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214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228篇
综合类   560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耕层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红壤性稻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长期施肥(1990~2006年)对稻田表层土壤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的影响,讨论了耕层厚度变化对碳储量估算及处理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长期施用化肥相比,有机物的循环利用能显著提高红壤性稻田土壤碳储量,其碳储量为57.7~66.2 t/hm2,比试验前高出18.7~27.2 t/hm2,而长期施用化肥碳储量提高幅度平均为5.4 t/hm2.红壤性稻田土壤饱和固碳量为84.0 t/hm2,与目前碳储量相比还有17.8~43.7 t/hm2的固碳潜力.研究证实,土壤碳储量与土壤容重和表层土壤厚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以20 cm或23 cm作为统计厚度估算表层土壤的碳储量将分别低估20.6%和11.3%,其中有机物施用处理碳储量低估幅度最大(分别为26.8%和18.9%);另外,用相同统计厚度进行碳储量估算减小了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差异.从稻田土壤碳储量及固碳潜力来考虑,有机物配合化肥施用是红壤稻田较优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3.
某型固体继电器储存性能退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某型固体继电器在A、B、c、D等4地开展了为期131个月的库房储存试验,跟踪测试了其性能参数。应用F-检验和T-检验对其性能参数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存131个月后,输入电流和输出接通电阻在4地有显著性的变化。通过研究4地试验样品性能参数的退化量,结果表明所有性能参数中输出接通电阻的退化量最大;4地相比,C地试验样品的输出接通电阻的退化量是最大的,A地试验样品的输出接通电阻的退化量是最小的。因此,A地最适合该型固体继电器的储存。  相似文献   
174.
Hydrogen is considered an excellent clean fuel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several fields. There are serious safety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hydrogen process. These concerns need to be thoroughly understood and addressed to ensure its safe oper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afety challenges of hydrogen use, application, and proces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take a detailed risk analysis.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performing detailed consequence modellings and assessing risk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pproach.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and analyses safety challenges related to hydrogen, focusing on hydrogen storage, transmission, and application processes. Range of release and dispersion scenarios are investigated to analyse associated hazards. Approaches to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are also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5.
为研究加氢站用高压储氢容器在火灾下的安全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45 MPa高压储氢瓶式容器火烧试验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合气瓶火烧试验,分析高压储氢容器火灾下的热响应过程,研究不同因素对储氢容器压力泄放装置动作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613 s以内试验压力与模拟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9%,模型误差在可接受范围;不同充装介质对安全泄放装置动作时间影响不大;不同充装压力对容器内介质压升速率影响较大,充装水平较高时压力泄放装置更快动作,较低的充装压力下容器内介质温升较快;不同环境温度对介质温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6.
长期施肥对棕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棕壤有机碳在0~60 cm土层的含量和储量特征以及土壤固碳速率.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氮磷肥有机肥配施(M_2NP)、氮肥有机肥配施(M_2N)、单施有机肥(M_2)、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和不施肥处理(CK).结果表明:经过31年长期不同施肥,各处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储量的剖面分布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规律.本试验条件下M_2NP、M_2N、M_2、NP、N、CK处理的耕层有机碳富集系数分别为0.465、0.455、0.407、0.48_2、0.393、0.471,表明耕层土壤对有机碳的保持强度最强.在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M_2NP、M_2NM_2、NPNCK,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与试验前相比,CK处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均显著降低.各处理碳库管理指数(CPMI)表现为M_2NPM_2NM_2NNPCK.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固碳速率可知,与试验前相比,CK处理表现为碳的净释放,固碳速率达-401.4 kg·hm~(-_2)·a~(-1);固碳速率最高的为M_2NP,M_2N,分别达到489kg·hm~(-_2)·a~(-1)、440._2 kg·hm~(-_2)·a~(-1).综合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配施所产生交互效应更有利于棕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及固碳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7.
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地区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是评估我国陆地土壤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国西南北起秦岭北坡南至中越边境一条剖面上土壤有机碳的分析,研究了喀斯特森林0~10cm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平均为32.3 g/kg和33.1t/hm2。无论是在整个西南区还是其省市范围内,二者均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喀斯特表层土壤碳含量和密度的主要因素有土壤容重、地形海拔和有机质C/N;粘粒含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影响很小,而降水量仅在地处最北部的陕西省构成了土壤碳密度的影响因素。此现象与世界许多地区特别是高纬度地区形成鲜明对比。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气候带土壤碳库的主要影响因素会存在很大差异,这对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库的反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8.
目前国内许多生活垃圾填埋场接纳未达到入场技术要求的市政污泥,既要考虑尽量增加库容以满足填埋场使用年限的要求,又要对库区内现有的污泥塘进行处置以确保安全运行.文章以某填埋场污泥塘处置方案为例,探讨了针对污泥塘的加固措施,计算了加固前后垃圾堆体竖向位移、水平位移、不均匀沉降以及堆体边坡稳定系数等主要参数,设置加筋垫层一方面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另一方面减少了竖向和水平向位移和不均匀沉降,是处置污泥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9.
抗滑桩加固后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桩位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失稳是影响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安全性的一类常见的地质问题,抗滑桩是边坡治理工程中常用的防治措施之一,但是目前考虑加桩后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较少。针对抗滑桩加固后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和抗滑桩桩位布设优化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重点综述了:抗滑柱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即国内外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实验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目前常用的抗滑桩最优布设分析方法,并指出了各自的适用条件;当前边坡工程中抗滑桩桩位优化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0.
目的研究一类硬质泡沫塑料弹架结构的贮存特性和本构关系。方法首先对结构试件进行高温压缩蠕变试验,然后对压缩后试件蠕变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材料高温压缩蠕变曲线,在此基础上用WLF方程对试件的贮存寿命进行评估,推算出试件达到特定蠕变量所需时间。结果基于试验所得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用数值拟合的方法建立了试件材料的压缩本构关系。结论证实了在高温压缩蠕变试验过程中材料本构关系未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型号结构试件寿命评估和失效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