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74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恶臭废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低温等离子处理恶臭气是一门新兴的技术。通过对典型的恶臭物质硫化氢、乙硫醇、苯、甲苯等恶臭物质的低温等离子脱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晕放电形式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恶臭废气是可行的,停留时间越长、电压越高脱除效果越好,当停留时间>9s,电压>20kV时恶臭物质的去除率基本>90%,进一步延长停留时间和升高电压,去除效率并不会大幅度提高。低浓度的烷烃背景气体对恶臭的脱除效率基本无影响,高浓度的烷烃背景气体使恶臭物的脱除效率下降,较高浓度氢气的存在也会降低恶臭物的脱除效率,而氧气浓度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硫化氢脱除率。  相似文献   
152.
化学填料塔工艺净化恶臭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污染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恶臭气体.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和酸性氧化剂溶液作吸收剂,恶臭气体氨、硫化氢、甲硫醇通过二级吸收塔被吸收,气体达GB14554-93(二级)标准后排放.  相似文献   
153.
针对日益普遍的以地表水为原水的饮用自来水中的嗅味问题,结合秦皇岛市水源地富营养化和水厂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嗅味产生的原因,给出了水源地和水厂需要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在当前水环境条件下,水厂需因地制宜地采取气浮及臭氧、活性碳等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4.
介绍了钝感炸药 L X- 17的冲击波感度试验。在不同的温度下 ,用不同速度和大小的飞片冲击时 ,测得炸药的起爆阈值 ,发现温度越高 ,速度阈值下降 ,临界起爆面积减小。并对试验结果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5.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维持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功能分区的环套模式反映了生物保护的一种分级措施,而最小费用距离反映了物种的被保护程度和景观对物种的干扰程度等阻力特性,因此,功能分区阈值是联系这种阻力变化和分级保护措施的一个纽带。以老县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了利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的方法。阻力层的确定、阻力值的赋予、功能分区阈值的确定等问题构成了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的基本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进一步丰富了功能分区的研究方法;最小费用距离应用于功能分区的关键点在于功能分区阈值的确定;利用标准方差分类方法可以设计不同安全水平的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156.
复合生物滤池处理H2S和NH3的研究:生物相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天然斜发沸石和木屑作为复合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生物过滤池)的填料,研究了该工艺处理含H2S和NH3混合恶臭气体的生物相机理.结果表明:生物滴滤池中形成了由细菌、藻类及原生动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而生物过滤池中真菌为优势微生物.生物滴滤池的下层优势菌种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球形芽孢杆菌等细菌,中层主要为梨形四膜虫属和肾形虫属,上层主要为钟虫和舟形藻属;生物过滤池优势菌种主要是聚多曲霉菌种.据对复合生物滤池的生物相机理探讨推论,生物滴滤池去除H2S和NH3机理主要是生物链的分级捕食和沸石的吸附-生物再生机理;生物过滤池去除H2S和NH3机理主要是真菌降解.因此,通过控制生物滴滤池和生物过滤池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使复合生物滤池能高效地同时处理H2S和NH3组成的混合恶臭气体.   相似文献   
157.
Rollover is a potential risk to the safety of LNG storage tanks during the LNG storage process, so study of its prevention method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rollover phenomenon in a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storage tank is modeled physically and mathematically. Its evolution is simulated using FLUENT™ software from the breakdown of stratification to the occurrence of rollov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consists of three phases: the initial phase where rollover occurs near the side wall of the storage tank; the turbulent phase where rollover transfers to the center of the tank; and the final phase where new layers evolve. Based on these phases, rollovers in 160,000, 30,000, and 5000 m3 LNG storage tanks are simulated at varying initial density differences, and a rollover coefficient is defined to describe rollover intensity.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rollover coefficient initially increases within a small scope and then in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ment of initial density difference. This turning point is chosen to be the rollover threshold,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critical density difference in this study. The critical density differences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160,000, 30,000, and 5000 m3 LNG storage tanks are 3, 5, and 7 kg/m3, respectively,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ir rollover criteria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LNG storage tanks.  相似文献   
158.
在使用国家推荐标准方法《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93)测定恶臭气体浓度时,环节较多较繁杂,需要人工配气和人工嗅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器材、设备较多,因此容易引入误差。笔者建议从器材设备、实验室布局、嗅辨员选择等方面加强质量管理,通过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配气和嗅辨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等措施建立标准、规范的实验室,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文章也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针对该方法监测过程中人工配气、人工嗅辨、人工计算的三大环节所开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9.
齐国庆  刘发强  刘光利 《环境工程》2013,31(1):56-58,76
采用生物洗涤+生物滴滤技术处理炼油污水场恶臭气体,具有抗冲击性强、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的特点。监测表明:出口气中H2S<0.06 mg/m3,NH3<1.5 mg/m3,CH3SH<0.004 mg/m3,臭气浓度<20,达到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厂界要求。该工程与炼油污水场现有污水处理工程紧密相结合,可缩短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周期,减少公用工程投资,便于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0.
为揭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机制,于2022年1月与2022年7月在鄱阳湖流域3条中小河流的25个采样点收集水样.采用Bioenv分析、Mantel检验与方差分解量化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水质的影响,使用广义加性模型拟合水质与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关系,广义线性模型构建分段回归模型,并基于逐步递归法计算阈值.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平均解释率在丰水期(59.72%)大于枯水期(48.95%);子流域与河岸100 m是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影响中小河流水质的关键尺度,平均解释率分别为54.70%和64.88%;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共同解释部分是驱动河流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占总解释率的66.90%.②土地利用结构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阈值效应,当子流域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低于2%、耕地占比低于8%和林地占比高于82%,河岸缓冲区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低于12%、耕地占比低于41%和林地占比高于49%时,均能明显改善水质.③空间格局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也具有阈值效应但弱于土地利用结构,当子流域尺度下斑块形状值大于28.77和斑块多样性大于0.69,河岸缓冲区尺度下斑块形状值大于2.99和斑块多样性大于1.02时,均能改善水质.以上结果表明,加强对子流域与河岸100 m尺度的土地利用的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能够有效地防止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