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306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64篇
综合类   377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是提高环评有效性的有力手段,目前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煤炭在我国的能源地位突出,但对煤炭开采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甚少,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煤炭项目,通过识别煤炭开采的环境影响,概述了其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2.
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是提高环评有效性的有力手段,目前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煤炭在我国的能源地位突出,但对煤炭开采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甚少,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煤炭项目,通过识别煤炭开采的环境影响,概述了其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3.
吴权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4):121-121,133
针对榆神矿区给排水现状,分析矿区给排水关系和矿井水的利用途径,并提出矿井水零排放的技术、管理对策,达到减少新水索取,实现零排放.  相似文献   
54.
基于物理过程的矿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法圣  程品  张博 《环境科学》2014,35(4):1285-1289
目前国内外所做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实例研究一般都是从地下水的脆弱性研究出发,并未过多地考虑特征污染物对污染后果的影响.脆弱性是环境对污染物的自然敏感性,而地下水污染评价中更应当体现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分布特性.为了完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某尾矿区为例提出了基于物理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在污染发生之前,根据经济社会的敏感性条件和污染物将来可能的分布范围,事先划分各个污染风险等级在含水层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然后据此反推各个风险等级所对应的污染物源强,以此作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通过对污染物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运移进行数值模拟来评价尾矿区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物理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可以给出污染物浓度和风险水平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对于单个点状的污染场地来说,具有详尽的风险表征方式,优于以往基于含水层固有脆弱性指数法的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现有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价、场地优化选址和为场地建设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5.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激励机制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国家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但目前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文章通过梳理中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激励机制建设创新做法,总结各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五结合"激励模式实践探索,并针对我们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引入市场机制出台土地使用权,及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鼓励政策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6.
岩石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问题极度严峻,微生物对修复该问题造成的退化生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微生物对岩石矿区生境修复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采用两次定向筛选,获得1株高效产铁载体及吲哚乙酸(IAA)的硅酸盐矿物分解细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细菌为Pseudomonas protegens.通过该细菌对硅酸盐岩的岩石分解实验,测定培养液pH值,K、Al、Si这3种元素的释放量,检测岩石溶蚀的粒径变化,并分析培养液中不同有机酸,氨基酸及多糖的浓度变化,研究Pseudomonas protegens NLX-4对硅酸盐的溶蚀效果,同时引入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analysis,BRT)分析,探究其促溶机制.分析表明,该细菌通过代谢积累一定浓度的酒石酸(777 mg·L~(-1))以及多糖(8.21 g·L~(-1)),对硅酸盐岩产生释钾、释铝、脱硅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岩石的分解.菌株Pseudomonas protegens NLX-4可作为修复废弃矿地被破坏生境的良好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57.
我国南方四省集中连片水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2013—2014年南方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四省集中连片水稻田的63个采样数据为基础,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评估南方水稻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南方集中连片水稻田土壤Cd点位超标率为0;Hg、As和Ni 3种重金属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比例最大,分别为6.3%、4.8%和7.9%;研究区水稻田土壤重金属以清洁为主,70%以上符合农业生产和生活要求,但少量样点Hg为中度和轻度污染,As和Ni为轻度污染;从内梅罗综合指数看,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仅有3.18%和1.59%的为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江西.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决老母矿近距煤层的开采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并利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出煤层前后推进150 m是最合理的步距,侧向采动支撑压力在15~50 m内存在影响。基于这些理论数据,确定回采巷道的合理位置,进而确定以内错距离范围为30~60 m的内错式布置方式布置巷道和无煤柱协调开采布局,并进行井下工程应用。最后把无煤柱协调开采布局与双巷掘进开采布局对比,得出无煤柱协调开采布局的先进性和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条件下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9.
为进一步探索数据挖据技术在组织事故预防工作中的融入性与适用性,基于24Model构建事故预控基础模型,通过预测准确率数值及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对比分析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与神经网络(NN)4种方法对组织事故防控效果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针对事故率控制(Y1)、职业危害预防(Y2)、财产损失3类预测目标(Y3),RF方法均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及稳定性,具有较优的预测性能。根据特征重要度(FI)排序,明确对组织事故水平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安全实践活动认知(SC5)及安全管理程序文件(SMS3),FI值均大于0.150 0。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预测组织事故防控效果提供方法依据,同时为企业安全工作的规划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0.
针对走向工作面停采线与上山之间的护巷煤柱造成煤炭损失,支架回撤工艺复杂、巷道掘进量大等问题,提出走向工作面贯通上山与支架快速回撤技术。工作面贯通采区上山,利用上山回撤支架。在贯通前,利用压力拱模型分析剩余煤柱应力变化规律,并结合极限平衡区公式,确定让压煤柱为8 m;对贯通前基本顶合理断裂位置、让压调节机制、末采阶段采高进行了分析确定,并采取上山巷内补强支护及挂绳铺网措施。贯通上山后,首先利用支架对上山留巷,完成留巷后,利用上山回撤支架,先将上部端头3架逆时针旋转90°作为掩护架,在对剩余支架逐架回撤时,3个掩护架呈现台阶型。提出的技术取消了护巷煤柱及回撤通道,提高了煤炭采出率,减少了巷道掘进量,简化了回撤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