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90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71.
Progress of optical determination for phenolic compounds in sewa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ogresofopticaldeterminationforphenoliccompoundsinsewageYuanCunguangDepartmentofChemicalEnginering,UniversityofPetroleum,Sh...  相似文献   
172.
深圳地震台处于强雷电干扰地区,雷电干扰的破坏给深圳地震台的各类设备带来严重的损害,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后来在信号传输线路上改用了光纤传输,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作者将深圳台在应用光纤传输地震信号的实践工作进行简要总结,供一线台站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3.
光纤传输在地震台信号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地震台处于强雷电干扰地区,雷电干扰的破坏给深圳地震台的各类设备带来严重的损害,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后来在信号传输线路上改用了光纤传输,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作者将深圳台在应用光纤传输地震信号的实践工作进行简要总结,供一线台站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4.
为研究西南涡对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08—2010年的西南涡个例数据与对应时间段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遥感观测AOD数据,并结合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温度等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08—2010年产生干涡31个,强降水涡29个,弱降水涡26个.总体而言,干涡过境后使AOD增加而降水涡过境后使AOD减少,且弱降水涡比强降水涡削减作用强.春季产生的西南涡对AOD的影响最大,夏季产生的干涡过境后会使AOD减少,夏季的弱降水涡过境后会使AOD增加.不同季节产生的不同类型西南涡过境后致使AOD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不同.总体而言,较大的风速对AOD具有显著的削减作用;干涡中较小的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是使AOD增加的主要因素;弱降水涡中较大的风速和产生的降水是使AOD减少的主要因素,但夏季产生的弱降水涡中影响AOD的主要因素是风速、温度和湿度;强降水涡中无明显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5.
胡俊  亢燕铭  陈勇航  刘鑫  李霞  刘琼 《环境科学》2018,39(8):3563-3570
利用2006~2015年美国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中分辨成像仪MODIS Level 2 10 km分辨率产品MYD04__L2__C006数据,分析乌鲁木齐市存在轻度以上(包括轻度)大气污染状况下的10年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10年平均AOD年内呈单峰分布,AOD从1~4月逐渐增大,4月达全年峰值,为0.37±0.19,10月达到最低值,为0.22±0.20;受春季沙尘天气频发影响,AOD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最大,城区大气污染状况严重,夏季、冬季次之,秋季最小,且乌鲁木齐市区大气污染状况较郊区严重;10年AOD均值为0.293;2006年出现AOD年均最高值为0.33,最低值出现在2008年,为0.24,较2007年单年降幅达23.3%.乌鲁木齐市10年AOD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且低值点与高值点较以往研究均有不同程度增幅,虽然2015年出现减弱势头,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大气污染状况仍较严重,仍需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176.
对采自西沙赵述岛和北岛的沉积剖面ZS2、BD1进行分析,两个剖面具有十分相似的物源组成和岩性变化。通过测定剖面中海鸟残体的~(14)C年龄,运用传统方法以及Clam和Bacon程序建立了ZS2和BD1沉积剖面的年龄-深度模型。对比年龄-深度模型发现,Bacon程序运用MCMC作为迭代算法,排除异常数据影响,拟合得到的曲线单调相比较于Clam年龄模型显得更为合理。所建立的年代学模型为后期的气候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基础。根据Bacon程序所构建的年龄-深度模型结果,我们发现近千年来ZS2和BD1剖面处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86 mm?a~(-1)和1.26 mm?a~(-1)。采样点的沉积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岛屿的垂向生长速率,均低于当前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率。同时,鸟骨的~(14)C年龄也揭示了赵述岛海鸟活动时间应不晚于AD 1172—1290,而海鸟开始在北岛活动的时间则不晚于AD 984—1140。  相似文献   
177.
