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2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322篇
安全科学   327篇
废物处理   147篇
环保管理   474篇
综合类   1182篇
基础理论   253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12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134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臭氧污染对不同品种小麦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地层臭氧(O3)污染会危害植物生长,势必间接影响氮素吸收利用.本研究利用开放式臭氧污染(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O3FACE)研究平台,研究了大气O3浓度增加(比周围大气高50%)对长江三角洲地区5个冬小麦(Tritcium aestivum L.)主栽品种(扬麦15、扬麦16、烟农19、扬幅麦2号和嘉兴002)的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O3浓度升高对秸秆和籽粒的影响远大于根系.烟农19、嘉兴002和扬麦16的产量因O3浓度升高而减少,而扬麦15和扬幅麦2号产量则变化不大.扬幅麦2号与嘉兴002的秸秆干物重因O3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扬麦15与烟农19分别呈增大与降低趋势,而扬麦16则无变化表明O3污染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O3浓度升高影响氮素在小麦根、秸秆和籽粒中的含量与分配趋势,但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O3浓度升高导致扬幅麦2号的总吸氮量显著增加30.6%及烟农19的总吸氮量呈增加趋势,并使嘉兴002的总吸氮量显著降低34.8%及扬麦16总吸氮量呈降低趋势,但扬麦15的总吸氮量则不受影响.除扬麦15外,O3浓度升高具有减少籽粒氮占总氮比例的趋势,表明小麦响应O3污染对氮素吸收与分配调整机制存在品种差异.扬麦16、烟农19和嘉兴002的氮肥偏生产力因O3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而扬麦15和扬幅麦2号则无明显变化.扬麦16和嘉兴002的氮肥利用率因O3浓度升高显著降低,而扬幅麦2号呈增加趋势,扬麦15、烟农19呈降低趋势.综合来看,小麦扬麦15抗O3污染能力强于其它品种,而嘉兴002则最易遭受臭氧污染危害.评价O3污染对小麦干物质与产量的形成与分配、氮素在植物-土壤系统周转的影响应综合考虑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02.
20 a来中国占补耕地光温生产潜力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占补耕地光温生产潜力的时空特征对指导耕地资源开发与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1980年代末-2010年的多期土地利用和多年平均光温生产潜力,以占用耕地与增补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为依据,分析20 a来中国占补耕地光温生产潜力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80年代末-2010年,全国耕地存在明显的占优补劣情况;②从各分区看,东北平原主产区、北方干旱半干旱主产区、青藏高原区、华南主产区、云贵高原区占用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持续高于增补耕地,长江中下游主产区占用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持续低于增补耕地,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黄土高原区、海南由占优补劣变为占劣补优,黄淮海平原区由占劣补优变为占优补劣;③占优补劣对全国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变化有显著影响;④东北平原主产区等我国耕地开垦的主要区域受占优补劣的影响较大,华南主产区等耕地损失区受占优补劣的影响相对较小,占劣补优对缩小耕地占用对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影响的作用并不大。  相似文献   
103.
绿色木霉改性玉米秸秆溢油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绿色木霉对玉米秸秆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改性实验(改性时间、固液比和改性温度)制备溢油吸附剂TCS(Trichoderma viride modified corn stalk),并模拟溢油环境测定TCS的吸油量.研究表明,25℃下,改性6 d、固液比1∶4时,制得的TCS吸油量最大,达到13.84 g.g-1,相对原材料RCS(Raw corn stalk,吸油量为6.58 g.g-1)提高了110.33%.对RCS和TCS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显示制得的TCS表面变得更加粗糙;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玉米秸秆纤维素组分被部分降解;X射线衍射分析(XRD)得到改性后的材料结晶度降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分测定进一步表明生物改性降低了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含量,这些均说明改性后材料吸油量增加的原因.吸附动力学及保油性能测试表明,TCS具有快速的吸油速率,80 r.min-1条件下振荡1 h后即达到吸附平衡;且在吸附饱和后滴淌10 min仍能保持最初吸油量的74.87%,具有良好的保油性能.  相似文献   
104.
