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96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69篇
综合类   517篇
基础理论   9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04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81.
2021 年 11 月 17 日江苏盐城近海区域发生 MS5.3 地震,该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其原因引起地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的精确确定是必要的。本研究综合多种机构的震源机制解数据确定了可信的震源机制中心解。为保证震源区域应力场求解的精度,本文搜集了地震周围 2016 年以前的历史震源机制解数据,并利用地震观测报告,得到 22 个 2016 年之后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使用结合后的震源机制解数据求解了江苏盐城海域 MS5.3 地震周围的应力场。最终结果为:江苏盐城海域 MS5.3 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 I 走向 104.95°,倾角 70.91°,滑动角 26.45°,节面 II 走向 5.70°,倾角 65.11°,滑动角 158.86°;研究区域的主压应力呈 ENE‐WSW 向分布,主张应力呈 NWN‐SES 向分布。将应力场投影到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上,发现两个节面均处于相对剪应力很高的水平,说明此次地震是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在剪应力最大释放节面上的地震,是应力积累后的一次正常释放,周边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减小。考虑到应力场投影到节面 II 的相对剪切应力较节面 I大,并且节面 II与苏北—滨海断裂走向更为接近,确定节面 II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  相似文献   
82.
广州市菜园土和蔬菜中镉含量水平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广州市各区、市菜园土和蔬菜中的重金属Cd污染状况,测定了95份土壤样品以及292份蔬菜样品中的镉含量,并对广州市各区市菜园土中Cd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蔬菜中,叶菜类对重金属Cd的吸收和富集较高,瓜豆类较低。蔬菜中重金属Cd的含量受土壤中Cd含量的影响。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广州市蔬菜地土壤中的Cd平均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蔬菜则以海珠、番禺两区Cd含量相对较高,高于其它城市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83.
为探究隧道横通道通风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规律,使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不同火源位置的横通道临界风速、主隧道温度分布以及烟气层高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火源功率范围内,隧道横通道临界风速与火源功率的1/3次方成正比且火源距横通道越远,临界风速越小;当火源位于交叉口,横通道使用临界风速通风时,隧道内烟气温度明显降低,烟气迅速沉降到2 m以下;当火源距离交叉口10,20 m,横通道通风会加快火源下游烟气沉降,烟气沉降速度随横通道通风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火源位于交叉口时,烟气沉降由横通道通风对烟气的降温作用和涡旋作用共同主导,当火源位于距离交叉口10,20 m时,烟气沉降主要由涡旋作用主导。  相似文献   
84.
针对K-means 算法进行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中存在的分类数k 值需凭经验事先给定以及所有初始聚类中心均需随机选取带来的分类情况数过多、从中寻找最优分类结果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K-means 算法的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方法。首先,建立分类数k 与其相应测点风荷载的误差平方和(Sumof the Squared Errors:SSE)关系曲线,引入手肘法基本思想,实现最优分类数kst值的精准识别;其次,在首个初始聚类中心随机选取基础上,引入轮盘法基本思想,完成对剩余初始聚类中心的高效选取;然后,根据类内紧凑、类间分散的原则,通过类内紧凑性判定指标S(k)和类间分散性判定指标D(k),构造并借助SD(k)值有效性检验,得到最优的风荷载分区结果;最后,以北京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大跨悬挑屋盖结构为例,针对风洞试验所得风荷载测试结果,采用所提方法对其表面最不利风压系数进行分区计算,并与传统K-means 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高效实现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压分区计算,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陈国建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274-279,334
文章在分析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影响系数等指标研究退耕还林草对示范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示范区已退耕坡耕地36.07%,平均每年退耕12.02%,全区的退耕影响系数高达4.76,该结果表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很大,它推动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分乡镇的研究显示,退耕对示范区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除2个乡镇的退耕影响系数远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乡镇都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6.
为了分析分布指数对线板式静电除尘器(ESP)中PM2.5捕集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基于电磁场、流场和颗粒动力场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PM2.5分级效率、综合效率分别与分布指数的变化关系,比较了有无离子风和磁场作用时PM2.5的捕集性能。结果表明:数值模型与D-A公式相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离子风和外加磁场均能提升PM2.5的捕集性能,且捕集效率均随着分布指数的增大而逐步降低,为进一步提升ESP捕集性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7.
青岛酸雨天气边界层气象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岛地区酸雨成因研究表明,青岛市近代工业发展排放大量致酸物质、海洋上天然排放的二甲基硫是重要的原因;青岛地区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的特殊规律是形成酸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江淮气旋和黄淮气旋大型天气形势起了辅助作用。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1993年7月23日一次典型酸雨的实际例子,证明了上述论点。  相似文献   
88.
基于中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的近地层风切变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2009年5至10月10~120 m的梯度风观测数据分析了全国近地层风切变特征,结果表明:①风切变总体呈现规律性变化趋势,即:日出前和日落后切变指数较大,随着近地层温度升高,切变指数逐渐下降,近地层温度达到最高时,切变指数达到最低值,后随着日落、地面温度下降,切变指数逐渐上升,直到次日日出、日落周期;②因局地海(湖)陆分布的差异以及下垫面粗糙程度的不同,切变指数在各地的变化可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典型陆地型、海陆效应差异型、湖(河)陆效应差异型、特殊地形(峡谷)型、切变指数偏大型和特殊型;③从不同梯度间的风切变特征来看,低层(30 m附近)较为明显,而中高层(50 m和70 m)较小,说明30 m高度为我国近地层风速变化较为明显的层次。该研究资料序列短,可能在反映全国近地层风切变特征的普适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仍可作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区近地层不同梯度间风切变分布和变化特征的重要参考,期望通过该研究的开展为风电场的布设及近地面层风能资源的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9.
海洋环境责任保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可能影响海洋环境的作业者,一旦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必将面对巨额的责任赔偿与罚款,作业者为降低自己的风险损失,政府为增强其治理及控制污染的能力,作业者不得不购买海洋环境责任保险,本文着重分析了海洋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历史,依法强制实行环境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及海洋环境责任保险的责任范围。  相似文献   
90.
根据大连金州2009年常规气象站资料分析大连金州地区海陆风变化特征,并用MM5V3模式模拟典型日的海陆风风场变化和热内边界层位温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海风和陆风出现的频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陆风较多,春夏海风较多,春季、冬季易形成海陆风;海风起止时间夏季长冬季短,陆风起止时间秋冬季较夏季长;典型海陆风日中,海风造成陆地湿度变大,海风风速大于陆风风速;通过海风的数值模拟,海风由生成到成熟海岸吹向内陆其厚度可增厚到1 000 m以上,伸向内陆距离可到18.9 km;热内边界层向内陆呈舌状分布,海岸边界层高度在700 m之间,抛物面高度随着向内陆延伸的距离增加而升高。热内边界层最高达1 00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