光释光信号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岩石表层暴露、埋藏年龄的测定以及判别岩石经历的曝光和埋藏历史。本文选择红褐色石英砂岩和灰白色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岩块和岩片晒退不同时间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岩石光释光信号(IR_(50);IRSL)可被光(阳光和全光谱模拟太阳灯灯光)快速晒退。曝光一定时间后,岩块表层一定深度的光释光信号可以归零,且随曝光时间的延长,自暴露面向内的光释光信号归零深度也随之加深。砂岩和花岗岩光晒退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与深色砂岩相比,浅色的花岗岩有更高的光释光信号晒退速率。实验同时揭示:本研究所采用的红外光源激发获得的光释光信号来自岩片(1.2 mm)表层一定深度,并没有完全穿透该岩片。该研究为了解不同岩性岩石的光释光信号晒退速率、测年对象的合理选择以及岩石样品采集、前处理和测试等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8.
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是一种用于直接测量和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的分析方法。ESR测年是应用这种分析方法对沉积物最后一次埋藏以来的年代进行测定。相比于其他方法,它具有测年范围广,测试的样品种类多,样品可以重复测量,测量周期短等优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沉积物ESR测年与研究,但是在冰碛物ESR测年的制样和测量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介绍冰碛物ESR测年的过程:样品野外采集时剖面的选取及其注意事项;详细描述提纯冰碛物中石英颗粒的前处理过程;石英颗粒经过人工辐照后在顺磁波谱仪上测试ESR信号并拟合古剂量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实验中得到,用0.063 —0.125 mm粒径的组分提纯石英砂比较困难,前处理过程中试剂和时间消耗量大,因此建议ESR测年时:在样品充足的情况下选用细颗粒组分(0.063—0.125 mm),样品不充足的情况下选用中颗粒部分(0.125—0.25 mm)。待测样品中存在其他矿物会对石英的ESR信号有影响,因此在提纯石英过程中用重液分选提高石英纯度并可以增强测量的ESR信号的稳定性。经过氢氟酸刻蚀后的样品,石英的纯度要达到95%—99%或以上。对于冰碛物ESR测年过程中ESR信号的选择需要参照样品自身的特点,综合考虑多次尝试才能确定用常温Ge心信号还是低温的Al心、Ti心作为样品中石英的ESR测年信号。通过规范的采样、制样和ESR信号测量流程,使样品的定年能够被不同的人重复,并能够进行不同区域之间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9.
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标志基因的重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AcMNPV-hsp70/lacz)研究光增白剂对该病毒的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方式.通过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表明:光增白剂FB-28能提高甜菜夜蛾幼虫的死亡率,降低半致死浓度,缩短半致死时间;光增白剂的增效作用与感染虫龄有关.此外,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中肠组织病理以及血淋巴细胞感染观察表明:在幼虫的病毒接种物中添加合适浓度的荧光增白剂不会改变病毒在幼虫中肠组织中的感染部位,却可以提高幼虫对病毒的敏感性,产生更多的病灶.图版1图4表3参19  相似文献   
180.
Abstract:  We used historical patterns of deposition of mollusc shells to infer changes to inshore benthic assemblages in the southeastern Tasmanian region over the past 120 years. We identified and counted shells in slices embedded within 1m long 210Pb-dated sediment cores were collected at 13 sites in water depths of 8–16 m. Declines in mollusc species richness and shell produc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at all sites studied, with a mean decline per 5-cm sediment slice from 21 species in 1890 to 7 species in 1990 and in shell abundance from 150 to 30 individuals over the same period. The time course of decline notably corresponded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scallop dredge fishery, presumably either because scallop dredging caused general declines in populations of mollusc species or because other factors caused a catastrophic regional decline in molluscs that included scallops. As a consequence, the fishery was forced to close. Of major concern is that losses had not previously been recognized but extended throughout the 100-km coastal span of the study. Given that fishing and other anthropogenic impacts, as well as a lack of observational data, are virtually ubiquitous for the coastal zone, major recent losses in mollusc biodiversity may be globally widespread but have gone unnoti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