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472篇
安全科学   361篇
废物处理   162篇
环保管理   515篇
综合类   1351篇
基础理论   266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10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92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石油流化焦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高温化学活化法和以高硫石油流化焦为原料、KOH为主要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研究了碱焦比、乙醇或丙酮和氮气流保护等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实验在直立管式炉内进行,选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比表面积和孔隙表征、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及苯酚吸附值测定,对样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活性炭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随碱焦比增加而增加;乙醇或丙酮配入能提高样品比表面积和孔隙特性及其苯酚吸附能力;采用无氮气流保护反应系统,能增加样品BET表面积和总孔容积,并降低硫氮含量。  相似文献   
992.
通过矿井水微量油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混凝剂和吸附剂的最佳投加量、PAC和PAM的最佳配比、吸附接触时间等技术参数与矿井水中微量油的去除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PAC与PAM最佳投加量的质量浓度分别是200mg/L和2mg/L;只投加吸附荆颗粒活性碳,微量油的去除率不高,其最佳投加量质量浓度为40mg/L;吸附接触时间对微量油去除率的影响不大;采取混凝、沉淀、过滤、吸附复合工艺,矿井水中微量油的去除率能达到96%,出水清澈,浊度≤2NTU。  相似文献   
993.
世界封存CO_2驱油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控制全球变暖,评述了世界可深层封存CO2的潜力,世界各国封存CO2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CO2驱油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4.
文章针对柴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问题,对具有降解柴油能力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了采集及驯化,并分别就底物浓度、温度及初始pH值对驯化后微生物菌种的柴油降解能力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讨论了温度、底物浓度、初始pH值对微生物生长、柴油降解效率的影响,得到了微生物生长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30℃、底物浓度为0.0015μg/ml~0.003μg/ml及pH值等于7,同时得到了M-M(Michaelis-Menten)方程中的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为12.33 mg/L,最大反应速率为0.57h^-1。  相似文献   
995.
环境激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激素(环境荷尔蒙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是一类具有高稳定性、难生物降解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因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环境激素类干扰物质的来源、种类及与生物体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它们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通过调查国内环境激素污染问题,指出环境激素污染存在的广泛性,需要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防治环境激素污染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996.
The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of the scarcity of water of high quality has strongly changed the approach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Currently,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eed for the beneficial reuse of treated wastewater and to recover valuable products and energy from the wastewater. Because microbiological treatment methods are, only to a limited part, able to satisfy these need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physical/chemical process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re gain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 The specific future role and aim of the various physical/chemical treatment processes can be categorized in five groups: improv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micro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es, achievement of the high quality required for reuse of the effluent, recovery of valuable components and energy from the wastewater for beneficial reuse, desalination of brackish water and seawater, and treatment of concentrated liquid or solid waste residues produced in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Development of more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wastewater treatment chains in which physical/chemical processes play a crucial role, also requires application of process control and modeling strategies. This is briefly introduced by the elaboration of treatment scenarios for three specific wastewaters.  相似文献   
997.
运用平衡方程式分析了我国各省区的原油生产消费与输入输出状况,并根据自给率,将我国26个原油流动省区划分为基本自给型、半自给型、净输出型和净补给型4种原油产需平衡类型。根据流动比率,26个省区可划归为输出中心、输入中心和交流中心3种原油流动职能类型;在分布格局上,输出中心为直角三角形,输入中心为直角梯形区,交流中心则为钝角三角形。以主要源地为标准,我国原油流动可划分为北部、西北、华东和华南四大流场,其中北部、西北属于全国性流场。我国原油流动路径可分为五大密集区,各区路径的空间结构不同:东北区为树状网络结构,华北区为单枝二叉树状结构,西北区为"X"形结构,华东区为多中心"Ⅲ"形结构,华南区则为"Y"形结构。流动路径之间还广泛存在并联与串联,充分发挥多种通道的综合流动效益。研究原油流动空间格局为我国石油空间组织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累积行为及其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操作运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90 d的实验过程中,对总有机碳(TOC)、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Ds)、比耗氧速率(SOUR)进行定期监测,采用死端过滤实验来检测SMP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MBR上清液中SMP出现明显累积;随着实验运行,SMP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浓度增加显著;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SMP相比,此部分SMP对污泥活性和膜污染影响较大,对SMBR的出水水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9.
利用Micaps系统下的T213数值预报产品从环流背景、散度场、温度场、水汽通量和降水预报对2005年10月29日云南中部及以南地区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213数值预报UV场对这次强降水的中低层影响系统切变的位置作了准确预报,强降水区的预报范围与实况接近,散度场、温度场、水汽通量对强降水天气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溢油对东海浮游生物垂直迁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垂直下移率为指标,研究了正面敞开区、背面敞开区、背流区和湍流区4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溢油对东海浮游生物垂直迁移活动的影响.生态特征对大多数浮游生物垂直下移率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正面敞开区(A)>背面敞开区(B)>背流区(D)>湍流区(C).方差分析表明:总浮游植物、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总桡足类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在4种生态特征之间的垂直下移率存在显著的差异.4种生态特征间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的垂直下移率除背流区与湍流区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两两生态特征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对溢油污染表现出了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