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4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06篇
安全科学   400篇
废物处理   151篇
环保管理   513篇
综合类   1101篇
基础理论   181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21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由于三元复合驱原油中新型驱油用化学品的应用以及原油劣质化使得采出水乳化严重.而且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经油水分离后含油量升高.基于此.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破乳剂的分析及其工艺条件的考察,探讨了影响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破乳的因素,其中破乳剂FB94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采用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碱为1 200 mg/L、聚合物为200 mg/L、表面活性剂为400mg/L),投加破乳剂FB94为160 mg/L,控制沉降时问为120 min、温度为45℃,当初始含油量为5 000 mg/L时.破乳后水中含油量降至195 mg/L,脱油率为96.1%,当初始含油量为1 500 mg/L时,破乳后水中含油量降至87 mg/L.脱油率为94.2%.  相似文献   
992.
油田采油污泥的热解动力学及其热解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采油污泥为对象,分别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小型流化床热解反应器研究了含油污泥的热解过程及其热解效果。结果表明,油泥热解主要经历了失水、轻质组分挥发、重组分快速热解失重和缓慢失重4个阶段,热解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提高热解的升温速率,可使油泥的最大失重速率Dmax、失重速率峰值温度θmax、升温终点的最大失重率都随之增加,表现在动力学上,反映出表观活化能和碰撞频率因子的同时升高,即提高油泥热解转化率的同时也影响了热解效率。失水油泥用流化床热解,在热解温度600℃、反应时间3 min时,油泥回收率可达到87%。  相似文献   
993.
黄土地区石油钻井废弃泥浆处置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废弃钻井泥浆会引起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选择长庆油田陕北采区区内5个井场的钻井泥浆进行研究,探索了石油钻井泥浆的处置对策。结果发现,物理方法很难直接从泥浆中分离出水。因此必须先破坏泥浆的胶体结构,使其失去稳定性,才能实现固液分离。为此提出了铁盐破胶,以粉煤灰、石灰为主凝固剂,外加黄土为辅料的泥浆固化处置技术。该技术处理泥浆的优化条件是:三氯化铁用量为0.6%,粉煤灰用量为25%,石灰用量为6%,黄土用量为40%。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废弃泥浆是行之有效的,使处理后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4.
含铬钻井泥浆固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化技术是含铬钻井泥浆无害化处理最有效的方法。以四川西部某钻井泥浆为研究对象,选取水泥、石灰、聚铝和水玻璃作为固化处理剂,运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含铬钻井泥浆实验条件。最佳试验配方是:先将泥浆含水率调整为46%,水泥、聚铝、石灰和水玻璃的添加量分别为10%、1%、3%和0.5%。固化72 h,该试验配方对六价铬和总铬的固化率分别达到93%和95%,浸出六价铬浓度符合地下水三类水标准(GB/T14848-9),浸出总铬浓度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5085.3-1996)。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急需解决的钻井废水、废气治理问题,以钻井作业大功率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利用为出发点,研制了钻井废水废气综合治理设备。通过现场试验对钻井废水、废气治理效果及噪声影响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日处理钻井废水可达11~13m3/d,柴油机废气中污染物排放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柴油机高频噪声得到较明显降低,并有利于增加柴油机扭距。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清罐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处理后的含油污泥经检测其灰渣重金属含量均小于我国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GB 4284-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灰渣浸出液达到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二级标准、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和烟尘达到GB 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解决了清罐油泥处理难的问题,同时符合国家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使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小了油泥排污费用,具有显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7.
以几种典型钻井液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成熟可靠的检测方法对其生物毒性、化学毒性和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钻井废液具有一定生物和化学毒性,其中,磺化体系钻井液在生物毒性和化学毒性方面均超标,应重点加强管理;低密度无固相体系和磺化体系钻井液中Hg和Cr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相似文献   
998.
绿色修井作业的环保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阐述了修井作业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原因和污染机理,介绍了6种井下作业施工中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提出了废物资源化利用方式,并针对稠油井常规维护或大修施工前、中、后三期进行分级控制,逐步实现了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999.
Summary. Darna bradleyi Holloway, D. trima Moore, Setothosea asigna van Eecke and Setora nitens Walker are sympatric and coseasonal limacodid moths in plantations of oil palm, Elaeis guineensis Jacq. (Arecales: Palmae), in Borneo, southeast Asia.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se four species maintain reproductive isolation through specificity in diel periods of communication, micro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 and/or communication signal (pheromone). Studying diel periodicity of calling behavior by female moths and response by male moths to traps baited with virgin females or synthetic pheromone, we determined that sexual communication of D. bradleyi and D. trima took place from ˜17:30 to 18:45 hr and that of S. asigna and S. nitens from ˜18:45 to 20:00 hr and from ˜18:30 to 19:30 hr, respectively. Over 80% of male S. asigna and S. nitens were captured in pheromone-baited traps suspended >5 m high, whereas male D. bradleyi and D. trima were captured mostly in traps <5 m high. Synthetic pheromone baits attracted male moths in a species-specific manner. Moreover, baits containing both S. asigna and S. nitens pheromones failed to attract any male moths, indicating that female S. asigna and S. nitens, with overlapping communication periods, use bifunctional pheromone components that attract conspecific males while repelling heterospecifics. Similarly, addition of D. bradleyi pheromone to S. asigna or S. nitens pheromone reduced attraction of male S. asigna and S. nitens. The failure of D. bradleyi and D. trima, which overlap in time and micro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 to evolve bifunctional pheromone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recent occurrence of sympatry between D. bradleyi and D. trima in Borneo, apparently too recent for bifunctional pheromones to have evolved. We conclude that D. bradleyi, D. trima, S. asigna and S. nitens utilize any or all of diel periodicity, intra and interspecific effects of communication signal and/or microlocation for signaling, allowing these limacodids to co-inhabit the same habitat and remain reproductively isolated. Received 5 May 2000; accepted 18 August 2000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石油需求预测及经济危机下的应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资源的特殊性使得石油市场一直变幻莫测,尤其是当前经济危机影响下,我国石油市场的走向及应对策略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石油需求的走向影响着我国石油政策的制定,因此石油需求的预测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应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采用了1985至2008年这24年的石油需求数据,对我国未来五年的石油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需求量将持续上升,而且增幅较为稳定。在此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石油市场的现状分析,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内的石油供给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存在隐患;另外,工业石油消耗强度过大也导致消费结构不合理,再加上我国石油进口多集中于中东等地区,渠道单一且不确定因素较多。结合当前经济危机条件的冲击影响,从保证国内石油供给、平衡能源消费结构和石油进口区域多元化这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应该加大国内外找油的步伐,多区域进口石油,并加大新能源和低能耗能源的研发,全面保障我国石油市场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