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Data on the mass density and carbon content of tree organs, and in particular stem wood, are essential for accurate assessments o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However most available data, including that for East Asia, has neglected the volatile C fraction. W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ssayed for C content from 14 native tree species in Jilin Province, NE China. C content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variation among species, ranging from 48.4% to 51.0%. The volatile C fraction was non-negligible, averaging 2.2%, and showed high variation among species. As found in prior studies, wood C content was appreciably higher in conifer than hardwood (angiosperm) species (50.8+/-0.1% vs. 49.5+/-0.2%, respectively). Wood carbon density (gC/cm(3)) showed very high inter-specific variation, due mainly to differences in wood specific gravity. Our analyses, in conjunction with recently published data from North America, indicate a global mean value of 47.5+/-0.5% wood C content exclusive of volatile C; the widely used 50% figure corresponds more closely to total wood C inclusive of the volatile fraction. Failure to include volatile C or to use species- or higher-taxon-specific C content values in forest C assessments is likely to introduce biases on the order approximately 4-6%. In addition, the stocks and flows of the volatile C fraction in wood are in themselves an important and sorely neglected aspect of forest C processes likely to be strongly impacted by harvests and other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82.
基于适时监测资料,对塔里木河下游2006年11月第11次输水停止后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化学特征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现,塔里木河下游上段地下水埋深自2007年3月~2009年9月呈增加变化,地下水主要离子含量以增加变化为主;中段地下水埋深呈增加变化,但主要离子的含量以下降变化为主要特征;下段地下水埋深从2008年8月起呈减小变化趋势,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含量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增加.在各断面距离输水河道远处,地下水埋深变化首先与断面距离水源地大西海子水库的远近有关,距离大西海子水库较近的英苏断面在输水间歇地下水埋深呈增加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喀尔达伊断面地下水埋深在输水间歇以增加变化为主;阿拉干和考干断面地下水埋深在2008年8月以后才开始受到输水的影响,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则表现出较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83.
湖北省湖泊水环境化学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湖北省近30个湖泊水环境化学的分析,探讨了湖北省湖泊水质状况和湖水的化学稳定性,指出远离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区的湖泊水质一般较好,城区或城效型湖泊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控制,消除湖泊污染是今后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4.
以乌江渡水库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大坝拦截条件下的夏季水化学特征:阴离子以HCO-3,SO2-4为主,阳离子以Ca2+,Mg2+为主,其余离子含量低于10%,说明了碳酸盐岩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起到了主要控制作用,蒸发盐岩石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影响较小。水库水体存在温度分层现象,形成了不同层位的水体有着不同的水化学组成,即水化学分层。水化学的分层形成了溶解组分在水库垂直深度上的规律分布,比如受藻类的影响,Si和叶绿素随深度成相反的变化特征;HCO-3受光合作用和有机质降解的影响,30 m 以上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递增,30 m 以下呈现相反趋势;水库泄水方式明显改变了水化学各种参数和离子在水体中的分配。乌江水库两主要支流(息烽河和偏岩河)分别对乌江渡坝前水体中的Ca2+,SO2-4,HCO-3,Mg2+和K+,Na+,Cl-有贡献。网箱养鱼、生活污水、农业施肥、酸性矿山废水以及酸雨沉降都会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85.
物化法是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对COD、Pb离子、Ni离子尤其是Pb离子、Ni离子的处理效果非常理想。COD的去除率达到80.1%,Pb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7.2%,Ni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8.1%,中间产出的污泥也可得到较好处理。  相似文献   
86.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风险评估技术常用的几种风险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指出风险评价指数(RAC)矩阵风险分析方法更适合石油环境和油田现场,并应用这种方法对某油田进行风险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87.
以富勒烯和甘氨酸为原料合成富勒烯甘氨酸,再与硝酸铜反应得到富勒烯甘氨酸铜盐。通过单因素方法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物料比对目标物富勒烯甘氨酸铜盐中铜质量分数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富勒烯甘氨酸和硝酸铜的摩尔比1∶5,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35℃。此时富勒烯甘氨酸铜盐中铜质量分数为17.8%。同时用FT-IR、MS、元素分析及原子吸收等方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用差热仪测试了富勒烯甘氨酸铜盐的热稳定性,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8.
采用单波长法和双波长法,分别考察了KH2PO4、H3PO4、H2SO4、KNO3、牛肉膏和蛋白胨对Cr(III)和Cr(VI)质量浓度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Cr(III)和Cr(VI)在测量中是相互影响的,并且Cr(III)对Cr(VI)影响较显著。在单波长法测定中,牛肉膏、蛋白胨及2种酸对Cr(III)和Cr(VI)的影响较钾盐对其影响更为显著,H3PO4和H2SO4对Cr(III)和Cr(VI)的特征吸收峰值影响最大,降低幅度在20%~50%。这些物质对双波长法测定Cr(VI)几乎没有影响;但对Cr(III)测定中,H2SO4和H3PO4的影响较大,其相对误差分别为14.57%和8.87%,其余物质产生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6%。因此,双波长法可用于生物样品中Cr(III)和Cr(VI)的测定,线性范围分别为0~160 mg/L和0~80mg/L。  相似文献   
89.
曲久辉 《环境化学》1996,15(5):404-409
引入流动电流这一重要电动化学参量,研究了在天然浑浊水中SC的基本模式,撮了SC与水中悬浮胶体颗凿表面电荷量及无机阳离子之间的理论关系,探讨了离子的浓度,性质,存在环境等对体系电动特性的影响,并对水中常见8种阳离子共存条件下的电动化学特性进行了实验分析,从而建立了无机阳离子对胶体的聚沉能力与电动响应特性之间的实际联系。  相似文献   
90.
环境分析化学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报导环境分析化学的研究领域,对象,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及环境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仪器等。近年来,在污染物的超痕量分析、环境标准参考物的制备以及环境分析监测技术自动化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对推动研究污染物的来源、毒性和含量,为最终控制和改造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环境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环境分析化学所取得的成就。 在研究国内外工作动向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环境分析化学的中近期研究方向,其中包括有机污染物和元素化学形态定值的环境标准参考物质、无机毒物的形态分析、分析技术的联用,有毒污染物的系统分析、我国优先监测污染物名单的制定、新型采样器,以及监测技术自动化研究等方面,以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