效应通过联合作用指数评价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