Kapok fibers have been acetylated for oil spill cleanup in the aqueous environment. The structures of raw and acetylated kapok fiber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ithout severe damage to the lumen structures, the kapok fibers were successfully acetylated and the resulting fibers exhibited a better oil sorption capacity than raw fibers for diesel and soybean oil. Compared with high viscosity soybean oil, low viscosity diesel shows a better affinity to the surface of acetylated fibers. Sorption kinetics is fitted well by the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and the equilibrium data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acetylated kapok fiber can be used as the substitute for non-biodegradable oil sorption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区域环境绩效及波特假说的再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碳为非期望产出,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环境规制强度指数、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环境技术效率、环境规制成本及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波特假说的再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东北-中-西依次递减的演变格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环境规制成本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环境规制强度与全国及四大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支持了波特假说的存在;技术进步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只有中部区域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西部区域检验结果表明碳排放的规制过高会对技术进步带来消极影响;环境技术效率变化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区域均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碳排放规制强度的加强,会推动各地区在不同时期追赶最优生产前沿面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6.
活化温度对SCAC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污泥-玉米芯活性炭(SCAC)制备过程中,活化温度对副产物(热解气和热解油)生成规律的影响。热解气和热解油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SCAC的产量逐渐降低,热解气与热解油的产量则随之增多。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解气的主要成分均为H2和CO2,热解气中H2所占的体积百分数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CO2则相应降低。此外,热解气中CH4的含量也会随着活化温度的上升而略有提高,说明较高的活化温度更有利于热解气的资源利用。热解油组分较为复杂,每个温度条件下的液态产物都包括上百种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烯烃,苯类,酚类,腈类,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酸,酰胺,酯类,甾体,醇,酮以及其他类共14大类型,其中以有机酸、腈类和甾体类有机物含量居多。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有机酸和多环芳烃的含量有所增加,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当活化温度升高至650℃以上时,甾体类有机物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7.
红球菌在石油烃类物质降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球菌属是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重要微生物之一。由于红球菌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底物环境,具有极强的有机溶剂耐受性和很宽的降解谱,同时它们还能通过产生表面活性剂和改变细胞表面组成结构来提升自身对于疏水性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红球菌在石油污染物降解及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基于近年来在红球菌降解石油烃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红球菌适应疏水性环境的机制、石油烃中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降解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在成品油库汽油装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油库油气回收改造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了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油库油气回收系统的组成、监控系统主要功能、环保检测的相关事项,并分析了油气回收系统的经济效益,结合实际经验对油库油气回收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9.
本工作研究了全新世中国东北地区哈尼泥炭地的碳积累速率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综合多指标腐殖化度、有机碳含量、干容重和纤维素碳氧同位素重建了哈尼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历史,并且基于定年、有机碳含量和干容重得到碳积累速率数据。哈尼泥炭时间加权平均碳积累速率28.3gC/(m2·a)。B/A暖期后期温暖湿润气候有利于碳积累,出现碳积累高峰。相对寒冷的新仙女木期碳积累速率有所降低。温暖湿润早中全新世虽有高泥炭分解,但高初级生产力还是占据主导作用,出现高碳积累速率。期间有两次火山碎屑层扰动了泥炭发育,导致碳积累速率下降。高碳积累速率一直持续到4ka BP左右大暖期结束。4.0~1.6ka BP太平洋季风减弱,泥炭表面偏干,加之降温导致低初级生产力,最终导致此阶段碳积累速率显著降低。之后季风不断增强,碳积累速率也随之增加。八次IRD降温,小冰期和新仙女木降温在哈尼都是冷湿气候组合。冷湿气候虽使有机物分解降低,但更大程度的抑制了初级生产力发展,导致低碳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110.
生产清洁油品被列为中国“十二五”炼油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中“渣油加氢”是生产清洁油品的重要技术路线,也是环境监理关注的重点。以某石化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为例,从“六监一管一协调”八个方面着手,结合项目的环评文件、批复文件、环保篇章、施工方案等,明确初步设计、施工期、试生产三个阶段的环境监理重点,对新建18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的环境监理开展深入研究,为国内深入开展类似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出台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